字母榜 7小时前
理想i系列,这么快就“进icu”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李想今年立过不少 Flag,基本上都围绕着理想 i 系列,现在回过头看,有不少打脸了。

8 月 20 日 i8 交付时,李想给团队下达指标,9 月交付超 8000 台,最好冲到 1 万。结果 9 月,理想 i8 交付了 5716 台,距离目标差出一大截。

交付不及预期,理想产品线负责人张骁在 9 月 28 日对外解释称,因受供应链变化和 " 桦加沙 " 台风影响,72 名小订用户的车要延期到 10 月 4 日交付。他特别强调,i8 和 i6 有独立产线,i8 生产节奏不受影响。

可 10 月交付结果出来,理想的交付量仅为 5749 台,也没冲出 6000 大关。

晚点 LatePost 十月在理想常州工厂看到,停车场停放着几百辆崭新的 i8,正常双班倒生产线只开了一班。

字母榜实地走访了理想汽车常州工厂,库存车没发现多少,但是理想工人的确处于不太繁忙的状态,据工人透露,理想工厂的产能根本无法拉满,一个月要休息十多天,前来运车的大卡车也少了很多,不少工人的工作量不饱和。

字母榜求证理想汽车的相关负责人,询问工人的工作时间不饱和的原因,暂未得到正面回复。

产能无法拉满,这也意味着官方宣传的 i8 还有 5 位数的大定订单,也没办法在短期消化完,问题到底出在哪?

理想在答网友问中表示,i8 发布会展示的通过严苛测试的 90.1 度 5C 三元锂电池,采用自研代工模式由欣旺达生产。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电池,也要通过全部相同测试。所有 i8 电池均执行超越新国标的 " 标准 ",共进行 930 项安全测试,覆盖了国标未要求的项目。

当然也不排除严格的电池测试,限制了理想 i8 的销量交付。

然而根据常州市政府的官方介绍,刚刚上市的理想 i8,30% 的零部件供应商位于常州、50% 在江苏、80% 集中在长三角。理想汽车供应链副总裁孟庆鹏透露,预计到 2026 年,70% 的关键零部件将实现近地化供应,供应商核心圈半径将控制在 100 公里左右,可实现 2 小时内高效响应。

一位汽车业内人士透露,正常情况下,零部件的供应问题早该在工厂建设选址阶段,就被充分考虑到。最关键的是,按照车企的正常采购流程,销量预测也会提前半年沟通,供应商也会按照预测量准备排货。如今距离 i8 上市已经三个月有余,零部件供应还没跟上,要么理由不够充分,要么理想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有待解决。

李想在 9 月 1 日的微博上,规划了高端纯电战略,到年底要在高端纯电赛道能 " 保五争三 ",具体的销量目标是:i8 稳定后每月 6 千,i6 稳定后 9 千至 1 万辆,算上理想 MEGA,理想纯电车型整体稳定在 1.8 万至 2 万每月。

李想表示,纯电赛道高手很多,想达到这个目标肯定很不容易,但自己充满信心。

现在距离 2025 年底还有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留给李想的时间不多了,无论是 i8,还是 i6,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李想都要使出全部力气。

A

站在常州工厂的停车场,眼前是几百辆崭新的 i8,这是晚点 LatePost 在 10 月份的理想常州工厂看到的现状。

此时距离李想立下的 "9 月交付破万 " 的口号,刚过去一个多月。

理想汽车的工人们对字母榜交流称,上半年理想三期工厂的招聘搞得很隆重,很多人挤破了脑袋想进来,不少有经验的师傅还被刷了下去,大家都觉得来了理想就能赚到钱。理想给的待遇在常州也不错,但是产线转起来之后很少加班,正常班一天只能 8 小时左右,而流水线工人基本要靠加班费赚钱。

这与理想产品线负责人张骁一个月前的说法形成对比,当时他将交付不及预期归咎于供应链和台风。

公开资料显示,理想汽车常州三期工厂已经于今年上半年竣工,主要生产 i8 和 i6 两款车型。常州四期工厂已经在今年上半年开工,还处在建设中,竣工时间待定。

从工厂的投入力度来看,理想似乎对于纯电 i 系列的车型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投入的工厂数量来解决新车型的订单。

可现实是,有了工厂,却依旧解决不了产能问题。

因为理想 i6 同样也存在产能交付的问题,李想说 i6 的订单超过 7 万辆,远超预期,正联合供应商解决产能问题,加快交付进度。

i6 作为 9 月底才上市的新车型,产能交付不上或许情有可原,但是 i8 作为一款已经开始交付 3 个月的车型,每月销量依旧在 5700 台,无论是与理想自身的爆款 L7 相比,还是与乐道 L90 和爆款车相比,都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横向对比理想 L7,2023 年 2 月上市,3 月的销量为 7702 辆,4 月的销量为 1.05 万辆,在理想销量中占比约 40%。纵向对比乐道 L90,在 8 月上市交付的第一个月,销量就已经超过 1 万台,并且后续稳步提升。

李想口中的产能交付问题,更像是一个可以解决而未被用尽全力解决的借口,不仅能掩盖 i8 这款纯电没有达到爆款的预期,也掩盖了理想在这款纯电产品上的战略失误。

i8 的问题很直接——定价尴尬。超过 32 万元的起步价,直接撞上特斯拉 Model Y L,比隔壁蔚来的乐道 L90 不到 26.58 万元的定价,贵了 6 万元左右。更关键的是,租电版本的乐道 L90 的售价 16.5 万元起,将购车门槛大大降低。

理想试图用 "5C 超充、更低风阻、更安静、C 级尺寸 D 级空间 " 这些卖点,来说服消费者多掏 6 万块钱,但市场并不买账。

更重要的是,竞争对手们也都在进步。乐道 L90 在 8 月、9 月、10 月的销量分别为 1.05 万、1.1 万、1.17 万辆,销量稳步上升。蔚来全新 ES8 在 10 月交付破万,创下 40 万元以上纯电车型交付破万的最快纪录。

晚点 LatePost 报道,一位参加过 i8 销售培训的人员说得更直白," 我们都花了整整两天封闭式培训,才拉起对这款车的信心,用户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呢?"

除非定一个非常低的价格。

B

事实上,更低的价格被 i6 做到了,但也正是因为 i6 的提前上市,让 i8 的处境雪上加霜。

一位理想汽车的北京销售就对字母榜透露,他手里将近一半的意向客户从 i8 转向 i6,当初观望 i8 的用户,在 i6 发布之后大部分都转订了 i6,在消费者的认知里,五座六座没有本质差别," 价格差了七八万,这个账谁都会算。"

比起 i8,理想的销售也更愿意推 i6,因为价格便宜,成交率也会更高。销售自己也总结了一套经验,如果给消费者灌输太多购买 6 座纯电的概念,他们就会对比其他竞品,可能 i8 的纯电性价比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与其让订单流失,不如直接推 i6。

上有蔚来新 ES8,下有乐道 L60,i8 卡在中间,既不够高端,又不够亲民,定位确实尴尬。

李想曾在 9 月 1 日提出 " 保五争三 " 的目标,按照如今的情形,这个目标似乎并不容易达成。

现在,摆在李想面前的是两份数据,一份是理想 i6 上市 5 分钟订单破万,总订单超过 7 万辆;另一份懂车帝搜索数据显示,i6 在 10 月交付了 5000 多台,连预留的 7000 辆现车也没消化完。

当时理想 i6 上市不久,李想亲自宣布,今年 i6 产能只有 4.5 万到 5 万台,9 月现车只有 7000 台。这话立竿见影,激发了不少人的抢购心理,怕买晚了排不上队。

对于理想 i6 在 10 月交付 5000 多台的数据是否属实,截至发稿,字母榜暂未得到理想的官方回复。

如今这些大定用户,正在各大平台上追着理想要交付。对于理想而言,连续两款纯电车型均面临产能受限的问题,理想的供应链管理或许需要重新审视。

如今的理想,面临双线作战,既要打开纯电市场,又要守住增程阵地。目前看来,两个战线给足了李想压力。李想的个人微博更新还停留在半个月前,更新频率也不比以往。

纯电领域,i8 定位尴尬,销量不足;i6 前期表现不俗,但交付又跟不上。

增程领域,用户的里程焦虑被纯电技术大大缓解,市场面临整体萎缩,除了竞争对手在蚕食市场份额,理想的纯电产品也在挤压增程车的基本盘。

理想 L6 曾是销量支柱,2024 年 8 月,理想 L6 单月交付量突破 2 万辆,与主力车型 L7、L8、L9 一起高歌猛进,让理想走上总交付 4.81 万辆的历史高位。但到了今年形势急转直下,7 月交付量同比下滑 39.7%,8 月同比跌幅扩大至 41%,总销量才 2.85 万辆。

对比现在的问界 M8 每月稳卖 2 万辆,仅这一款车就抵得上理想整个品牌 10 月销量的三分之二。毫无疑问,理想的增程车也开始面临销量急剧下滑的处境。

放眼整个增程市场,也在整体萎缩,去年销量暴涨 181%,今年连续多月下滑,消费者转向纯电或插混的意愿明显。

在北京理想的门店内,一位原本考虑买理想增程的客户,在试驾完理想纯电 i6 之后,决定放弃 L6 选择 i6,理想 i6 的销售告诉他,充电站越建越多,加油反而没有性价比。在理想的销售体系内,也在力推纯电车型。

而他对比下来,理想 i6 才 23 万多,比 L6 只贵了两万元,但是充电开起来更省钱。

换句话来说,i6 卖的火爆,不仅挤压了 i8 的基本盘,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理想的增程车带来一定压力。毕竟品牌高端调性一样,纯电配置更高,价格更便宜了。

C

事实上理想现在并不是毫无办法。在理想 i6 发布之前,字母榜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理想还有三根救命毫毛》。而如今看起来,理想是时候来拔掉这三根救命毫毛了。

虽然降价是车企最后不得已的选项,但对于理想来说,假如他们愿意让点利润,新车型便宜 2、3 万块钱会发生什么?答案就是理想 i6 就会低于 20 万,理想 i8 就会低于 30 万,从而杀进一个全新的赛道。

尤其是在 20 万这个价位段,目前没有任何一款像理想这样把家庭需求研究得这么透的纯电 SUV。

因此,与其在 20 万和 35 万的红海里和问界们拼刺刀,不如降维打击,去开拓一个新战场。

虽然 i6 和 i8 已经定价,短期内不能直接降价,但可以玩点别的。比如交付延期就送商城积分,给纯电车型终身质保,或者降低贷款利息。这些办法虽然不如直接降价来得直接,但对用户来说,实际效果是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更高的销量意味着更多的用户数据。理想现在累计销量将近 150 万辆,如果能突破 200 万,对智能驾驶模型的训练、用户习惯的分析,意义完全不同。在这个行业的洗牌期,市场份额的优先级要高于短期利润。份额是未来的入场券,利润可以等格局稳定之后再慢慢赚。

不仅如此,现在的造车行业,拼的已经不只是技术和产品,更是创始人的个人魅力。雷军一场发布会,能把 T 恤和牛仔裤穿成爆款。李斌可以到用户面前,任由大家把产品和服务的问题 " 喷 " 一遍,然后心平气和地回应。这些都是千万级广告费买不来的品牌热度。

李想本人其实是自带流量的。在 MEGA 发布之前,他在微博上非常活跃,亲自下场解释产品、和用户互动、甚至和对手 " 互怼 ",给理想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

但 MEGA 遭遇挫折后,能明显感觉到李想在公众视野中变得相对沉默了。这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在公司面临销量压力的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恰恰就是创始人的声音。

最近让李想不仅登上了罗永浩的视频播客,还注册了自己的个人 B 站账号。说明李想意识到了自己的 " 带货属性 ",可这还不够。

李想需要更进一步,成为用户能够直接 " 对话 " 的窗口。无论是产品的好建议,还是服务的坏体验,用户都知道可以直接告诉李想,并且能得到回应。这会建立一种极其强大的品牌向心力。

还有一点,那就是理想需要给市场讲一个新故事。" 冰箱、彩电、大沙发 " 曾经是理想最响亮的标签。简单、形象,直击中国家庭用户的核心诉求。但问题在于,当市场上所有 SUV 都开始装冰箱、彩电和大沙发时,这个标签就不再是理想独有的优势了。

理想应该给自己贴一个新标签,从过去强调 " 功能上的舒适 ",转向强调 " 感知上的科技与豪华 "。给用户一种 " 花同样的钱,在我这里能买到最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价值感 "。

这个价值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座舱内创造出人无我有的视觉冲击力。

看看同价位的对手,林肯航海家的环绕屏,奔驰 EQS 超过 1.4 米宽的 Hyperscreen,凯迪拉克锐歌的 33 英寸曲面屏,这些设计在用户打开车门的瞬间,就能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理想可以在未来车型里设计出形态更独特的屏幕方案,重点不在于尺寸更大,而在于形态的创新和与内饰的融合。

二是在功能细节上提供 " 过度满足 " 的仪式感。很多传统豪华品牌上的非必要功能,恰恰是豪华感的来源。比如通过按键就能自动开闭的车内电动门,对日常驾驶来说不是刚需,但它提供的是一种从容和尊贵的体验。当车主可以向朋友展示这些在几十万的车上不常见的功能时,那种心理满足感远超功能本身的成本。

总之,新的标签要把理想从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塑造成一个懂得营造科技豪华氛围的体验创造者,这也刚好符合理想在 AI 和智驾上想要表达的内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供应链 李想 常州 供应商 锂电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