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二次元 06-11
12000条数据,解读「B站国创」现状及隐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此号靠谱⬆️,建议星标关注

"一期一会。"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作者 / 子渊

本文由 < 靠谱编辑部 > 编辑

2023年6月26日,在bilibili14周年庆活动中,B站董事长兼CEO陈睿宣布:B站将以播放分钟数,代替目前的播放次数,未来B站的视频外显数据,只展示视频的播放分钟数。

这一迟迟未能上线的功能,在11个月后终于有了最新进展:2024年5月22日,B站社区与产品负责人方方发布动态称:"我们已经决定取消播放时长指标外显的改版",原因是"过于理想化""反馈很不乐观""我们对此过于自信了"。

改版计划告吹,外显播放量仍是衡量B站作品的核心指标之一。去年6月官宣调整计划当晚,靠谱二次元曾紧急对哔哩哔哩国创区追番量10万以上的动画剧集的播放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从13个维度分析了平台发展至今国创区用户的偏好。(点击回顾:B站国创「播放数据」的秘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虽然很遗憾这不是B站外显播放量"最后"的数据分析,但基于此,我们在11个月后,即2024年5月26日对哔哩哔哩国创区追番量10万以上的作品进行了二次统计,除了两个时间节点的开播时间、追番数、系列追番数、播放量、弹幕数、评分、评分人数、集数维度,还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集均播放量、集均弹幕数、播放追番比、弹幕追番比、系列追番用户重合度,并增加近1年来的追番增量、追番增长率、弹幕增量、弹幕增长率、播放增量、播放增长率、评分变化、评分人数增量、评分人数增长率、集数变化、系列追番增量、集均播放变化、集均播放增长率、集均弹幕变化、集均弹幕增量、播放追番比变化、播放追番比增长率、弹幕追番比变化、弹幕追番比增长率等动态指标,总计超12000条数据

从2011年到2024年,跨度14年的作品的数据积累,我们可以看出哔哩哔哩国创区用户的观影偏好、平台的资源倾斜、国创区成立7年来的选品情况、以及大众热门和小众精品动画的不同市场表现。而从去年6月到今年5月,累计共11个月的动态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B站国创近一年的状态,并总结出对国创未来发展的忧虑

本文数据较多,篇幅不短,共分为三部分:

整体数据分析297部动画,谁是国创区真神?

动态数据分析过去11个月里,B站国创区发生了什么?

依据数据展开的探讨国创区的潜在问题&动画在国创区开播的建议。

数据分析前,依然强调一下统计规则:由于哔哩哔哩国创区动画播放/弹幕数据显示的是专辑播放/弹幕数据,即包括正片数据+片花数据的总和,所以本文中涉及的播放相关数据,均略高于正片的实际播放数据。部分作品上线多季但合并为同一专辑,则其播放数据按照最早上线时间(专辑正片首次开播时间)统计核算。B站动画评分功能上线时间为2017年9月,所以在此之前上线的部分动画评分人数略低于常规,评分与作品品质口碑相关,受影响不大。

297部动画,谁是国创区真神?

本文的统计范围为截止2024年5月26日哔哩哔哩国创区播出、集数大于4且追番量大于10万的294部作品,以及2024年至今新开播的4集以上但追番量不足10万的3部作品,共297部,开播时间从2011年到2024年,跨度14年。按照作品专辑正片的首次开播时间计算,2015年起,作品数量持续增长,并在2023年达到峰值,虽2019年作品开播数据较低,但整体来看发展趋势良好。

2022年-2023年每年开播作品数在50部左右,主要原因是国创很多新作品喜欢上线方言版或者日语版,并建立多个新专辑,统计后的总数就看起来比较乐观。也有少数续作动画会持续更新在同一专辑中,这是近两年才开始的趋势。

14年间297个专辑的作品共为国创贡献了282亿播放量、5.2亿追番量、1.52亿弹幕。总体来说,与去年的结论类似,哔哩哔哩国创区作品头部效应明显,尤其是经典头部作品的地位很难撼动,大半作品的各项数据低于平均值,尤其是近两年的新作。

各年新开播作品追番数,2011-2018是持续增长的,2018-2019持平,在2020年迎来翻倍,2020-2023的四年基本持平在8500万左右,说明追番数据处于比较稳定的可控范围内。

而播放数据在2020年达到峰值65.4亿后,近年就有下降趋势了,尤其是2024年近半,新开播作品的播放数据仅有2023年的十分之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2020年首播的作品头部云集,数据很不错;另一方面是上面提到过的续作合并专辑播放,导致新专辑核算数据较低;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2024至今无爆款

弹幕数据走势与播放量类似,也是2020年峰值3427万后明显下跌,2024年至今的数据为2023年的十分之一左右。专辑的首播时间,代表着IP的选品质量,多项数据的下滑,意味着近年国创区新IP的挖掘呈现出质量断档的现象

尤其是结合播放弹幕比这项数据来看,2020年的作品每191个播放会有1条弹幕,2023年每475个播放才有1条弹幕。这项数据说明,国创区的用户越来越沉默了,或者说新作品的质量很难引发观众的互动热情。

具体各项数据中,追番TOP作品是《伍六七之暗影宿命》《伍六七之玄武国篇》,这是平台仅有的两部破千万追番的动画。另有10部作品追番超800万,比去年多3部。新增的3部作品分别是《雾山五行》《凡人修仙传》《时光代理人》,均在过去1年里有更新且并未新开专辑。297部作品中,追番量的平均数为175.5万,中位数为97.7万,近50%的作品追番量超100万

根据B站系列追番量这项数据显示,《伍六七》《仙王的日常生活》《镇魂街》三个系列作品追番量较高,超过1000万;《天官赐福》《罗小黑战记》《百妖谱》等系列也有超500万的追番,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IP效应。

通过计算这些作品的系列追番用户重合度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多数作品的追番用户高度重合,尤其是头部作品,最新一季追番量与系列追番量数据差距较小,这也与平台分区的用户体量相关。部分系列作品的新作更新具备持续吸引新观众的能力,每一季的追番量对系列追番数据都有较明显的拉动。

播放量上不同作品差异极大,有超20%的作品总播放量破亿,同样也有超20%的作品总播放量不足千万,播放量的平均数为9508万,中位数为3093万。TOP作品是bilibili首部年番动画《凡人修仙传》,累计播放量超23亿,随后是《狐妖小红娘》《王者?别闹!》《非人哉》,四部作品集数优势凸显。紧随其后是口碑虽不怎么样但IP足够大的《三体》,然后是口碑较好的《灵笼》《罗小黑战记》等。TOP20的作品基本都是话题度较高或粉丝粘性较高的作品。

每个动画的集数差异极大,从5集到100集以上不等,所以集均数据更能说明作品的真实情况。集均千万播放,是国创热门番的门槛之一,只有13%的作品达标。297部作品集均播放的平均数为546万,中位数为195.5万,有80余部作品集均播放量不足百万。《伍六七之暗影宿命》《雾山五行》《天官赐福》的集均播放超过5000万,除此之外《三体》《中国奇谭》《灵笼》《仙王的日常生活》等9部作品集均播放超过3000万,而总体播放量较高的《凡人修仙传》集均播放为超2000万,《狐妖小红娘》则不足900万。

弹幕数据,代表着作品话题度和粉丝活跃度,当然与播放量一样也有集数优势。国创弹幕数最多的动画是超百集的《狐妖小红娘》《凡人修仙传》,其中狐妖弹幕数超1000万;《凹凸世界 第三季》《天官赐福》《时光代理人》这种粉丝粘性较高的作品弹幕数据也很好,《仙王的日常生活》《元龙》这种争议性热门作品弹幕讨论度也很高。整体上看,297部作品弹幕数的平均数为51.25万,中位数为12.7万,仅有13%的作品弹幕数量过百万,但有43%的作品弹幕数不足10万。

集均弹幕剔除了部分作品集数多的优势,更能体现动画的真实热度。仅有24部作品的集均弹幕超10万,几乎都是当年霸权如今依旧经典的作品。《天官赐福》《灵笼》的集均弹幕最高,在40万以上,《一人之下》《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第一季》等弹幕数据也都不错。集均弹幕的平均数为2.9万,但超过51%的动画集均弹幕不过万,尤其是最近两年开播的新IP作品。

播放和弹幕数据好,评分人数一般也都不少,虽评分不一定好,但一定热门。比如国创评分人数Top1,是近34万人评分的《仙王的日常生活》,仅有4.7分。当然也有26万人评分仍保持9.9分的《雾山五行》,15万人评分仍保持9.9分的《罗小黑战记》《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这样的口碑作品,可以看出国创区的观众对有特色又用心的动画真的很偏爱。

整体上看国创观众对动画的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297部作品评分的中位数高达9.2分,平均数为8.67,评分人数的中位数为3674人,平均数为17912人。说明作品评分整体较高,极端的好和较大争议性会吸引更多人的评分,平平无奇毫无特色的作品只有少量观众会评分,有些甚至开分都比较难。近30%的作品评分人数过万,但有20%的作品评分人数不过千,已开分作品中最少的仅有154人评分。

有36部作品的评分在9.8分及以上,90%是2D作品。比较出圈的中国风动画,比如《中国奇谭》《罗小黑战记》《中国古诗词动漫》《雾山五行》等评分都在9.9分。9.5分以上的作品可看性就已经不错了,当然也有少部分是评分偏高的游戏改编粉丝福利向作品。20%的作品评分在8分以下,都是短板比较明显的作品,最低分为2.8分。想在B站取得极端高分和极端低分都是比较有难度的。

综合来看,有一定评分人数基数的前提下,国创用户的评价还是相对客观的。评分低但评分人数多的作品仍可一看,但评分低又评分人数少的作品基本就雪藏了。事实上,90%以上的作品质量无法依赖口碑传播,而很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头部效应的聚集,即使评分还不错的新IP动画,也很难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了。主要的原因还是相似度过高,没有触动大众情绪的点或者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更像是某某古早经典的平替。

另两项有趣的数据,是B站国创区作品的播放追番比和弹幕追番比,国创区历年用户整体体量变化对作品这两项数据的影响幅度较小,所以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用户追番后的活跃程度(即追了就多看几集)或用户刷到就顺便看看但不追番的习惯(尤其针对泡面番)。

这两项数据较高的作品与前述作品有很大差异,集数较多、开播时间较早的作品优势明显,一部分原因是开播时间较早的作品随着停更会有部分追番用户流失,但其产生的播放和弹幕数据仍有积累。同时因为近几年国创区整体数据的增长,开播较早的作品很难在整体数据上与新开播作品竞争,但追番比的数据可以更清晰地预测作品开播期间用户的具体活跃情况。

具体来看,播放追番比较高的作品有这样几个特征:爱看不爱追,集数特别多,开播比较早。最高的作品是《王者?别闹》,每个追番对应275个播放,也可以说每275个播放才有一个追番。《凡人修仙传》《獭獭突然想到》《妖神记》的播放追番比也较高,均超过200。

播放追番比的平均数是50,中位数是42,也就是说每40-50个播放对应1个追番是平台比较平均的数据。但有47%的作品这项数据低于40,他们多数是吃到了系列追番或追番页面一键追番红利,或者刚开播不久没来得及被二刷三刷,还有可能是片子烂尾观众弃剧了。数据偏低的作品,即使10集以上,每5个追番才会产生一个播放,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弹幕追番比最高的是《雏蜂》,为断层的4.7,《凹凸世界 第三季》《勇者大冒险 第一季》《勇者大冒险 第二季》弹幕追番比均超过2。弹幕追番比中位数为0.16,即每个追番会产生0.16个弹幕,平均数为0.27。这一项数据的头部效应尤其明显,35%的作品该项数据不足0.1,即10个追番才有一条弹幕,可能是追番量虚高,也可能是片子做的让人一看一个不吱声。这项数据对泡面番不是很友好,因为时长短能发弹幕的情节节点有限。

播放追番比和弹幕追番比,说明了在14年时间跨度的297部作品中,确实很多动画很真实的火爆过,即使整体数据表面上不如近年开播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观众怀念的时代的眼泪,观众就像老朋友一样时常来回顾和怀念。

同样也有很多表面上并不轰轰烈烈的作品,实际上也通过自己的持续更新,吸引了一批最忠实的用户,只要你继续更新,他们就会看,会发弹幕讨论,会声援支持。他们的回应像夜空中的繁星,成为一代中国动画人坚持创作的勇气。

过去11个月里,B站国创区发生了什么?

那么,当我们把2023年6月27日和2024年5月26日两个节点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得出动态数据,我们会发现在过去的11个月里,B站国创区发生了什么呢?

整体上来看,B站国创区头部效应明显,已开播作品数据持续增长,新开播作品中IP续作在数据上的优势明显。新增追番大于10万作品48部,其中10部老番(23年6月前开播),38部新番,因版权到期等问题下架作品3部。

2023年6月前建立专辑且追番量大于10万的254部作品,11个月里追番量共增长1995万,播放量共增长48.5亿,弹幕数增长993.7万,评分人数增长12.5万。

历年数据Top作品稳定,基本上就是市场印象中的热门作品。比如开播较早的《十万个冷笑话》系列、《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系列、《镇魂街》第一季、《罗小黑战记》,以及近几年的《伍六七》系列、《灵笼》《三体》《雾山五行》《凡人修仙传》。2024年的结果略有尴尬,追番TOP的是"继承"系列数据的《百妖谱·司府篇》,播放TOP是没过亿的《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评分TOP是2000人评分的《咸鱼哥 第二季》。

系列作品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在追番上系列内新专辑会继承已有的系列追番量,而新作冷启动就变得比较困难。过去一年里开播的新IP动画只有《第一序列》《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两部过了百万,中等作品更是处境艰难。但部分泡面番的多个日语版都有250万以上的追番。

数据变动较大的作品,除了在周期内有集数更新的,就是基数比较大的经典作品。在11个月里有更新的作品中,部分续作与此前集数合并进同一专辑,所以在数据变化上的表现也比较突出。

比如追番量增长超百万的《雾山五行》《凡人修仙传》《时光代理人》,都是过去一年里更新且合并专辑的作品。首播超过三年仍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有《非人哉》《狐妖小红娘》《罗小黑战记》《那年那兔那些事 第一季》,都是比较经典、基础数据不错、持续有IP开发动态或者话题性的作品。

仅有18.9%的作品追番增长超10万,所有作品的追番平均增长量为7.8万,中位数为2万,29部作品呈现负增长,比如《三体》《元龙 第三季》,还有一些吃到系列追番红利的续作、日语版。

播放量的增长与更新集数相关性较大,增长最多的与上述追番量增长较多、有更新的作品基本保持一致。有10部作品的播放量增长超1亿,比如有更新的《凡人修仙传》《雾山五行》,专辑内未更新的《三体》《狐妖小红娘》。所有作品播放量的平均增长是1912万,已完结作品的年播放量增长超千万就已经是粉丝粘性很高的体现了,26.8%的作品播放量增长不足百万。

弹幕数增长的平均数为3.9万条,增长较多的与上述追番量、播放量增长较多的有更新作品保持一致。近60%的作品弹幕增长量不足1万,尤其是很早完结的非热门作品,34部作品弹幕数增长小于1000条,1部作品弹幕数减少1.9万。

考虑到基础数据量级的差异,我们又计算了增长率的数据。11个月来国创的追番平均增长率为5.8%,中位数为2.2%,34%的作品增长不到1%。由于包括了部分在2023年6月节点播了一半的作品,播放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0%,是略微偏高的,实际上一半以上的作品增长率不足10%,增长率较高的作品除了有更新的,更多是基数较低的"时代眼泪",比如《快把我哥带走》《十万个冷笑话第一季》。弹幕增长率平均为11%,也是由于包含了统计节点前后开播的作品,略微偏高,四分之一的作品弹幕增长率不足1%。

完结作品的追番平均增长率低于3%,播放量增长率低于15%,弹幕增长率低于6%,随着播出时间越久递减,这些数据基本代表了平台用户的平均活跃度和存量作品的平均数据增长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11个月里,有几部作品的几项数据涨幅都较高,比如《爱上她的理由》《山海际会》《火凤燎原》,部分原因是IP新作的慢热及后半部分更新后故事较完整,挽回了一定口碑。

在评分上,83%的作品评分没有变化,仅有7部作品的评分波动大于0.1,19部作品评分降低。其中浮动最大的作品,一部3D动画评分提高了1.3分,一部泡面番评分降低0.3。

评分人数上,增长最多的是《雾山五行》,增长3.9万人,共三部作品评分人数增长过万,52%的作品评分人数增长小于100人,3部作品评分人数不增反降,其中一部大幅度减少1400人且评分不变,另一部减少2800人后评分上涨1.3分。综合计算评分人数的平均增长率在5%左右,考虑到这两部作品的评分人数基数过万,所以实际评分人数的降幅会更大,原因不明。

虽然看起来11个月周期内有更新的动画播放、追番、弹幕数据的增长都比较乐观,但具体到集均数据上就比较残酷了。只有19%的动画集均播放增长超百万,最多的是《伍六七之暗影宿命》,集均增长1000万,《三体》集均播放增长800万,《天官赐福》《中国奇谭》《灵笼》等均有较大幅增长。32%的作品集均播放稳定,有增长但不足10万,代表着很多作品完结后基本没什么人再打开看了。

10部作品集均播放下降,降幅最大的是《雾山五行》,从3集到7集,集均播放降低1200万。《时光代理人》《永生》《剑网3·侠肝义胆沈剑心 第三季》等作品集均也有百万以上的下跌,合并专辑在总体数据上的优化,具体到集均上就略显尴尬。完结作品的集均播放平均增长率在14%左右,与总播放增长率相差不大。但63%的作品是低于这项数据的,比如很多基数较大的经典老番。

集均弹幕增长的平均数为负,《天官赐福》为集均增长较高的作品,1.45万条。其他集均弹幕增长5000条以上的作品都是粉丝活跃度较高的,如《灵笼》《那年那兔那些事儿》。27.5%的作品集均弹幕增长超1000条,25部作品集均弹幕持平,11部作品集均弹幕减少,包括周期内在同一专辑持续更新的《凡人修仙传》《时光代理人》《雾山五行》等。集均弹幕降低的最大值为21.27万条每集。集均弹幕的增长率在6%左右,但29%的作品增长不足1%。集均弹幕增长率较高的作品弹幕基数都不太大。

播放追番比方面,涨幅较大的作品大概有两个特征,爱看不爱追,比如泡面番,追着追着就弃了,比如集数很多的作品。统计范围内的全部作品的播放追番比平均涨幅为5,也就是平均1个追番在过去的11个月内贡献了5个播放。只有3部作品的播放追番比为负,与用户群体的整体行为相悖。弹幕追番比的涨幅不大,40%左右的作品为负,也就是说很多作品用户爱点追番,但发弹幕的积极性不高。

国创区的潜在问题&动画在国创区开播的建议

上万条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然不止以上内容,由于篇幅限制,简单总结部分结论共各位参考。

   国创区现状下潜在的问题——

1、新番起步难,追番量继承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系列作品新专辑会有前序作品追番量的导入,这一项"壮举"让续作不再冷启动,也无需粉丝重复点追番。但由于市场环境、平台数据计算逻辑等的变化,一股脑儿的继承使得近两年的新番更难出头,太早期的老番也永无翻身之日,越做越差的系列续作并不讨喜却吃尽了老本红利,给人一种平平无奇的续作碾压当季热门新番的错觉,部分续作的数据失衡就显得更加尴尬。

举几个例子,2023年哔哩哔哩国创数据最好的新IP作品是《第一序列》,追番量197万,播放量1.5亿,弹幕数29.1万;《请吃红小豆吧!第三季 日语版》追番量250万,播放量57万,弹幕数72个;《小绿和小蓝 第四季》164万追番,播放量234.4万,弹幕数6331个;《百妖谱·司府篇》追番678万,全站top20,播放量6907万,弹幕数10万;比例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可能有人觉得,系列追番的数据也是以前努力的结果,就应该吃老本儿。但综合考虑平台发展的时代原因,前几年动辄未开播追番破百万,现在很多新番播完也就20-30万追番的情况,目前的追番量模式有很一定的局限性,对当下的作品并不友好。追番数据确实会影响观众对作品的观看选择,高追番低质量的动画也会对观众对国创的整体印象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作为动画公司,谁又能保证一个IP吃一辈子永远不上新番呢?还是要多留条后路。

当然可能B站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创话事人的调整,以及整个动画行业从追求数据和资本市场到追求创作和作品质量的转变,以前很多动画更新喜欢拆分专辑,甚至26集也要分为上下两篇,这样叠加的总数据会更好看,现在的热门动画则开始选择多季在一个专辑里持续更新。

2、整体数据不乐观,选品偏好和投入比例待斟酌

整体数据上看,国创区的涨幅并不乐观,相比日益提高的来自外部平台的竞争,国创区的选品偏好和投入比例或许需要重新规划。无论是MADE BY BILIBILI发布会的每年发布,还是实际上线的作品数量,B站都不比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平台少,但相比其他平台的投入较高的大作,近几年B站零散的小片子越来越多了,以至于作为年番的《凡人修仙传》在站内数据断层,拿到站外并不够看。

当然就"热爱"而言,国创确实给了很多小众题材、小众画风、年轻创作者、尤其是2D动画生存的空间和支持,是有情怀在的。但考虑到平台整体对用户的吸引力,过于分散的投入叠加上降本增效的大环境,可能会埋没一些真·黑马作品,也会降低平台的竞争力,无法实现良性循环。

   还有几条对于动画在国创开播的制作方的小建议——

1、在B站,是可以熬出头的。

综合目前的数据和作品矩阵,加上系列追番或者同专辑持续更新的利好,只要踏实做,在B站还是有很大机会熬出头的。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凡人修仙传》,熬了100多集苦尽甘来,终于成为了各项数据断层的平台TOP,与其他季番竞争再无压力。除了这一年番独苗儿,大多数作品数据是野蛮生长的,好作品和持续更新的作品都是有机会被看到的。

实际上,B站由于用户生态和社区属性,已经是国内对动画尤其是非3D玄幻、有特色的作品最友好的平台了。基础用户质量很高,有中国传统文化自豪感,对于好的作品不吝夸奖,也容易通过口碑传播引发出圈效应。如果有了一定基础,建议多熬熬,跟平台方搞好关系,多争取资源和资金。有的作品第一季的数据不怎么样,平台运营也不喜欢,但只要熬得久,别人不努力就是在退步,你努力就完全可以后来居上。另外,B站当季热门2D动画转战腾讯视频平台后销声匿迹的现象屡见不鲜,换平台是大忌。

2、注意作品的定位,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2024年了,动画公司接项目做策划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一下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的,不要盲目的平台给个活儿就做,回头做得烂或者做不出来给自己活活拖死。

投己所长、投平台所好、投市场所好,在质量、资源、口碑上至少要保住一边,也不至于上百人忙活一两年,混到弹幕都得员工自己发。注意自己项目类型的问题,多做市场评估筛选,有的项目一看就不可能火,非要做就是纯浪费时间。当管理者的,不要总拿自己公司的命运和员工的前程,给导演的个人癖好买单,给平台凑KPI,观众不是傻子。

3、不要当鸽子,抓住蓝海机会。

如果手里有项目了,就抓紧做,预算不够搞画面就好好打磨剧本,市场变化太快,一拖再拖没好处。现在有多少片子,在立项时行业朝阳,上线时国漫寒冬,立项时IP风华正茂,上线时IP时代眼泪。技术的迭代也很快,比如2023年你甚至可以看到给《少年锦衣卫》打差评,吐槽其建模差的,这部动画在当年可是靠颜值和CP疯狂出圈。

现在确实平台没什么片子,只要认真做就能有机会,这个机会会持续多久不好说,毕竟平台的战略变化不可预知。如果有困难,实在做不出来,赶不上开播,做一部晚一部凉一部,那就认命吧,该死。

4、已经播完了,抓紧变现,创造IP价值。

如果做的动画项目已经播完了,而且短期内做不出新的热门片子,那就建议大家抓紧变现,无论是找平台争取一些市场商务授权合作的机会,还是自己抓住消费的东风做谷子做周边做品牌联名,尽量创造IP的价值,趁着二次元消费市场的热度,能赚一点是一点。(点击回顾:2024年「二次元潮流消费」趋势报告

不要总觉得自己"只会做动画",问问同行,多少个"只会做动画"的纯代工制作公司因为自己做不出来、因为各家平台拖尾款天天欠薪裁员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尤其是产业没那么富的时候。

当然如果已经播完的项目市场表现确实不好,肯定也没什么粉丝消费,那就下一部加油吧。

- 全文完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b站 哔哩哔哩 数据分析 阅读 陈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