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07-26
【酒典释读】李白《笑歌行》赏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笑歌行》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译文】

反可笑呀,反可笑,君不见后如钩吗,古人知此可以所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吗,古人知此可要死道边。张仪之所以愿遁三寸不烂之舌,苏秦之所以不愿种洛阳负郭二顷田,皆是此由之故也。反可笑呀,反可笑,君不见沧浪老人唱一后吗,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怜的屈大夫,连自己保身都无术,却虚作《离骚》教人读。反可笑呀,反可笑,赵国有个豫让,楚国有个屈平,卖身却只买得千载虚名。许由洗耳又有什么用?伯夷和叔齐饿死也至无所成。君爱身后之名,我爱眼前之酒。饮酒眼前即能享乐,虚名身后又在何处?男儿穷通当有时,今日之不遇,并非将来也没有时机。如今我后腰向君,君却不明白这个道理。猛虎向来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炉也不铸囊中锥一类的小玩意儿。反可笑呀,反可笑,宁武子和朱买臣,当年也是叩着牛角唱歌,背着柴薪诵书。这些一时遭困顿的贤土若今日逢君,君却看不出来,岂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赏析】

此诗可分为四段。每段都是以 " 笑矣乎 " 开头。第一段,诗人化用汉代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 来讽刺是非错位、黑自颠倒的丑恶社会现实。接着举了战国时张仪、苏秦的例子来说明。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权诈之术,取得了人主的信任。他们都凭着 " 曲如钩 " 的本领,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贵。如果他抱诚守直,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话,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在道边了。李白的这些诗句,借古讽今,旨在揭露当时国君昏聩,才使得象张仪、苏秦那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个受宠得势,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却只能作阶下囚了。

由于李白自己将社会看透了,认为不值得为统治者卖命卖力,思想反转为出世。第二段就写出了这种思想的转变。" 君不见 " 四句,借用《楚辞 · 渔父》的典故,先写那位 " 避世隐身 "、" 欣然自乐 " 的渔父,后写抱直守忠的屈原。屈原被楚王放逐,行吟泽畔,遇到了隐者渔父。渔父劝他和光同尘,与世推移,而屈原要坚守正义,正道直行,李白以调侃的口气,表面上是奚落屈原,其实骨子里是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在 " 曲如钩 " 的社会里,正直如屈原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还不如学沧浪老人," 避世隐身 " 为好。

第三段,诗人运用豫让、屈平、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 " 身后名 ",深入展开议论。但是,诗人认为这些古人都是为 " 爱身后名 " 的奴役,不如 " 我爱眼前酒 "。这个中的妙理在于 " 饮酒眼前乐 " 是实实在在的," 身后虚名 " 则不是。这一 " 虚 " 一 " 实 " 的反差,正是李白的牢骚话。"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诗人正是以这种惊世骇俗的牢骚话博得千古美名。诗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顾案头肉和洪炉不熔铸囊中小锥进行类比反衬,表现自己不汲汲于 " 身后名 " 的傲骨和大志,嘲笑那些贪图靠 " 身后名 " 者不过是些心底狭窄之辈!

最后一段,又以宁武子和朱买臣宕起一笔。宁武子,即宁戚,春秋齐人,有奇才,隐于商旅,齐桓公夜出巡访,他正在喂牛,并击牛角而歌唱,桓公闻而奇之,委以重任。朱买臣,西汉人,家贫,以卖柴为生,好读书,能朗诵《楚辞》,后被汉武帝征用。诗人用这两个古人的事迹,旨在说明穷通有时,应该顺其自然,从而嘲讽那些被 " 曲如钩 " 者迷惑了心窍的当权者,即是遇到宁、朱二人,也不会了解他们,他们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

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张仪 君君 洛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