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儿童教育 06-24
李娟坦言其实很讨厌《我的阿勒泰》,内心真正喜欢是这本写得更艰难的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大家好,我是千妈。

当我发现这个时代成人比孩子更需要阅读后,我决定除了推荐童书,也做一些经典作品的推荐与解读,尤其是适合女性的经典解读。

只有我们自己先丰富了,才有余力带动孩子提升。今天是经典解读的第15本书,我们一起来读李娟的经典作品《冬牧场》。

▲来源:当当

推荐版本:新经典典藏版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姐妹,很快 "和千妈一起读经典" 栏目也会跟大家见面。

浮躁时代,我们一起安静读书,阅读不指向成功,但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丰盈的灵魂和宽广的认知。

过往回顾:

《M 型社会》

《面纱》

《小王子》

《包法利夫人》

《红与黑》

《西西弗神话》

《我与地坛》

《飘》

《项链》

《德伯家的苔丝》

《呼啸山庄》

《小妇人》

《怪诞行为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剧版《我的阿勒泰》带火了新疆,也带火了这本书。

大家从李娟的文字里读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读到了纯粹和美好。

李娟却在近期的访谈中坦言,自己其实很讨厌《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这样的作品,因为写得太讨巧了,反映出来是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来源:采访视频截图

很多读者不理解这样的心态,但同为写作者,我特别能共情她这段话。

每写一段话,一篇文章,都需要以读者的角度去审视,去想别人看到这句话会不会喜欢,去思考别人会产生什么感受,然后不断地修改,完善甚至迎合,并非完全遵循自己内心的创作冲动。

虽然也是真实的,但在写的时候,精确衡量了别人(读者)的情感,去把握别人的态度,这种讨巧的部分,其实会磨损本心,但又难以克服。

这大概是每个创作者乃至攀登者的宿命,你必须在市场认可和自我成长中做出取舍。

要成长,就要敢于舍弃 " 取巧 " 的轻松,走上一条更艰难的路。

所以,我很理解李娟说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还是《冬牧场》,这是她写得最艰难,也是修订次数最多的一本书。

" 我从不掩饰自己对《冬牧场》的偏爱,至今它仍是我写作上的最大自信,非要选一本书做为代表作的话,目前我觉得非它莫属。"

在《冬牧场》的再版序中,李娟如此写下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爱意。

它真实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哈萨克牧民是如何活着,以及当下牧民的生存状况。

记忆中的寒冷叠加现实的寒冷,双重寒冷使得这本书通篇直冒冷气,是适合夏天读的避暑神器。

但 " 寒冷 " 并不是全部,我更喜欢这本书花了极大的耐心,来展示 " 寒冷 " 的反面,那就是人类在这种巨大的寒冷中,在无际荒野和漫长冬天里,用双手掬起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

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

▲来源:网络

先聊聊第一个阅读体验吧,关于 " 贫穷 "。

我一直认为,贫穷和觉得自己贫穷是两回事。

如果你缺衣少食、风餐露宿,那是真的贫穷,是生存受到的挑战。

但更多人是 " 觉得自己贫穷 ",是长期活在内心的匮乏感中,这种内心的匮乏感,无论多少物质也无法弥补。

所以这些人一生都在研究怎么才能过得幸福,得出答案是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好像只有在丛林社会的金字塔尖才能找到快活。

这种匮乏感并没有错,它是根置于我们基因里的东西。

面对自然挑战,人类还不如动物有优势,不如豹子跑得快,不如老虎力气大,不如狮子牙齿锋利 ...... 可以说,人类从诞生起就活在巨大的恐惧和威胁中,要警惕野兽,还要熬过漫漫长夜。

即使后来为生存进化出运用工具,语言文字,群居等等能力,恐惧感还是深深刻在了基因里。

所以,当人处于本能,处于基因控制下时,就很容易把自己变得过度索取。

但如果你始终被自己身体里的本能恐惧控制,而没有学会作为 " 人 " 内心温存的体验,这一生都将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冬牧场》就是带我们去感受,生而为人,要如何去克服恶劣的环境,克服本能恐惧。

大家都知道,新疆很多牧场在冬季大雪来临之际,处于极度严寒中。牧民们住在厚厚的几米深的地窝子里,在大地起伏之处寻找合适的背风处的洼陷地,挖一个几米深的坑,坑上搭几根木头,铺上羊粪干草束,算作屋顶。再修一条倾斜的通道通向坑里,装扇简陋的木门,就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窝子。

无数个冬天里,一家人便有了挡风避寒之处。

地窝子顶多十来平米,一面长长的大床榻加一只炉子、一个小小的厨房角落,就抵得满满当当,人们在其中生活,摩肩促膝,实在没什么私密性可言。

每天牧羊、放马、放牛,然后收雪,用袋子背着雪,融化了喝水、洗漱用,有时候一整个冬天的蔬菜,就是两根白菜。

但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老人还是孩子,都生活得很自在。

" 羊群晚归的夜晚,女人冒着大雪爬上沙丘等待羊群归来,归来的男人显得宽厚的身影,明月犬吠,让晚归的牧人悬着的心渐渐沉静下来。"

" 大家一鼓作气,午茶之前结束了全部劳动。一个个实在累得够呛,中午吃手抓饭时,没有一个人说话。虽然劳动辛苦,值得安慰的是,这两天每天都有肉吃!还有肉汤熬的麦子粥喝,而且麦子粥里还拌了酸奶糊 ......"

从这些朴素的文字里,你能读出一种自在感,能感觉到这些牧民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他们在劳动,并为自己的劳动感到快乐而自豪。

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充实,这种充实是人类与生俱来参与劳动之后的满足感,消解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瘠的物质条件,这是人性的光辉伟大之处。

冬季牧场不只是忙碌的,也是孤寂的。

李娟写在冬牧场往往一连好几个星期,都看不到一个过往的路人。

电视电话不通,只能听听广播,有时远远看见一个路人过来,哪怕素不相识,也极为欣喜。

但孤寂有孤寂的好处,可以使人放慢脚步,减少欲望,安静思考。

它成了对抗肤浅最好的办法,就像李娟在冬牧场广袤无际的孤寂里,总是能看见一些深刻的东西。

她说羊群个子矮,目光短浅,整体移动的时候,只有最外围的羊才能看清楚周围局势,中间的羊只能随大流跟着走,可即便如此,外围的羊仍旧拼了命想往中间挤。

" 大家都更愿意盲从,好像世界上最安全的事就是让自己消失在‘多数’之中。"

另一个阅读体验,是关于 " 乐观 "。

读李娟的书,很难不被她的乐观打动。

比如,《冬牧场》开篇就很搞笑:

" 自从我出了两本书后,我妈便在村子里四处吹嘘我是‘作家’。可村民们只看到我整天蓬头垢面地满村追鸭子,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而我妈对他们说着,扭头一看,我正趿着拖鞋,沿着水渠大呼小叫地跑,边跑边挥棍子,也实在不像样,便觉得很没面子。"

读者读起来会笑,但其实这段话背后是:

虽然出了两本书,也不能改变他们清贫的生活状态,在偏远的阿克哈拉村,一个作家的价值顶多就是当个 " 村长助理 ",每月可以领两百块工资。

又比如:

" 加玛刚刚收拾好帐篷时,我探头一看,里面铺着花毡和褥子,就三个平方左右。能睡下四个人吗?睡边上的那个一定很倒霉,四下漏风。结果,当天我就睡在边上 ......."

在寒冷的荒野中露天睡觉,不脱皮大衣都是件极其危险的事,可能上下僵直,血脉不通。人只能穿着羽绒衣和棉裤钻进被窝,半夜千万不能上厕所,因为那时候你连一根脚趾头都舍不得伸到寒冷的空气里去!

所以,不知道你们理解的乐观是什么,我理解的乐观,多少是有点悲凉在后面的,只是乐观的人接受了这份悲凉,然后用幽默的口吻讲出来,就像在讲一个和自己无关的笑话。

人活在世上,总是会有很多匮乏和失意的地方。

局限性永远存在,众生皆苦。

可是人生也总会有很多让你心生欢喜的地方。

就像咋咋呼呼撵鸭子的快乐,跟作不作家其实没什么关系;就像寒夜上厕所固然难熬,但钻入被窝四面捂严,很快甜蜜的暖意就会再次围裹上你的身体。

这就是我理解的乐观,不是看不见悲凉,是看见悲凉后,仍然选择了热爱,也是我从《冬牧场》里读到的,淡淡的力量。

生命远比我们所看到、了解到的更结实,更顽强。

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 " 正在过去 "。

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

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

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也可以忍受。

一切都会过去的。: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李娟 神话 阿勒泰 小王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