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网 06-01
索尼ULT WEAR体验:新晋实力派!千元级重低音头戴降噪耳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 / 胖胖聊科技

如果说近年来哪个音频 " 老字号 " 推陈出新频率最高,索尼一定是其中之一。

在 1000X 头戴式和 1000X 真无线两大经典系列的基础上,索尼音频全新品类层见叠出,从 Linkbuds 真无线到 INZONE 电竞系列、从 Float Run 运动再到如今的 ULT POWER SOUND 澎湃低音系列,索尼正在向世界诠释了一个音频经典品牌对于新时代音频产品的理解与思考。

ULT POWER SOUND 澎湃低音系列,目前主要包含 ULT WEAR 头戴式降噪耳机和 ULT FIELD 1 无线音箱(将于六月上市)两大品类。

提及低音,相信很多索粉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索尼 Extra Bass 系列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声音调教,没错你可以将 ULT 系列看作是这个系列的全新升级。

而我们今天要评测的便是 ULT POWER SOUND 澎湃低音系列中的 ULT WEAR 头戴式降噪耳机。

开箱篇:新配色搭配新设计元素颜值更更加潮流

ULT WEAR 外包装设计风格以黑色为底色,最突出的恐怕就是这个 ULT POWER SOUND 字样,基本上一眼便能分辨出其定位与其它系列的差异。

此次便携收纳盒也是采用全新设计,内部放置了耳机本体与所有附件,新设计的收纳盒将左耳机单元部分进行折叠操作,以实现更小的体积。

我的个人随身书包约为 17L 左右,放置收纳盒本体很轻松,而且还可以在书包里放下 1 台 14 英寸笔记本电脑、充电器以及记事本 / 笔袋等零碎,并不会因为带一个头戴式耳机而显得书包内部空间局促。

配件包含一根 3.5mm 有线音频线与 USB-C 口充电线。不过这次的 C 口充电线依旧是 USB-A 转 C 口,如果手边只有 C 口充电器的话,就只能单独准备一根 C to C 的充电线了。

索尼依旧为蓝牙耳机准备了一根 3.5mm 音频线,在 3.5mm 接口已经在手机和笔记本上逐渐消失的今天,实为难得。此外,在耳机没电时,用户也可以通过 3.5mm 耳机线来推动耳机。不过在关机状态下没有降噪与 ULT 低音增强功能,仅保持基础的放音功能,对上面这两个功能有需求的朋友还是要及时充电。

ULT WEAR 配置了三种配色:星夜黑、银河白、森林灰,这次我们入手的是森林灰版本,颜色其实有些灰偏绿,当你看惯了黑白灰三色的传统配色,这个配色会带来一些新鲜感。

外观方面,值得好评的绝对是全新的 SONY 与 ULT 按钮,两个 LOGO 均采用镭射幻彩设计,不同角度呈现的镭射颜色极具质感,符合次世代年轻人的时尚个性潮流。同时,由于索尼 ULT WEARULT WEAR 主打 ULT 按键激活重低音功能,因此镭射幻彩也为 ULT 按键带来了更好的识别度。

此外,之前备受用户好评的可折叠设计这次回归到了 ULT WEAR 上。全折叠起来的体积明显小了很多。如果忘了带收纳盒,折叠放进书包里也丝毫不占地方。

就外观设计而言,索尼 ULT WEAR 更像是 WH-1000XM5 的细节重置版,在头梁、功能按键、接口、以及 LOGO 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佩戴篇:长时间佩戴无压力

佩戴舒适度绝对是购买头戴耳机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如果耳机过重或夹耳朵,即使音质再佳也会令整体体验大打折扣。索尼 ULT WEAR 重量仅约 255 克,比 Airpods Max 轻了近三分之一。

先说耳罩,索尼 ULT WEAR 搭载了 40mm 驱动单元,而与其匹配的大耳罩空间可以让耳朵完全置于耳罩内部,不会像一些小尺寸耳机耳罩对耳廓产生压迫感。

另外,索尼为这款新耳机配备了热力塑形的无皱褶耳垫,触感超级软。这套耳垫属于软中有韧性的感觉,整体体验甚至与海绵耳罩相类似。同样,头梁的头垫设计也采用同样的工艺,长期佩戴时头顶也不会感到有明显的压迫感。

就佩戴体验来说,索尼 ULT WEAR 依旧传承了索尼 1000X 系列的优质舒适度。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通勤路程中,耳朵并不会感到酸痛感。

当然,头戴式耳机的弊端依旧存在,即封闭式设计并不适合夏天户外使用,一耳朵汗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北京的盛夏。因此,头戴式耳机在夏天更场景的使用场景包括吹空调的办公室或者上下班的地铁中等。

音质篇:流行重低音,ULT 模式有质有量

关于 ULT WEAR 的声音表现,既然这个系列主打的是低音调校,那么这款耳机依然是偏流行的取向。不过在索尼的一贯调校风格下,拿来听流行或摇滚是绝对可以的。并且 ULT WEAR 同样搭载了 DSEE 数字声音增强引擎,以补全音源损失的高频,从而提升音质。

因此这次的声音体验,我们以 iPhone 作为主播放设备,网易云音乐作为主音源(SQ 版本音乐),以蓝牙连接为主要连接方式。

初听下来,不难发现整个声场为一个半椭圆造型,在关闭 ULT 模式时人声位处于距离听者位有一段距离的位置,贝斯这类低音为主的乐器声部则明显靠前一些,鼓声位置则略靠后。

在 NightWish 的《I Want My Tears Back》这首摇滚乐中,很明显贝斯、吉他的位置靠前,女声歌者甚至比男声位置还要靠后。

但在开启 ULT1 模式后,能够发现低音相关的声音有所加强,位置更加靠前了。不过人声部分也同样加强了一些,女声部分同样有质有量。ULT1 模式下感觉低音的提升更加偏向于质感的提升,低音量感与普通模式区别不大。

但到了 ULT2 模式,低音量感明显增强了起来,有那种 " 动次打次 " 的轰头感。这次很明显贝斯位与打击乐位突出了出来,其他声部几乎没有强化,而且低音与重低音部分响应同样很利索,并没有因为量感的增加导致低音拖沓。

更换一首女声更多的歌曲,BLACKPINK 的《Pink Venom》,在关闭 ULT 模式下女声部分足够突出,低音和打击乐部分没有盖住人声部分,女声独唱部分足够突出,RAP 部分也挺好听的。

开启 ULT1 模式同样低音质感增强,但 RAP 部分低音并没有盖住人声,整首歌听下来风格与关闭 ULT 模式下区别不大。但开启 ULT2 模式之后明显感到声场因为低音量感增强导致缩小了一圈,而且低音开始比人声部分突出。感觉 ULT2 模式下的这首歌,整体风格更贴近于演唱会 LIVE 版的感觉。

个人感觉,ULT WEAR 的 ULT 模式更适合现在的流行乐、RAP、KPOP、摇滚这类音乐,在开启 ULT 模式低音的听感有质的提升。甚至 ULT2 模式的低音量感提升之后,拿来听歌更有力量感。我还特意拿它来看了一部电影,ULT2 模式下的低音质感与回想,与在电影院中那套专业音响差别不大,拿来看电影也是个不错的选项。

在 Headphones Connect APP 中,索尼为 ULT 模式做出了如下的定义:ULT1 模式增强更深的低通范围,ULT2 模式则在 ULT1 模式基础上增加了 BASS 功率(这也是低音量感提升的主要原因)。

另外,索尼在 ULT 模式中设置了 "One More Thing"- 均衡器模式一切可调,无论不同频段还是低音量感,都可以自定义调节或在不同风格中选择。想要不同的声音取向,索尼这次就让你随心所欲,想怎么调就怎么调。

在经过这段时间体验之后,ULT1 模式可以说更得我心。因为这个模式下的整体声音均衡一些,低音加强加的更多是质而非全部铺在量上,属于一种比较适合听流行歌曲的模式。而 ULT2 模式就更适合追求轰头感的场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动次打次 "。另外,强烈建议拿 ULT2 模式看电影,除了不可能营造出像电影院那么大的声场,其他的体验几乎就没什么可挑的了。

降噪篇:匹敌 1000X 系列的优质体验

在降噪方面,索尼为 ULT WEAR 搭配了 V1 处理器与 HD 降噪处理器的组合。索尼 V1 处理器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旗舰级 1000X 系列也使用了该处理器组合,鉴于此前 1000X 系列优秀降噪体验留下的深刻印象,我对 ULT WEAR 的降噪充满了期待。

关于 ULT WEAR 这套降噪芯片组合,其主要工作原理依旧是通过内外两套反馈麦克风的噪声进行处理,以实现降噪。简单来说,就是由 V1 处理器 " 收听 " 外部环境噪声进行降噪,再通过内反馈麦克风对比耳罩内噪声水平,继续通过 V1 处理器优化降噪。

由此可以看出,ULT WEAR 这套耳机是拥有两套麦克风模组,即耳机单元外的麦克风以及单元内的麦克风。我们可以在耳机外侧明显看到独立的外反馈麦克风单元,并且这个单元同样搭载了风噪降低结构的滤网,用来减少风噪带来的过度降噪。

这种设计带来的好处在于,可以让耳机的自适应声音控制更加自然,而且 ULT WEAR 的状态切换速度与 1000X 系列几乎相同。

在功能方面,ULT WEAR 同样支持基于 AI 的自适应声音控制,同样生成了四个典型的动作场景:停留、步行、奔跑以及达成交通工具。在体验方面,由于 V1 处理器的加持,说实话整体的降噪感受很不错。

举个需要降噪的典型例子,依旧还是地铁通勤场景,大多数降噪耳机在地铁环境中会着重加强降噪,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用户会因为降噪导致头晕现象的出现。ULT WEAR 是 1000X 系列之外唯一一款开降噪戴一个小时以上我不觉得难受的机型,就降噪来说与 1000X 系列几乎相同。

另外一个值得夸奖的点,开启降噪的时候,如果想听到地铁广播报站的话,大家完全可以将手放置在单元外侧、覆盖触控区域,耳机就会暂时关闭降噪,让你听得清报站。拿开手之后,耳机便恢复降噪功能,这个功能点真是异常方便。

因此,就降噪这点来说,想要 1000X 系列那种自然的降噪感受、喜欢重低音的同学可以首选 ULT 了。

操作功能:便捷好用的触控体验

说到操控,由于 ULT 系列加入了新的功能,因此索尼为其加入了不少按键,并继续沿用了挺好用的触控操作。可以说,在这些按键加持下,用户的操作学习成本降低了不少。

首先,ULT 按键的主要操作为三种模式的循环(关闭 /ULT1/ULT2),按下按键之后耳机会以不同的提示音提示,想要对应的声音模式,按几下就能切换到了。与 ULT 按键同在左侧单元的还有电源键与降噪切换按键,同样是按一下开启 / 再按一下关闭的节奏,整体操作逻辑还是比较简单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触控操作区,耳机右单元外侧的平面区域是主要操作区。触控区域的操作逻辑分为单击、双击与滑动,单击可拒绝接听电话、启动语音助手;双击则负责音乐的播放 / 暂停、接听 / 挂断电话等操作。至于滑动操作,向前 / 向后滑动均代表歌曲切换,向上 / 向下滑动则是音量调节。

ULT WEAR 的触控体验还是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得益于耳机单元带来足够大的触控面积,基本上可以当作电脑触控板来用,不会像耳塞产品那种局促的感觉。而且触控板识别度足够精准,在这段时间试用下来没有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个人感受还是挺棒的。

另外提一下,ULT WEAR 同样支持同时连接 2 台设备的选项,我们依旧可以在两台设备上进行自动切换,这也是之前我在 1000X 系列中最喜欢的一个功能点。ULT WEAR 上的设备切换速度同样比较快速,无论两台手机还是一台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都能做到秒开。

作为一个苹果生态用户,ULT WEAR 的切换体验与 AirPods 系列基本上没什么差异,切换速度快、且切换到新设备之后原设备会自动暂停声音输出。个人感觉,除了仅支持 2 个设备这点,索尼用第三方芯片做出了一套不亚于苹果 H 系列芯片的生态体验,值得点赞。

而且,多连接设备的话并不会对耳机续航产生明显影响,续航时间依旧能打。开降噪功能能够达到 30 个小时,关闭降噪约 50 个小时的续航,全天重度使用其实也是 OK 的。

体验总结:追求特色声音选 TA 就挺好

体验下来,ULT WEAR 令我印象深刻的点在于降噪、多设备连接以及声音等方面。相对于 WH-1000XM5,ULT WEAR 缺少了 QN1 芯片,降噪拾音系统也采用 4 麦克风组合(WH-1000XM5 为 8 麦克风),风噪降低结构也有所不同。尽管实际降噪体验在某些场景会弱于 WH-1000XM5,但在同价位产品中优势明显。

至于声音,40mm 的发声单元与 ULT 模式的组合带来了有足够特色和可玩性的声音,在蓝牙无线耳机里很久没有这么好的低音表现了。但同样,像 ACG 这类偏高音的流行歌曲,ULT 模式就不是很吃得来,属于一个有些偏科的同学。如果你是 KPOP、摇滚乐迷,那么 ULT WEAR 的声音你绝对会喜欢,闭眼冲基本没什么问题。

总结一下,索尼 ULT WEAR 可以说是这个价位将低音质感做得一流的产品,声音特色绝对是它的卖点。再加上好用的降噪等功能,以及 1300 元左右的售价,在这个价位区间段产品力足够强。建议大家购买之前可以线下去体验索尼 ULT 系列产品,相信绝对会带给你与众不同的听感。

在当下无线蓝牙耳机已经成为绝对主流的今天,有声音特色的耳机反而越来越少。而这一次,ULT WEAR 卖的就是这个 " 不一样的声音特色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索尼 素颜 降噪耳机 书包 音频产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