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2小时前
对AI持续下重注:快手的梦想照进现实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思辨财经

此前我们结合快手所处的赛道和资本市场表现,对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核心观点为:

1)快手的商业化正在从 " 流量驱动 " 向 " 效率驱动 " 转型,AI 带来的效率提升将成为未来几年叙事核心;

2)快手的基石业务(尤其电商业务)是被低估的(货币化率几乎落后所有电商平台),需要在不增加商家负担的前提下稳步提升货币化率;

3)基本盘的稳定为接下来 AI 化提供了便利。

系列文章发布后,一些朋友对上述观点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多数集中在快手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上(动态市盈率较长时间保持在 10 倍左右),以及如果上述业务问题改进能否刺激资本市场的表现。

基于此结合最新的 2025 年 Q3 财报,我们撰写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AI 已经开始改造快手广告业务,且初步提高了变现效率,依行业经验,此进程仍将持续一年以上,这也是近年提升快手估值能力的重要因素;

其二,AI 优化了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型,提高了效率,不仅对冲新技术带来的额外开支,还为快手带来带来新的盈利空间,各类财务均在改善进程中;

其三,AI 泡沫论更清晰后,要对误判企业进行估值补偿。

AI 改造广告商业模型

作为快手业务最大基本盘,营销类收入一向备受市场关注。

许多朋友会立即拍脑子得出一个貌似正确的观点:当人口红利淡化后,广告收入变缓乃是必然。

该观点被媒体奉为圭臬,却忽视了 " 效率 " 一词,对于快手来说较低变现效率使流量并未转化为与其所匹配的收入。

平台广告收入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

广告收入 = 总流量 * 变现效率 = 电商 GMV* 广告货币化率 + 外循环广告数量 * 广告单价

这也可以直观看到,其收入规模除与 " 流量 " 相关,与 " 效率 " 亦密不可分。

华兴证券曾测算快手流量与广告收入同比增长情况,2025 年之前两者确实呈现较强的关联性,但其后上图中两条折线越发分化,广告收入增速开始大比跑赢流量大盘,2025 年 Q3 快手流量同比增长了 5.8%(DAU 同比增长 * 日活用户时长同比增长),与此同时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14%,后者几乎是前者的 3 倍。

今年以来快手明显加快了商业化进程,Q3 依旧延续了这一趋势,广告收入开始走出独立曲线,商业变现效率得到强化。为何恰在此时出现上述现象,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核心原因为快手底层推荐与投放系统全面升级为 AI 驱动架构:

OneRec(生成式推荐大模型) 提升了人群定向与素材匹配效率,使相同流量能够产生更高广告消耗;

G4RL(生成式强化学习出价模型) 在出价阶段减少预算浪费,提高 ROI;

UAX(全自动投放) 让广告主预算释放更加顺滑,外循环效率显著上提升。

AI 贯穿 " 推荐—投放—出价 " 三大链路,构成了广告效率提升的底层逻辑。

但要理解这套 AI 效率提升为何在快手产生如此显著的边际效果,还必须回到快手业务长期受到 " 二小结构 " 影响的生态背景。

回顾快手发展史," 二小 " 在其业务模型中占据了非常高的比重(" 小人物 " 和 " 中小商家 "),这是快手成长为当下特有内容生态和商业化模式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也给商业化带来了一些挑战:为兼顾内容生态和为商家减负两大工作,平台选择牺牲商业利益,包括但不限于给用户和商家私域流量更大权重,让 " 二小 " 可以享受更多的流量红利。

在这个 " 既要,又要 " 的表述中,快手唯有借助新技术来突破原商业模型的束缚,2024 年后管理层开始押注 AI。

2024 年中开始,快手营销逐步提高 UAX ( 全自动投放解决方案)和全站推广业务比重,当年 Q4 UAX 的营销消耗占外循环总消耗比例提升至超 55%,2025 年 Q3 该数字跃升至 70%,全站推广占内循环比重也升至 65%,这两项产品均是 AI 驱动。

如前文所言,在公私域区隔存在时,创作者热情和商业化之间有一定博弈空间,如今当 AI 高度介入流量分发工作后,两者之间的 " 墙 " 是会明显变薄的。举个例子,全站推广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电商平台的重要商业化产品,平台可以根据商家历史数据,测算其投放的 ROI,其后平台可以自动匹配资源(包括公私域流量)给商家以确定性收益率,此时商家获得确定性 ROI,平台将各类资源打包销售,AI 有效提高平台对资源的掌控力,且可以对商家和用户做到最小的打扰。

拼多多,淘天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货币化率的稳步提升已经证实了 AI 对提振平台商业化效率的价值,如拼多多在 2022 年中推出率先全站推广,当年货币化率曲线就产生观点,其后该进程仍然延续了一年多。

对比拼多多路径,我们预计快手电商商业化进程仍有较大改善空间,以 2024 年电商 GMV 为参照,若其货币化率达到拼多多同等水平,仅此一项将带来近 70 亿元的收入增量,考虑到此类业务极低的边际成本(趋近于 0),仅此一项便可为快手带来数百亿元的新增估值(通过市盈率放大倍数)。外循环 UAX 投放规模大致与全站推广相当,两者叠加将为快手带来更大的估值想象。

被 AI 泡沫误伤企业需重估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快手的估值问题,这也是市场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

在今年初 DeepSeek 利好刺激下,今年港股走出了一个大牛市,快手也不例外,今年股价最高上涨超 2 倍,如今也有 1.6 倍溢价,且自 6 月份开始大幅跑赢恒生科技指数大盘。

联系到 5 月末快手公布了 Q1 财报,AI 推动营销等关键业务指标快速反弹,这一信息被映射至二级市场,股市涨幅由此打开。

此逻辑市场中已经多有阐释,我们不再赘述,只想借此机会来讨论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是否存在 AI 泡沫。

近期全球主流媒体都在不遗余力表达担心,主要观点为:

科技企业对 AI 的热忱多以加大资本开支为代价(如购买 GPU 和建设数据中心等),这一方面推高了上游原材料成本(内存价格涨势吓人),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未能有可观的利润回报,资本开支就会沦为低效投资,很多企业会因此倒下。

受此影响,近期全球主要 AI 企业在资本市场备受质疑,股价更是连续下挫,许多人更是开始看空 AI 板块。

快手已在 AI 赛道布局颇深,且该项技术已经融入企业经营方方面面(亦有视频生成产品可灵),可谓是妥妥的 AI 概念股,近期媒体的担心也反馈在资本市场表现,如果快手能从业务方面证实其经营稳定性,担心便会不攻自破,股价依然会得到正反馈。

2023 年初 ChatGPT 大热之后,科技企业纷纷提高预算开支以抢占大模型先机,快手也例外,2024 年其资本开支达到 81 亿元,较之上年 49 亿元有了质的飞跃,那么该策略有无影响快手经营的稳定性呢?

2024 年快手 EBITDA 利润率 ( 息税折旧前利润)仍处于改善之中(由上年的 11.87% 升至 17.54%),2025 年 Q3 该数字增至 21.5%,也就是说尽管快手进行了较为激进的资本开支策略,但由于其经营基本面由于 AI 得到快速改善,此部分开支非但没有成为盈利的 " 包袱 ",还未企业带来了额外增量,AI 化转型对快手显然是一项更划算的买卖。

因此我本人理解的 AI 泡沫应该是披了新技术外衣,但业务并没有更多 " 谋生之道 " 的公司,用 AI 改造原有业务且可以创造增值的企业应不在讨论范围。

当市场对 AI 泡沫的认识更为清醒之后,此前错付超跌的企业也必然会得到应有的补偿,这是 AI 后半程对快手估值的基本锚点。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快手 ai 资本市场 对冲 公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