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王自如看不上直播带货,不是啊兄弟,其实我干不了啊"。
近日,王自如被恢复执行 1.97 亿元后,有网友们建议其直播带货,王自如在访谈里开玩笑般回应。最后甚至幽默自嘲:" 可能大家是着急我啥时候还钱吧。"
也许是见识过真正的大风大浪,才有如今这份从容和清醒。他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流利是被高估的,进一步解释道:" 很多人因过去的事认识我,但这不叫可变现流量。"
图源:微博
确实,数码评测背景给了他专业形象,却带不来冲动消费的粉丝黏性。小雷看来,他太清楚自己的流量底色:一半是 " 董明珠身边人 " 的标签,一半是罗永浩当年 " 被包养别谈独立人格 " 的黑历史,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的数码粉丝。
这种靠话题堆起来的热度,撑不起带货需要的信任感,强行转换,只会让观众别扭,也消耗自己;而数码专业背景,也让他只能带消费电子这类低毛利产品,至于美妆、食品这些真赚钱的快消品,他笑称 " 女人的生意我做不了 "。
他还扒了直播的底:" 这行本质是供应链,选品、仓储都是重资产,顶流背后是数百人团队,对创业者早是红海了。" 这话并不意外,他和董明珠的渊源本就始于直播。
" 最早和董总认识是在综艺上,她在前浪队,我在后浪队。" 王自如回忆,后来以供应商身份重逢,恰逢格力直播大卖,董明珠直接说 " 以后这类项目让自如来帮衬 ",他就这么成了格力的合作伙伴。这段经历让他比普通网红更懂直播的水有多深,也让他明白,知名度从不等于购买力。

图源:小红书
小雷觉得,他拒带货的核心是没被流量冲昏头。从 " 看董总开会都幸福 " 上热搜,如今网传 AI 创业负债 1 亿被限高,从风口到低谷的落差,让他摸清了底盘——专业才是通行证,流量只是附加值。
也正是这份认知帮他避开了跟风陷阱。这两年多少人抱着 " 有热度就变现 " 扎进直播,网红带假货翻车,明星被骂 " 割韭菜 ",说到底都是没分清 " 名气 " 和 " 信任 " 的区别。
王自如太清楚,没人会因为 " 王自如推荐 " 就买口红,但会信他拆解手机配置——这就是专业的边界。
小雷看了王自如最近的动态,他最近也开始做会数码评测了,关于 iPhone17 的评测直播也在 29 日开始,不少网友直呼 " 爷青结 "。

所以他没凑直播的热闹,转头扎回了 AI 领域。从当年坐绿皮火车跑数码新闻,到靠评测出圈当创业明星,再到进格力做高管,如今回归内容与 AI,兜兜转转他始终没丢核心优势:" 写代码做 APP 是老本行,AI 视频创作是新机会 ",比起直播间的短期快钱,他更想抓长期赛道。
网友眼里的王自如形象很多样化,有人记着他是数码顶流,有人记得他和董明珠那些事,也有人只知道他负债不少。但看他现在的状态——但他如今健身自律,聊创业眼里有光,毫无颓丧,似乎真不把这些负债放在眼里,只剩 " 输得起 " 的底气。
在小雷看来,这份底气,或许来自他口中的 " 师徒情 "。离开格力后,他仍坚持给董明珠发节日问候,坦言对方的商业洞察让他受益终身;雷军早年分享的创业经历,至今还在影响他的决策。这些从大佬身上学来的 " 稳 ",让他没在低谷乱阵脚。
小雷认为,王自如的选择给所有人提了醒:直播带货不是唯一的路。当所有人挤在独木桥上时,守住专业底盘、深耕对的赛道,反而更可能翻盘。比起直播带货,他在 AI 领域深耕的样子更让人相信:靠专业翻盘,比靠流量变现更踏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