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配音成了《疯狂动物城 2》的唯一「疯狂」"
时隔 9 年回归的动画续作《疯狂动物城 2》自官宣起便被影迷寄予厚望,但片方公布中文配音阵容后,却打破了部分观众的期待——因启用大鹏、费翔、金晨、王安宇四位明星演员为新增角色配音,而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广泛争议。" 网友吐槽疯狂动物城 2 配音阵容 "" 王安宇给疯狂动物城 2 配音 " 等话题随即登上微博、抖音、小红书的热搜榜单,讨论热度不断上升。

11 月 18 日,《疯狂动物城 2》举行了首映礼,并邀请中文配音演员出席了首映礼。据参加过首映礼的网友表示,明星演员与角色的适配性并不高:大鹏在配音中加入了东北口音,令人出戏;费翔的普通话发音被嘲 " 商务殷语 ";虽然金晨刻意加快语速、隐藏原声,但声音辨识度太强;而王安宇为角色设计的 " 慵懒贵气腔 ",则被观众反馈为 " 像没睡醒的大学生 "。
不仅如此,从首映礼站位到宣发编排,一些细节也引发网友不满,有喧宾夺主之嫌。碍于费翔、金晨、王安宇三人等在影视作品中用过配音,有网友甚至大胆开麦:" 自己的戏都要找配音演员,凭什么给动画配音?"
更有人认为,明星专业能力有限但却要去抢夺配音演员的饭碗,是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的体现,会使本已严峻的配音行业生态雪上加霜。但也有人认为,明星给动画电影配音为其提升热度,早已是一件屡见不鲜的事,公众不必为此过于敏感。
为什么这件原本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事,会在《疯狂动物城 2》这里引发舆论风波?它是何以点燃公众情绪的?
当明星的演技无法配音
《疯狂动物城 2》的中文配音阵容之所以引发争议,和《疯狂动物城》IP 获得的巨大成功密不可分。2016 年,电影《疯狂动物城》一经上映便引发观影潮,在中国内地收获 15.38 亿元票房,其中文配音版亦在专业配音演绎下增光添彩,收获广泛认可。
9 年后,《疯狂动物城 2》重磅归来,却因邀请明星配音而在方方面面为明星让位。先是在《疯狂动物城 2》的国内宣传海报上,几位明星赫然占据了 C 位,而动画主角则沦为了陪衬;更让人意难平的是,在某购票平台上,电子票根将明星写真款设为了 " 稀有款 ",而动画角色款则沦为了 " 普通款 ";此外,在首映礼上,季冠霖、张震等主要角色配音演员被安排在了边缘位置,而明星们闪亮登场,占据 C 位。

如此种种,均一次又一次地挑动着公众的神经,推动公众情绪与网络舆情的集体爆发。
落足到专业领域上看,明星配音也多令人诟病。不少网友都认为," 专业的事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去干。" 针对此事,我们也采访了从事配音工作的小艾,她表示配音艺术的核心在于声音与角色的完美融合,以及情感的精准传递,动画配音需要靠声音补全动画情绪,展现角色的心理空间,气息松紧、吐字力度都很有讲究,有的明星自己出演的影视作品都需要靠后期配音完成,以这样的台词功底来给动画电影配音,很容易让角色 " 没灵魂 "。
且她还认为,明星尤其是流量明星大量 " 跨界 " 配音领域,势必会抢占配音演员的就业市场,加之 AI 语音技术的持续发展,中下层配音演员的生存空间会受到进一步挤压,配音演员本就收入不高,面临着工作机会减少、收入降低的困境,一些原本属于他们的配音角色还被明星们轻易夺走,会让配音演员乃至整个行业都陷入失落和无奈的情绪中。

而明星因给动画电影配音招致争议的事件,此前也曾不止一次上演。比如,在《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文配音版中,陈建斌配音的 " 舅公 ",一开口就是 " 嬛嬛 " 既视感;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文配音版中,为男主角 " 哈尔 " 配音的于适被吐槽 " 配得很烂 ",而为女主角 " 苏菲 " 配音的田曦薇则被观众认为 " 不会装老年音,声音不老 "。
不过,在粉丝们看来,演员为动画电影配音本身无可厚非。业内从事宣传工作的朗朗就表示,作为一位深度声控,她看引进片选场次向来都会选择原声场观看,但作为王安宇的粉丝,她观看《疯狂动物城 2》时愿意尝试选择中文配音版观看。
另外,针对 " 明星是否会将动画电影票房计入个人主演作品总票房 " 问题,她也结合网络反馈发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说虽然网上流传着这种传言,但却并未出现明确指向——明确哪位明星将其纳入票房实绩,实际上大部分明星还是会如片方澄清的那样," 票房按放映版本核算 "(英文版票房不计入中配演员实绩)。
总体而言,《疯狂动物城 2》因中配演员阵容招致舆论争议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原因导致。仔细梳理大鹏、费翔、金晨、王安宇此前的作品,他们出演作品的 " 原声率 " 不低。这说明,网友的 " 火气 " 并非针对某个人,而是抵触资源过度集中,希望看到 " 专业与公平 ",能力与专业适配。
一场心照不宣的合谋
找明星为动画电影做中文配音,本质上是片方和明星的双向选择。环球、迪士尼等公司出品的大制作动画找明星配音的做法不仅在内地如此,在好莱坞更是由来已久,包括《怪物史瑞克》《玩具总动员》《功夫熊猫》《超人总动员》在内的诸多经典动画,其主要角色均由知名演员配音。片方认为,借助明星的影响力,既能制造声量,又能拉高电影的票房和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反观国内亦是如此。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 年至今,近十年里,已有超 40 部中国内地上映的动画电影邀请超 90 位娱乐圈明星跨界献声,涵盖王一博、王俊凯、刘亦菲、赵丽颖、雷佳音、郭京飞、蒋欣、陈佩斯等老中青艺人。
选择平台讨论度高、风评好、粉丝基数大的明星进行配音,对动画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营销。如果明星配合度高,全程配合宣传,更能给电影带来如虎添翼的效果。比如,由于适、田曦薇配音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虽然配音水准受质疑,但影片最终票房突破 1.67 亿元,刷新了宫崎骏作品在中国市场的票房纪录。这意味着,尽管人们对 " 明星配音动画电影 " 褒贬不一,但在商业的验证下,依然形成了一套自洽的商业逻辑。

碍于明星过于有辨识度的声音会让受众出戏,对于引进动画,有一批 " 原音党 " 观众还是首选原汁原味的原版配音。鉴于这种现象,某些动画电影会在尊重观众需求的前提下做出选择。比如,2010 年,《名侦探柯南 2009:漆黑的追踪者》在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前,发行方就曾在官网设置了 " 关于中文版柯南配音 " 的投票,因拒绝中文配音的得票比例超过 50%,而取消了邀请明星配音的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配音本身也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在专业要求和明星影响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纵使是明星配音的作品,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比如,《海底总动员》中张国立配音的马林,就是早期动画配音中的经典角色之一。张国立摒弃了传统译制片中常见的 " 美声发音法 ",采用更生活化的语调配音,使马林的声音既保留了动画角色的可爱特质,又颇具真实感。另外,《宝莲灯》中徐帆配音的三圣母、姜文配音的二郎神,《爱宠大机密》中陈佩斯配音的兔子小白,也都是明星配音下的经典角色。

电影需要热度,而明星则需要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以及在不同领域的知名度、影响力。明星们也认为能给大制作的动画电影配音,是彰显其圈内地位的体现,且与大 IP 合作,通常也会伴随着一些较高的经济回报和品牌合作机会。为那些具有不错口碑和 IP 效应的海外动画电影配音,也可以助明星 " 造势 ",展现自己多方面的才华。一些明星本身就是动画迷,对于能够参与到喜爱的作品中也感到兴奋。
如此看来,二者的合作可谓一举多得。尽管 " 明星配音 " 是一场资本与明星的商业合谋,但流量明星为动画电影配音要想实现 " 双赢 " 效果,归根结底还需满足两项前提条件:一是电影本身质量足够好,二是明星的配音表现不拉胯。一旦其中一方拖了后腿,影片最终呈现就很难令观众满意与信服,更有甚者,还会像《疯狂动物城 2》这样迎头痛击地给明星招致口碑反噬。
审美觉醒,不为流量买单
更进一步看,《疯狂动物城 2》引发的争议,不仅仅在于明星本身的 " 跨界尝试 ",更是一场关于艺术话语权与商业话语权的交锋。这场争议的表象是观众对明星配音专业性的担忧,而内核则是对流量逻辑与商业预谋的反思:在资本算计下,一个角色的 " 声音 " 能否真正贴合灵魂的重要性,远大于这个 " 声音 " 能否在宣传期内制造话题、吸引流量。
就表象来看,人们痛斥 " 明星配音 ",实际上是在质疑明星特权:行业的上升通道本就狭窄,明星多吃一口(配音),那行业内的普通人自然而然就要少吃一口!凭什么什么好事都让他们给抢占了?
同时,这也意味着,置身当下语境,网友对涉及专业性与公平性的话题格外敏感,一旦某事件触及公众神经,便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对于当下开机率低、市场不景气的影视寒冬来说," 明星跨界 " 的事件频繁上演,成了见怪不怪的现象。当下的文娱行业里,一个明星、偶像只要拥有流量、热度,就能随意跨界参加综艺节目、唱歌、跳舞、拍电影、电视,几乎畅通无阻;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名气,哪怕专业能力超群,往往也只能 " 靠边站 "。
所以观众不能接受在电影宣传活动中,明星们闪亮登场,站到了 C 位,大大方方地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而为主角配音的专业演员只能默默在角落。" 跨界 " 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 " 跨界 " 的人具不具备经得起检验的专业能力,也就是网友质问的," 自己的戏都要找配音演员,凭什么给动画配音?"

另外,电影市场日益成熟,观众审美的不断提升,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靠明星光环撑场的表面热闹。如今观众更在意的,是声音能否真正 " 长 " 在角色身上。而且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配音演员走入了观众的视野,通过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互动,也让大家对配音演员有了更多的认知——声音也是有 " 演技 " 的。
比如,在《罗小黑战记》TV 中,配音演员山新一个人配了一整篇的角色,包括小黑、小白、阿根、山新等,且每个角色音色与声线完全不同、宛如 " 千人千声 "。如今,山新的微博账号已吸纳了 430 多万粉丝,她在微博上也经常与大家互动,教大家如何发声、保护嗓子,粉丝群体颇为稳定。由此,观众的审美在改变,耳朵变得更挑,对 " 非专业 " 的举动也就变得更加反感。

从商业视角看,启用明星是收益最可预期的选择,进可做宣传素材,退能进行风险对冲。然而,这套完美的商业逻辑,恰恰暴露了它将电影视为一件纯粹的 " 商品 ",从而忽略了其作为 " 作品 " 的情感价值;假设观众是能被明星效应引导的,却也低估了观众对于作品纯粹性的守护之心。观众对《疯狂动物城 2》的期待和对 " 明星配音 " 的拒绝,本质上是对 " 高品质 " 的追求——尊重专业,适配角色。
结语
说到底,大家对 " 流量 " 早已心生厌倦乃至反感,只希望回归价值本身。以往,张国立、徐帆、陈佩斯等人的配音之所以广受认可,是因为他们都是专业演员,专业素质过关,是通过声音去 " 表演 ",而非敷衍了事。这意味着,大家反对 " 明星配音 ",并非反感明星本身,而是反感不贴合、不专业、不配位的明星配音。
如果只是为了噱头强行 " 拉郎配 ",那消耗的不仅是自身口碑,还有观众的信任!唯有遵循内容为王与 " 专业主义 ",做电影的加分项,才能成为经得起观众与时间考验的经典 IP。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