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1号 06-13
豆瓣9.1,奥斯卡提名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 号风向》第  1458  篇

学会不断地建立和告别亲密关系。

正在上映的《机器人之梦》曾进入第 96 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影片描绘了一个人工智能的世界,但它谈论的并不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动画创造了一个非人类的世界,描绘了一只汪星人和一个机器人之间关系的由始至终。尽管结局充满了失落与思念,却揭示了亲密关系中深刻的哲理。

来点背景

这部由西班牙知名导演帕布罗 · 伯格执导的影片把背景设置在 20 世纪 80 年代纽约脏乱差的景象中,讲述了一个孤独的人寻找人造友谊的故事,情节充满了奇妙的幻想。

影片中,一只没有姓名的汪星人在东村过着孤独的生活,遵循固定的日常生活,工作、散步和闷闷不乐地吃着微波炉加热的电视晚餐。除了公寓窗户周围聚集的鸽子外,没有人关心他。一天深夜,他受到电视机上不断播放的电视广告的诱惑,订购了一套平板包装的自制机器人套件。

从组装的那一刻起,这个未命名的机器人就出乎意料地成为了这只汪星人最亲密的伙伴。机器人的目光会永远追随着他的主人,脸上挂着金属般的笑容,眼睛永远睁得大大的。他不怎么健谈,恰好它的狗主人也不善言辞。

机器人成为了汪星人最亲密的伙伴。图片来源:豆瓣

他们的夏日时光都在晒太阳、吃热狗、在中央公园溜冰。他们都喜欢地球、风与火乐队的单曲。这首永远有弹性的迪斯科歌曲是多个不同情绪和动作的好友蒙太奇的配乐,它的热情与他们友谊初期的热情相得益彰,但逐渐成为一个关于失落和潜意识渴望的故事中的讽刺对立面。

九月来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得不面对的分离。在科尼岛玩了一天后,机器人被海水浸湿的关节迅速生锈,使他无法动弹。海滩在冬季会关闭,汪星人无法将自己的机器人伙伴带回家,它必须独自度过冬天。与此同时,被遗弃的机器人在寒冷中枯萎并冻僵,他的身体部件也被海盗掠夺。只有在多个梦境中,他才能尝试与汪星人重聚。

九月来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得不面对的分离。图片来源:豆瓣

春天总算到来啦,故事也迎来了结局,可电影开场时的欢乐再也找不回来了。因为与迪士尼式的幸福结局相反,《机器人之梦》拥抱了一种令人愉悦的成熟哲学,即一个人的一生中可以有不止一个灵魂伴侣,离散的关系并不意味着社交失败。

风向影评

在影片描绘的破旧而快乐的世界里,只生存着拟人化的动物和机智的机器人,它们的日常生活揭示着一个残忍的真相:没有人类,世界可能会变得更美好。这是一个能让现代人产生强烈共鸣的故事线,可它不足以支撑一部 100 分钟的影片。因此,影片有不少重复的节奏和叙事。

好在《机器人之梦》融入的大量巧妙的视觉笑料,其中的许多元素都巧妙地与那个时代纽约的街头生活相呼应,让故事保留住了感染力。这个魔幻的纽约充满了动物:健身鸭子、朋克猴子、水牛邮递员、扛音箱的企鹅,以及些许骆驼。加上电影中其他古怪、突兀的视觉和音响设计,让一种梦境的感觉得以诞生。

《机器人之梦》融入的大量巧妙的视觉笑料。图片来源:豆瓣

此外,这部作品没有对话,只是用欢快、富有表现力、质朴的视觉叙事方式讲述故事。在所有艺术表达方面,《机器人之梦》都是导演的一次对动画电影制作的重大转型尝试,他尝试着一种简单、线条锐利的 2D 动画,画风类似《马男波杰克》。

总体而言,这部电影的魔幻美学和无对白形式都源于美国作家兼插画家萨拉 · 瓦隆 2007 年的同名图画小说。瓦隆的漫画作品主要针对当下的年轻读者,而电影充满对里根时代纽约的怀旧之情,人行道上到处都是溜冰场和音箱,让这部动画的观众群体则有点难以确定。

电影充满对里根时代纽约的怀旧之情。图片来源:豆瓣

但这种受众定位的模糊性也扩大了《机器人之梦》的观众群体。对孩子们来说,这部电影十分简单纯粹,它几乎没有成人动画所明示的讽刺或愤世嫉俗。但深入去理解它,就会体察到简单叙事背后的忧郁哲学和人生困惑。因此,这部不起眼的动画能够迅速在小众市场中获得好评,向孤独和绝望的人证明它的主题意义:亲密关系的质量胜过数量。

影有料

译者|熊雨田

编辑|卢枫

原文来源|NY Times;Variety

原文作者|Amy Nicholson;Guy Lodge

原文发表时间|2023.12.31;2024.5.30

《传媒 1 号》原班打造视频评论新号:

《主编浅度》

" 视频号同步上线,敬请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机器人 豆瓣 人工智能 脏乱差 导演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