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06-20
《我的阿勒泰》:一部剧何以带“火”一座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网络剧《我的阿勒泰》播出以来成绩斐然,成为中国首部入围戛纳电视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还有效带动了文旅消费增长,为影视创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高分领跑 2024 年国剧口碑榜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资助项目《我的阿勒泰》播出以来,以恢弘壮美的自然风光、充满人文关怀的影像叙事,带领观众深度体验了阿勒泰的纯粹自然,为 5 月的国剧市场吹来一股诗意之风。这是首部登上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网络剧,以网评 8.8 分的好成绩领跑 2024 年国剧口碑榜,并在央视八套二轮播出。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是国内首部散文 IP 改编剧集,作为崭新 IP 类型赛道的引领者,主创团队是如何跨越两种语言介质的?该剧导演、编剧滕丛丛分享了自己的电影化创作思考。在她看来,文学一直以来都是影视改编的一方沃土,散文改编相比小说 IP 在冲突性、故事感上弱很多,所以创作者需要观察生活、收集素材,用技术做一条符合剧集叙事规律的故事线。此外,在人物塑造上,滕丛丛一直深信角色是故事的灵魂,角色塑造不是让演员写人物小传,而是导演心里就要有一个人物小传。

比如剧中的巴太是哈萨克少年,出生在阿勒泰,读了初中之后上了一个学兽医的中专。" 巴太上过兽医中专这件事在片子中是看不到的,没有特别的台词去交代,如果不推动故事情节,我们不会刻意交代,但这件事情会贯穿在这个人物的质感当中,为什么他对驯马那么在行,为什么他的普通话还说得不错 ……" 滕丛丛说,这相当于冰山理论,冰山只露出一角,而导演要做的功课有一部分是在水平面之下," 你要做足了人物的功课,他从哪里来,他做了什么,他的职业是什么,性格特征、说话方式、职业专长以及最重要的是他在故事中要实现的目标和将要遇到的磨难。这方面有大体的轮廓后,可以跟演员磨合,可以根据演员自己的经历和他对这个角色的想法,我们再共同创作出来 1+1 大于 2 的人物小传。"

用世界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我的阿勒泰》热播,吸引了大量观众亲自奔赴新疆阿勒泰。根据阿勒泰文旅局公布数据,该剧开播 20 天后,阿勒泰全地区接待游客达 286 万人次,同比增长 42.0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77.98%,实现了 "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

对于《我的阿勒泰》带来的 " 影视 + 文旅 " 创新实践,总制片人齐康表示,与文旅结合是迷你剧打开与观众更大的接口、持续释放内容影响价值的最好方式,当下路径包括共创文化符号、共募生态基金、共设旅游专线、共建会员机制、共办文化活动。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去一个好地方,这或将成为后续迷你剧乃至更多文艺精品内容重点突破的创作方向。

摄影指导刘懿增分享说,创作团队主要把握住了《我的阿勒泰》散文与剧本中贯穿的精神内核,在自然之美、民族之美、人与环境共生等表达基础上,尽可能为观众呈现有温暖感、阳光感的故事侧面。以巴太、文秀和奶奶三个人在树下躲雨那场戏为例,主创采用了明亮光线下太阳雨的表现方式。这种对光的追求,紧贴人物表现环境之美,就是作品从文本落地影像的方式之一。

该剧总编审王兆楠介绍,《我的阿勒泰》尝试讲述多民族文化浪漫的舒缓共舞与循环渐进的启蒙,是以国际化的视听语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才能引发海内外观众的共情与向往。王兆楠提出了三点创作思考,首先创新是通往文艺高峰的必由之路;其次主创团队的审美,自觉给影视作品赋予了灵魂和灵性;同时,回归艺术创作规律是用世界话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方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 邱伟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阿勒泰 导演 中专 央视 人文关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