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06-07
AI时代是如日中天的英伟达,也是略显尴尬的英特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今年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聚集了诸多行业大牌。英伟达、AMD、高通、Arm、英特尔,全球五大芯片巨头的 CEO 都来到此次展会,并作了主题演讲。

展会的主题无疑是 AI PC,各大芯片巨头都展示了他们的新产品给 PC 行业带来的全新 AI 体验,希望推动处在低谷的 PC 行业重新增长。Gartner 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 PC 出货下跌了 14.8%,至 2.28 亿部,自 2006 年以来首次跌破 2.5 亿部关口。

豪情挑战摩尔定律

作为近来风光无限的 AI 龙头股英伟达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回到家乡的黄仁勋是此次展会的最大焦点。他在主题演讲中展望了英伟达未来三年的产品技术路线图,继前不久刚刚发布 Blackwell 芯片之后,又介绍了下一代芯片 Robin。

虽然英伟达并没有公布 Robin 的太多细节,但黄仁勋豪气万丈地展望了 AI 新工业革命的到来。他提到,在全球计算能耗与成本飙升的情况下,英伟达将 CPU 与 GPU 创新结合,带来了加速计算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高性价比的计算加速。

这位在夏季依然穿着皮衣的科技领袖,还豪情挑战了半导体行业的 " 亘古真理 " 摩尔定律。他预计英伟达的创新架构 AI 芯片能未来在八年内,实现计算能力、浮点计算以及 AI 计算能力增长 1000 倍,大幅降低计算成本,从而打破传统处理器架构的摩尔定律。

凭借着在 AI 处理器领域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英伟达是过去两年 AI 风口的最大赢家,股价累计上涨了超过 550%。就在黄仁勋台北演讲之后,英伟达本周市值一度突破了 3 万亿美元大关,与微软和苹果站在了同一级别。

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英伟达迅猛崛起成为了全球半导体创新领袖,而原先的芯片巨无霸英特尔却显得有些落寞与尴尬。过去几年时间,英特尔一直在努力通过战略转型和技术创新,试图走出行业下滑的困境。

过去六十年时间,英特尔一直是硅谷半导体行业的标志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英特尔与微软携手开启 PC 时代,更是一举成为行业巨无霸。相比之下,AMD 始终活在英特尔的阴影下,甚至一度濒临困境,而英伟达在公司创办的前 25 年,基本都靠着游戏显卡挣 " 小钱 "。

芯片巨无霸的落寞不甘

时过境迁,现在是 AI 时代,英伟达一飞冲天,AMD 也咸鱼翻身,英特尔现在是这五大芯片巨头中市值最低的,甚至还不如只管设计芯片的 Arm。英伟达如今的市值已经相当于 20 多个英特尔,甚至一个交易日市值都能飙升 1400 亿美元,相当于盘中轻松涨出了一个英特尔。如果没有反垄断阴影,英伟达可以轻松买下所有的芯片公司。

其他几家芯片巨头,即便没有英伟达那样的疯狂涨势,但在 AI 时代也是业绩股价双丰收。今年以来,AMD 股价上涨 20%,市值接近 2700 亿美元;高通股价上涨 51%,市值接近 2370 亿美元;Arm 股价上涨 98%,市值超过 1430 亿美元,孙正义的软银更是因此咸鱼翻身扬眉吐气。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昔日的硅谷芯片霸主英特尔今年以来股价下跌了 36%,市值现在甚至还不到 1300 亿美元,是费城半导体指数中表现最差的成分股。而曾经被压得抬不起头的 AMD 现在却是咸鱼大翻身,市值相当于两个英特尔。这对英特尔来说,无疑是种莫大的羞辱。

英特尔去年营收大幅下滑 14%,从 631 亿美元下滑到 542 亿美元,但在这几大芯片巨头也是仅次于英伟达,更是 AMD 的两倍多。然而,英特尔也是这五大巨头中股价最便宜的,市盈率只有 31.7 倍。相比之下,英伟达市盈率则是 71.4 倍,Arm 更是高达 471 倍。

股价实际上是投资者对一家上市公司未来增长空间的预期。英伟达股价疯狂飙升的背后,是他们在 AI 处理器占据绝对优势的行业地位,而英特尔股价低迷的根本原因,则是他们在 PC 领域不断遭受冲击,更在全新的 AI 时代已经失去了竞争力。上一财季,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下滑了 10%,仅有 40 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而英伟达则是暴涨 427%,达到 226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基辛格捍卫摩尔定律

在此次台北电脑展黄仁勋抢尽风头的同时,则是略显尴尬的英特尔 CEO 基辛格(Pat Gelsinger)。一方面,他需要维护英特尔在芯片行业的地位,展示自家的芯片依然拥有竞争力,应对竞争对手带来的强劲冲击,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英特尔目前芯片制程的技术缺陷,甚至只能让竞争对手来代工下一代旗舰芯片。

摩尔定律是英特尔传奇联合创始人与 CEO 戈登 · 摩尔(Gordon Moore),在 1965 年提出的半导体性能倍数增长预言(最初是每两年增长一倍,后来修正到 18 个月)。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时间,这个定律依然是半导体行业的金科玉律,也代表着英特尔在硅谷的辉煌历史。

在黄仁勋豪情挑战摩尔定律之后,作为英特尔 CEO,基辛格必须维护这个豪门的骄傲。他随后直接回应了黄仁勋的说法:" 与黄仁勋说的不同,摩尔定律依然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 他还强调,英特尔也会在 AI 的普及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辛格在此次展会上带来了英特尔最新的数据中心处理器—— " 至强 6(Xeon 6)",这一代号 "Sierra Forrest" 的处理器基于 Intel 3 制程工艺,可在提供高效算力的同时明显降低能耗,比起第二代可以提供 4.2 倍的机架性能提升和 2.6 倍的每瓦性能提升。

此外,基辛格还亮相了英特尔 PC 芯片新旗舰处理器 Lunar Lake,这是英特尔应对 AI PC 时代的主力处理器,计划今年秋季上市。根据英特尔的介绍,Lunar Lake 将 LPDDR5X 内存直接集成在了芯片封装中,能降低最高达 40% 的 SoC 功耗,从而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速度。

这是英特尔应对高通等 Arm 芯片在 PC 行业冲击的看家武器。英特尔专门强调,Lunar Lake 绝对性能超越高通同类产品,将 AI 性能提升三倍,整体性能提升四倍。比起上一代芯片,Lunar Lake CPU 性能提升 14%,图形性能提升 50%,电池续航提升 60%。

英特尔工艺的失落十年

就在几年前,很难想象英特尔会在旗舰芯片的发布会上公开与高通对比性能,因为 x86 架构以往在芯片性能上相对于 Arm 架构占据着绝对优势。但现在,英特尔不得不全力应对以高通为代表的 Arm 芯片在 Windows PC 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

Canalys 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英特尔在全球笔记本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依然高达 78%,AMD 则拿到 13% 的份额,苹果、高通和联发科等厂商总计只有 9% 的占有率。虽然 PC 市场出货不断萎缩,但这依然被英特尔视为自己的绝对领地。

早在 2012 年,微软就推出了基于 Arm 架构的二合一笔记本 Surface RT,高通也在 2017 年推出了专为 WIndows 打造的笔记本芯片。但当时这些 Arm 架构笔记本无论是性能还是兼容性都无法与英特尔芯片产品相提并论,更不具备普及的条件。

但随着过去几年芯片技术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制程工艺的突飞猛进,Arm 架构芯片性能已经远非当年的孱弱水平,而英特尔却陷入了自己制程工艺的短板瓶颈,甚至数年时间无法突破 10nm 的瓶颈。2014 年率先突破 14nm 节点的英特尔,陷入了失落的十年,眼看着台积电和三星远远超过自己。

苹果已经从 2020 年开始转用自己设计基于 Arm 架构的 M 系列处理器,凭借着内部定制设计以及 5nm 的先天优势,性能直接压倒了英特尔还在 10nm 工艺打转的芯片,直接导致英特尔逐步失去了 Mac 芯片的订单。

去年高通升级发布的骁龙 X Elite,更让英特尔陷入了尴尬境地。骁龙 X Elite 首次将 Arm 芯片性能提升到压倒英特尔酷睿 Ultra 的级别,在延续了始终在线与连接的传统优势之外,更将高算力与 AI 性能加入了 PC 处理器。

在性能不是问题之后,兼容性成为了 Arm 芯片最后的普及障碍。今年年初高通公开保证,其 Arm 架构笔记本芯片可以无缝支持大多数 Windows 游戏运行。上个月召开的微软 Build 大会上,高通和微软还展示了新的开发工具包,帮助开发者快速将应用迁移至 Arm 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微软的 Copilot+ AI 也已经与高通骁龙 X Elite 处理器。

Arm 五年拿下一半份额

在 AI PC 时代,Arm 已经可以和 X86 分庭抗礼了吗?至少 Arm 阵营对此信心满满。Arm CEO 哈斯(Rene Hass)在台北电脑展上公开表示,预计未来五年 Arm 架构芯片将在 Windows PC 拿到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

高通 CEO 安蒙(Cristiano Amon)也给出了类似的乐观预期。安蒙表示,这个目标是现实可行的。不同 OEM 厂商有着不同的目标。一些 OEM 厂商甚至认为未来三年(Arm 芯片比例)就会达到他们总销量的四成到六成,一些则认为是五成左右。他更强调,Windows 正在朝着 Copilot+ 的 AI 方向转型,这会提升生产力,带来新的用户。

不少 OEM 厂商的确对 Arm 芯片在 Windows 笔记本的增长前景充满信心。戴尔在此次台北电脑展上展示了基于高通骁龙 X Elite 芯片的 XPS 13 笔记本,称其将英特尔 Meteor Lake 的版本续航从 18 个小时提升到了 27 个小时。

行业分析机构也看到了 PC 芯片在 AI 时代的转型潮流。Futurum Group 的 CEO 纽曼(Daniel Newman)认为," 微软在 Build 大会上公开宣布骁龙 X Elite、高通芯片产品,是第一批符合 Copilot+ 标准的,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英特尔同样无法忽视的还有英伟达的阴影。市场传言英伟达计划与联发科合作,在明年推出基于 Arm 架构的 SoC,在 AI 时代加入 PC 芯片战场。此前黄仁勋在参加戴尔的活动时曾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他的态度不置可否,这种姿态给了市场足够的暗示与期待。

英特尔想给 Arm 代工

英特尔在 PC 市场的主导优势,是否会在 AI 时代动摇?这是外界对英特尔未来格局最大的疑问之一。在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 CEO 基辛格不断被问及 Arm 芯片所带来的冲击,这样的问题让他显得有些尴尬。

至少在表面上,基辛格依然对英特尔在 PC 行业的地位充满自信。" 这又不是第一次有 Windows on Arm 的产品了。x86 的市场份额依然非常火热,你需要有理由才会转换平台。Lunar Lake 有最好的 CPU、GPU 和 NPU,还有更长的续航,我不认为这种优势会动摇。"

然而,基辛格又话题一转,提到英特尔愿意为 Arm 阵营代工芯片。" 我们是认真的。英特尔与 Arm 的合作有利于双方,其受益程度会超过我接任 CEO 时候的想象。我们看到了 Arm 作为英特尔芯片代工合作伙伴的诸多潜力。"

一边要和 Arm 竞争,一边还想接 Arm 的单子。芯片代工同样是基辛格给英特尔带来的战略转型。自从 2021 年上任以来,基辛格推出了 IDM 2.0 战略,加强先进制程工艺的推进脚步,并重启了晶圆代工业务,计划在 2030 年超越三星,成为全球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芯片代工厂。

基辛格在今年 2 月表示,包含晶圆制造与先进封装,英特尔代工业务的预期交易价值已超过 150 亿美元。上一财季英特尔还宣布将代工业务独立成为 IFS 业务部。在今年第一季度,IFS 业务营收为 44 亿美元,同比下滑 10%,还出现了 25 亿美元的运营亏损。

但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数据显示,英特尔的代工业务目前甚至排不到全球前十,台积电和三星分别以 61% 和 11.3% 占据着绝对优势。基辛格在 2030 年让英特尔成为全球芯片代工第二名的目标,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重振英特尔路阻且长

英特尔这次甚至把自己的旗舰芯片都交给了台积电代工。此次基辛格在台北发布的 Lunar Lake,将采用台积电的 N3B(3 纳米)代工。这也是英特尔首次将自己的旗舰 CPU 交给外部代工(封装还是由英特尔自己完成)。

基辛格承认,之所以将 Lanar Lake 交给台积电代工,是因为后者有更好的制程技术,他因此公开感谢了台积电。不过基辛格强调,下一代 Panther Lake 将重新由英特尔自己制程生产,届时英特尔将采用 18A 的 3nm 工艺,让外界看到英特尔晶圆厂的真正实力。

2021 年,处于内忧外患状况的英特尔从 VMWare 请回了基辛格担任 CEO,希望这位在英特尔成长三十年的资深高管能够重新给英特尔注入工程师文化,带领英特尔再次引领行业创新。英特尔甚至给基辛格开出了 1.78 亿美元的天价薪酬,甚至遭到了股东大会的投票否决。

但需要解释的是,基辛格的 1.78 亿美元天价薪酬里面包括:100 万美元的基本工资、175 万美元的现金奖金、510 万美元的非股权激励奖金、超过 1.4 亿美元的股票授予以及 2910 万美元的期权授予。其中,期权与股票授予都是与业绩和股价增长所挂钩的。从后来的业绩来看,他并没有能够拿到这一大笔收入。

在基辛格上任的三年半时间内,英特尔并没有摆脱行业困境,反而目睹着英伟达与 AMD 在迅猛增长。从 2021 年 1 月至今,英特尔股价非但没有攀升,反而还下跌了 46%;营收也从 2020 年的 778.6 亿美元大幅减少到去年的 542 亿美元。虽然今年英特尔已经止住了营收大幅下滑的势头,但要回升却依然困难重重。

尽管基辛格在台北展示了英特尔下一代芯片的性能实力,试图证明英特尔在 AI 时代依然能够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但看起来市场并没有为之所动。本周英特尔股价几乎没有变化,目前市值甚至跌破了 1300 亿美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英伟达 英特尔 芯片 ai ai时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