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3-12-02
媒体视角 | “科创尖端硬客前瞻”上交所《沪市汇·硬科硬客》开启录制 首期聚焦合成生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科创尖端,硬客前瞻。11 月 29 日,首期《沪市汇 · 硬科硬客》栏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录制。

《沪市汇》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高度融媒体的专属平台,旨在通过系列精品内容输出,为沪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权威媒体的专业力量。作为《沪市汇》的拳头子栏目,《硬科硬客》聚焦科技创新细分产业链龙头,旨在为 " 硬科技 " 发展标志性灵魂人物构建全方位展示和深度交流的空间,让创业科学家进行经验总结、路径复盘、行业展望以及建言献策,进一步引领、助力科创板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期《硬科硬客》以 " 合成生物大进击 " 为主题。科创板合成生物龙头公司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华恒生物董事长郭恒华、嘉必优董事长易德伟等做客嘉宾,主导嘉宾为中信证券新材料首席分析师李超。现场嘉宾从合成生物的特有内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竞争格局、产业政策等视角,深入探讨了合成生物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潜力巨大,作为 " 未来产业 " 其实未来已来

近年来,合成生物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以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式在医药、能源、材料、化工、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故合成生物也被誉为 " 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有望成为新的黄金赛道。根据麦肯锡分析,未来生物制造的方式有望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影响,合成生物学相关市场有望达到 4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预计到 2025 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 1000 亿美元。

刘修才认为,想彻底解决碳中和,就回避不了石油等化石能源和化学品、化工材料带来的碳增量,生物制造几乎是彻底解决碳中和的唯一选择。

赵燕指出,合成生物是驱动生物科技发展的颠覆性技术,是实现绿色制造、双碳目标的底层支撑。未来,生活中 80% 的物质都可以通过细胞工厂生产,覆盖衣食住行医用的各个领域。

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制造,正在成为新一轮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的合成生物学在全球已经处于相对靠前的有利位置。

易德伟认为,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具有突出的优势,国内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广泛,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庞大的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在基础研究领域整体上已与欧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部分领域甚至犹胜一筹。

赵燕指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备的供应链,且多年深耕发酵领域,具备领先的发酵技术和中试能力,是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医用原料等生物材料的最大生产国。

政策扶持,点燃产业加速发展引擎

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各项扶助计划。

易德伟认为,国家顶层设计上的重视,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都为合成生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坚定的信心。政府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政策面利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 " 痛点 " 有待解决。

赵燕指出,目前合成生物行业最主要的痛点在于产业转化、市场转化。她呼吁,要加强产学研合作,让科学家专注于 0-1 的科学研究。同时企业要积极参与,发挥企业 " 产 " 的作用,推动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和市场转化 "。

刘修才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政府对合成生物更重视,但主要体现在支持科研,对鼓励产品的应用推广支持不够。美国提出了生物制造产品的市场规模目标,欧洲也发布了碳税政策,值得借鉴。企业研发的真正动力和吸引人才应当来源于市场需求,希望政府能在合成生物材料的市场推广应用上落地更具体的政策。

郭恒华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在合成生物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产业政策需适当向国内龙头企业倾斜,加大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力度。

百舸争流,中国企业有望继续保持领先

合成生物公司如雨后春笋,勃然而兴,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其中,尤以科创板 " 四方联 "4 家公司表现最为亮眼。

例如,凯赛生物在全球首次完成了模仿蛋白质结构的一组材料的产业化,正在建设年产 100 万吨的生产线,部分已经投产。

华熙生物已经建成了贯穿 " 科技创新、中试及产业转化、市场转化 " 的合成生物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在产业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加快合成生物科研成果转化。

华恒生物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 L- 丙氨酸产品,公司近两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长率达 60% 以上。

嘉必优完成了以基因组装、基因编辑、多组学分析、代谢工程、底盘细胞定向进化等多个合成生物底层技术的体系搭建,打造了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的生物制造全技术链。

目前," 科技 - 产业 - 资本 " 的循环在合成生物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多家合成生物科创板公司提前布局初创企业。总体来看,合成生物领域投资更加注重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和商业布局,纯财务投资较少,并非仅为了融资而融资。

" 未来中国制造的能力要在全球布局,生物制造领域在其中存在巨大的机会,不仅仅是替代存量,而是创造增量。" 华恒生物董事长郭恒华指出," 未来中国会有一批合成生物的上市公司,要让全球上下游的生态企业因为中国生物制造的国际化企业而获益,中国有潜力对全球产业链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记者 孙汝祥)

来源 华创证券投教基地

编辑 王欣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上海证券交易所 生物 生物学 科创板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