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广汽在求变,为的是在变化中抓住一线机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广汽集团近期展现出了强烈的改革决心,而它为此作出的行动,是与华为乾崑成立「启境」品牌、埃安推出首款含增程动力的车型 i60、广汽丰田的中国车型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等等。
这些行动,在 11 月 21 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也就是番禺行动发动一周年后,得到了总结——不只是新产品与品牌的展示,还有集团内部运作逻辑转变的汇总。
彰往考来,站在镁光灯之下的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形容广汽这一年来的行动「已经找准了路子,见到了果子」。
刚换了领导班子、建立起的工作理念与机制的广汽集团,信心满满。
广汽做出了哪些改变?跟着广州车展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
本周福利:公众号后台回复【运气】
可以参与现金红包的抽奖活动。
体系重构
一年前,「番禺行动」号角的吹响,外界看到的或许只是一个宏大的改革口号;
一年后,广汽在广州车展上,给出了支撑这个口号的一系列向上数据:业务效率提升约 50%、新车开发周期从 26 个月缩短到 18-21 个月,以及广汽自称的市场反应速度快了 6 倍以上。
这一转变背后,是广汽底层运作逻辑的改变。

首先,广汽引入了源自华为的 IPD 和 IPMS 体系。
该体系将原先部门墙林立的组织,打通成一个以用户需求为起点、以市场交付为终端的敏捷工作网络,用更通俗的说法,是组建一个跨职能团队,对产品的商业化成功负责。
打个虚构的比方,当市场研究部门通过 NPS 体系和用户调研,发现大量消费者存在「后排需要有个小桌板」的高频需求,并将其反馈给跨职能团队,跨职能团队内部共同评判,确认增加功能点后,拉通采购、研发、制造解决。
而这只是广汽内部求变的冰山一角。
官方介绍称,广汽的转型聚焦于「用户需求战、产品价值战、服务体验战」的三大战役,但这三个任务并非各不相谋,而是三根必须同时落地的主轴。

譬如,所谓用户需求战,即为全面导入 NPS 体系,设置 160 余项体验
指标,广汽试图将过去用市场经验揣度用户需求的模式,转变为用可视化的数据读懂用户。
而在产品价值战上,广汽将纯电续航超 350km 的星源增程,从 26.98 万起的昊铂 HL 上,下放到 10.98 万起的埃安 i60 上,将技术下放,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与之类似的,还有实现 500 亿公里 0 自燃的弹匣电池,同样上车埃安 i60。
最后,则是新增 600 家门店的计划,发展低线城市广阔的市场的同时,确保用户服务体验的提升。
而这一切,将由广汽新一届职业经理人团队来落定。

其中,广汽公布的两个职业经理人履历值得注意。一个是拥有合资、自主和产业链等工作经验的閤先庆,从副总经理升任总经理;另一个则是曾参与奇瑞捷途开辟海外市场的陈家才,出任副总经理。
新班子的组建,要的不仅是推动广汽在国内的转型,还有提振全球化能力的需求。
只是,我们都知道,广汽集团深扎国内市场,面对今年三季度 23.34 亿的亏损,以及难见停止的业绩下滑趋势,广汽还需要寻找一个全新的可能,而它的第一个答案——是启境。
启境未来?
11 月 21 日,广汽集团 40 分钟的发布会,启境占了 12 分钟。
实际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并未分享太多的新信息,约 12 分钟的演讲下来,他身后的 PPT 只换了两张。

关于产品信息,启境将在 2026 年推出两款全新车型,其中一款为猎装车,对标百万车型,其余没有太多的消息。
根据现有的传闻,华为乾崑推出的「境」模式,和车企的合作深度将高于鸿蒙智行,但目前信息只有模糊的,华为乾崑将参与除销售环节外,车辆的外观设计、产品定义、技术研发等方面,未有更确切的信息。
广汽对启境的重视,从网传的广汽将千人团队调往启境,到广汽在集团层面频频提起启境等行动,都足见启境在广汽内部的重要性。
它对启境的期待,或许是能够如率先与鸿蒙智行合作的问界一样,获得品牌与销量的共同向上。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无论是广汽集团内部的改革,还是启境的推出,都需要面临愈发严峻的市场考验。
一边是 2026 年伊始更严格的法规、退坡的国家补贴与税收抵免政策,另一边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管普遍预言的、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年年末已经开始预热众多新车型和新品牌,「变」的每一步都需足够谨慎。
得到肯定的「华为光环」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合作品牌稀释。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除鸿蒙智行外,问界、尊界、智界、华为智选等都有单独设置展台,日产、深蓝、奥迪等展台也将所搭载的华为技术大字显示,华为释放出了强烈的存在感,与之并行的,是消费者注意力的分散。

多重因素之下,明年启境的面世以及后续广汽求变之下更多的车型产品,能够挤出多大的生存空间?
市场每天都在变化,一切皆有可能。
(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