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1小时前
霸总们的“爹妈”不够用了,短剧市场中老年演员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文 | 显微故事

短剧中霸总的 " 爹妈们 " 不够用了。

" 日薪五千招‘霸总爹’ "、" 短剧急缺中老年演员 ",网络上的招募噱头刷屏之际,不少人觉得普通人的 " 演员梦 " 触手可及。

其中甚至有人也动起了让父母再 " 就业 " 的心思,纷纷在社交媒体的 " 组讯 " 下留下照片与联系方式。

子女想圆父母年轻时的演艺遗憾,长辈也渴望在退休后寻得新的生活出口。可当他们真正踏上寻梦路,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中骨感……

短剧剧组仍在喊着 " 缺爹少妈 ",却对真正的中老年人敬而远之。

看似矛盾的背后,藏着短剧行业 " 短平快 " 的生存逻辑。家长里短、中年甜剧等题材受热捧,拍摄周期又极度紧凑,使得 " 中年演员荒 " 成为事实,招募信息也随之铺天盖地。

但 " 爹妈演员 " 的供需错位同样真实:这个行业需要中年演员,却不需要仅凭热爱追梦的普通爸妈。

所以当噱头足够诱人时,或许,只是有人悄悄盯上了你的钱包。

当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短剧 " 缺爹 " 组讯与日薪过千的招募信息刷屏时,刘琪立即联系了父亲。

刘琪的父亲身高超过 180,年轻时当过兵,身姿挺拔,退伍后分配到家乡国企工作,曾是众人公认的 " 办公室门面 "。

而刘琪家附近有个影视基地,早年拍过知名影视剧,如今因行业调整转向短剧赛道,正摩拳擦掌冲击 " 短剧之城 "。

身边人就经常打趣,老爷子这条件完全能去当演员,而刘父自小也有个演艺圈的梦想,自己也常对着短剧吐槽:" 那些人演得太浮夸,换我来肯定更好。"

今年 9 月,恰逢刘父退休,叠加全网热议的短剧 " 中年演员荒 ",刘琪顺势提议父亲试试当 " 霸总爹 ",老爷子一口应允。

但现实很快给了这对父女一记冷水。" 直到真去试了才知道,想进短剧豪门当爹,比登天还难。" 刘琪说。

影视城里的演员之路分两条:" 走工会 " 需注册临时演员入群等组讯," 现金戏 " 可自行接洽结算,但无论哪条路,模卡和自我介绍视频都是敲门砖。

好不容易摸清要求后,刘琪却发现,镜头里的父亲完全没了现实中的帅气—— iPhone 的镜头下,大小脸明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匀称的身材也显得臃肿。

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表演基础的父亲,录制视频时动作僵硬、表情不自然。

她带着这些素材接连联系了多个标注 " 急需中老年演员 " 的经纪人,消息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只收到零星回复," 说我爸形象不错,就是眼神飘,看上去就没经验,得训练。"

这样的结果,在经营着一家影视演员人力服务工作室的汪家锐看来 " 再正常不过 ",他甚至觉得 " 就应该这样,不然大家还以为短剧真的没门槛。"

目前短剧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产能爆发,仅今年上半年,浙江备案重点网络微短剧 251 部,试图拿下 " 微短剧之都 " 的郑州,前 7 个月就有 2656 部通过平台备案上线。

因为短剧的观众多是中老年群体,目前针对中老年的 " 中年甜剧 " 扎堆开拍,就连刘晓庆也跨界入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有的中年演员档期冲突。

" 我手里合作的几个中年演员,档期都排到 2026 年了,要约他们得见缝插针问时间。" 汪家锐说。

图 | 刘晓庆开启 " 中年甜短剧 " 时代

为了填补缺口,汪家锐也曾在网上招募素人,却屡屡失望。

" 单说模卡这一项,我们要的是能清晰展现演员风格、五官特质和身材线条的专业物料,不是随手拍的生活照片,连基本的形象呈现都做不到。" 汪家锐说。

他见过太多踩坑的素人:有人现实中五官周正,可镜头会无限放大脸部不对称、皮肤状态等小缺陷,一上镜就失了灵气;

不少人的身材不符合剧组标准,均码戏服套在身上要么紧绷要么松垮,完全撑不起角色气场;有的甚至普通话都说不利索,无法正常交流。

更让他头疼的是,外界对短剧行业的妖魔化描述和人人都能拍短视频的低门槛,让很多投递者抱着 " 玩票 " 心态而来。" 压根没把这当正经工作,一上来就挑角色、谈待遇,连基本试镜都完成不了。"  

汪家锐还在朋友的剧组见到过直接带父母到横店旅游,顺便到剧组毛遂自荐体验演戏的," 结果除了有爹妈身份外,哪里都不合适。"

图 | 汪家锐对这条新闻记忆犹新,因为这条新闻后,多了很多带爹妈来试镜的年轻人

无奈之下,汪家锐从上半年开始就不再招募素人演员。所以暑期短剧 " 缺爹少妈 " 的新闻发酵后,遇到那些想送爹妈当霸总的孩子,他开始 " 毒舌 ":

" 横店光注册群演就有 20 万,难道里面没有中年人?我们要的不是普通人,是专业的、有观众缘、能火的中老年演员。"

负责剧场统筹的副导演史岚,对汪家锐的观点深表认同。

在点出素人演员不会演戏、口条不顺、培训成本高昂等普遍问题后,她用更直白的话语戳破了行业更深层的矛盾:" 这个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缺爹少妈’的赛道,其实从骨子里就不真正欢迎中老年人。"

这一切的根源,都源于短剧 " 短平快 " 的行业基因。" 外界总盯着流量和日薪五千的噱头,却没人知道普通演员收入其实平平,这份工作本质更是个体力活。"

  史岚坦言,短剧的拍摄周期被压缩到极致,节奏快得惊人,一天连拍十几场戏是常态,凌晨出工、深夜收工的连轴转更是家常便饭," 那种连轴转的强度,真正的中老年人大多顶不住。"

横店工会的招募规则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年过 60 岁的演员,需要提交近期体检报告才能办理演员证件。

可即便手续齐全,一般的短剧剧组也不愿轻易启用大龄演员," 万一中途出点身体状况,整个剧组的拍摄进度都会受影响,谁也担不起这份责任。"

多重因素叠加下," 超级加辈 " 成了行业心照不宣的最优解。

" 我们剧组真正招募的,多是有表演基础、愿意扮老的中青年演员,再靠化妆和造型的魔法‘抬高辈分’。" 史岚说,这样的场景在各大短剧剧组早已屡见不鲜。

34 岁的女演员林溪,就是被 " 超级加辈 " 大军中的一员。现实生活中她还为育,但是在短剧的世界里,她已经是一名 " 资深 " 恶婆婆了。

甚至因为太熟练恶婆婆的角色,林溪已经会给自己化妆了——她会用阴影在她脸上勾勒出深刻的法令纹,再把自己颧骨修高,再加上导演喜欢的套路式表演," 就是大家喜欢的恶婆婆形象 "。

图 | 这两位 30 岁出头的女演员,均在短剧中扮演婆婆

其实林溪也想过去演其他角色,但都被拒绝:" 没办法,短剧里的中年角色大多是工具人,推进剧情的,如果不接这类角色,我就没有别的戏可拍。"

40 岁的男演员张栋也有同样的经历,现实里张栋女儿刚上小学,自己却在古装短剧里演起了女儿同龄人的爷爷,然后满眼慈爱的叫着对方 " 乖孙 "。

甚至在横店的短剧剧组里,40 岁女演员给同龄男演员当妈的场景,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更现实的是,市场主流仍是年轻人挑大梁的甜宠剧,中年角色多是标签化的功能性配角。" 台词没几句,酬劳一天大概就 200 元,网上传的数千元高薪,基本只属于‘特约演员’,或者广告片里面的酬劳。"

而在横店,想成为能拿高日薪 " 特约 ",必须通过演员工会的选拔考试,从台词功底到临场表演层层筛选,才能 " 持证上岗 "," 或者你是科班全日制的表演生,能直接通过 ",汪家锐说。

也正因如此,高薪的中年角色还未放出来," 群头 " 会直接联系自己认识的特约,而那些要求不高的普通中年角色,一旦放出来总会被经验丰富的演员争抢一空,根本轮不到那些连台词都可能说不利索的素人。

" 说白了,我们要的不是生理年龄上的中年人,而是‘视觉’上的中年人,真实年龄 30 还是 40,并不重要。" 汪家锐直言," 这些靠演技和造型就能实现,远比找真正的中老年人省心,更能保证拍摄效率,何乐而不为?"

用史岚和汪家锐的话说," 短剧不缺人,更没那么多高薪聘‘爹妈’。"

汪家锐算了一笔账:" 日薪 5000 是什么概念?好多男女主角都拿不到,对应的是有知名度的资深演员。要是随便演演就有 5000,中年老戏骨早来分羹了。"

而在史岚看来,说横店的演员行业是等级森严的结构,不可能有人打破这个系统的," 除非是噱头。"

图 | 组讯虽多,但汪家锐、史岚并不认为这个行业如此缺乏演员

可既然横店不缺演员、机会也并非遍地都是,为什么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 " 缺爹少妈 " 的新闻和组讯?

首先,整个影视行业确实存在演员年龄断层的情况。

史岚说,过去几十年,因为 " 流量 " 逻辑太好用,行业内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了 " 小鲜肉 " 和 " 小花 " 身上,许多 30 岁、40 岁的演员无戏可演,要么就此退出,要么去专门演婆婆等,整体是持平状态。

但是短剧周期短,加上如今题材开始攻陷 " 中年甜剧 ",造成了大量缺口,这才有了外界得知的 " 中年演员稀缺 " 的讯息。

其次,长剧、电影开拍前,都有一段时间的 " 培训期 ",比如当初的《封神》的 " 质子训练营 " 而火过一阵,但是短剧不一样,是通过 " 以演代练 " 的模式快速构建演员梯队,以支撑持续扩张的产能的。

在催产之下,有经验的 " 视觉 " 中年演员供不应求,造成了 " 二八法则 " ——即有作品的演员,越来越抢手,那些没有作品的新人只能苦苦挣扎。

" 如果是早几年,短剧还没大热,入行还可以,现在家家都在抢产能,没有任何经验的素人演员难以拿到机会,所以一些高质量的剧愿意在稀缺的特约演员上,花费更大的预算 ",这也导致以 800 元就能请中年演员的,如今可能日薪千元,让大众以为真是 " 高薪 "。

再者,如今短剧向内移往郑州、襄阳这些有影视城的地方。这些地方虽然注册群演过万,但是不像横店完备,而且年龄、能力断层也严重,有时候剧组为了省钱,会直接招中年演员——毕竟化老年妆,还是很考验手艺的,不然不会有观众 " 感觉像偷穿了爸爸西装的儿子 " 的吐槽。

" 但这些局部需求都能通过行业内部调配解决,远没到需要大规模招募素人中年演员的程度。" 史岚说," 所以网络上那些铺天盖地的招募信息,最大的可能还是影视培训班的新招生套路。"

这种套路在横店等地存在已久,先以 " 你条件超合适 "" 马上能进组 " 为诱饵,等对方兴冲冲赶来后,再以 " 缺乏表演基础 " 为由,推荐所谓的 " 专属培训课程 ",收取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培训费。

刘琪的经历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她给父亲投递 " 模卡 " 后,收到的零星回复里,就有一个账号主页标注着某影视培训学校的 " 表演老师 " 联系自己,邀请自己和父亲到线下见面,并且在 " 线上面试 " 的时候,开始推销 " 培训课程 "。

刘琪看了对方发来的课程,实则更像一个高阶版老年大学,内容零散且缺乏实操性,而这样一套课程,开价高达 6800 元。

图 | 有的机构拿 Ai 生成的招生海报,字体都错误的

对于 " 什么时候能出道 "、" 能推荐去哪个剧组 "、" 日薪能有多少 " 这些关键问题,对方始终含糊其词,只一味强调 " 学了就能有机会 "," 甚至在学完入门班后,还会推荐上万元的高级课程。"

更残酷的是,即便花了钱培训、侥幸 " 出道 ",素人能拿到的也大多是 100 元左右的龙套角色。

"100 块钱的角色是什么概念?就是剧组缺人的时候,只要是会呼吸、能站着的都要,纯属凑人数。" 汪家锐的话毫不留情," 更多时候,不过是让父母穿上影楼的廉价服饰,拍一些排练时的剧情片段,连真正的剧组都进不去。"

这种模式,本质上和那些 " 童星侦探 " 如出一辙。

" 不同的是,后者收割的是望子成龙的爸妈的工资,而前者瞄准的是想圆演员梦的‘中年爸妈’的退休金。"

说着,汪家锐苦笑:" 现在连明星都扎堆去带货直播赚钱了,影视行业的好机会本就稀缺,哪有那么多馅饼掉给普通人?如果这个行业对普通人友好,不然怎么还有《繁花》那档子事?"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就业 经纪人 普通人 iphone 国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