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 08-16
GPA78录港大、新国立!985学长后悔本科直接就业,低分晚申逆袭录取港三新二大满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R 同学

浙江大学 自动化

GPA:78 雅思:6.5

主要经历

工作:

杭州 XX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论文:

课程论文

科研: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录取学校

香港大学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理学硕士

香港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理学硕士

香港科技大学 电信学理学硕士

香港理工大学 电机工程学理学硕士

香港城市大学 电子资讯工程学理学硕士

新加坡国立大学 半导体技术与运作理学硕士

南洋理工大学 电力工程理学硕士

南洋理工大学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理学硕士

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有 20 天左右我就将前往香港了,租房、签证、机票、携带物件也已经准备妥当,工作刚刚辞掉,几乎无缝衔接,享受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假期时光。

2024 年的 1 月初才确定准备出国,同时还有准备雅思考试且完成工作,记得二月份投出第一份申请,而 3 月初都还没有完成全部项目的申请,好在结果不坏,陆续收获了从港大、港科、新国立、南洋理工、新国立的 offer,也经历了集邮的快乐和选择 offer 的快乐的烦恼。

现在回想起申请之旅,仍然感觉充满了幸运的戏剧性。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

大四何去何从?

我的留学路可以追溯到 2022 年年末考研本校自动化的时候,很遗憾那个时候发了高烧,甚至想过了弃考,但是最后还是去试了试,但是结果确实不太乐观,于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思考 " 后事 " 了——工作、二战 or 出国。

遗憾的是我选择了 "or"。那个时候其实想到的是,我还年轻,还有各种可能性,所以并没有任何焦虑感,感觉其实第二年依然充满了选择,而且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也还有学校中最后的半年时光。

机缘巧合地在社会招聘的时候找到了一家和专业相关度 100% 的企业,并且很幸运地谈好了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就可以在那边实习,并且如果比较忙的话大部分时间可以在线上做。

对于工作一事,其实我还没有准备的那么好,那个时候只是想着实在不行能有一个后路选择,而更大比重的原因是能有一部分自己的收入以及为了后面的二战也好出国也好,可以补充更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也因此并没有选择一些硬件大厂而是选择了一个和自己专业更匹配、并且工作主要是研发而不是 " 拧螺丝 " 的小公司作为了自己下一个阶段的起点。

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就在实习和忙于毕设的过程中匆匆度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科的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上我们本来所学的知识就非常广泛(虽然没这么深入),包括了强弱电、信号、控制、嵌入式、深度学习、机器人等。

与此同时,由于我的毕设导师比较偏电气,毕设我还做了锂电池相关的工作,然后实习的时候主要以 CV 上的工作为主,附带一些机械臂的应用等。

所以其实直到毕业我都还没有特别明确应该朝哪个方向深入发展,感觉这也是自动化本科的常见问题了吧。

工作:单打独斗的本科生

23 年 6 月底毕业,于 7 月初正式入职,开始了社畜的经历。坦白地说,抛开收入和上升空间不谈,我的工作还不错,基本能做到早晨 8:30 后到的同时在 17:00 准时下班,稳定双休。

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项目的需要接触了 SLAM 和点云分割,但是部门中其实没有其他的人做这方面的工作,导致的结果就是,长达几个月的摸索过程和比较低下的学习研发效率。

那个时候看很多大佬所写的论文,就觉得他们实在是非常厉害,而作为一个单打独斗的本科生,可以说复现的速度都赶不上实验室技术迭代的速度,所以对于自动化本科所学的东西远远不够,还需要专精于一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所以下一步的打算必然是再去读书而不是就此一直工作。

但是也因为上半年忙于实习和毕设,下半年主要是工作为主,有时候晚上回家也会学习一部分工作需要的知识,当我在十月份、十一月份确定了还要继续读研后,其实就感觉到貌似再考一次研其实对我来说时间成本上相当大,更何况本校本专业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高。

如果再考的话,23 年考的那次完全不现实,因为我完全没准备过,但是如果 24 年考 25 年入学的话,其实同届的同学都要毕业了,尤其是后面的专硕也要 3 年时间,哪怕一切顺利的情况读完硕士都要 28 岁、29 岁。

所以其实那段时间看到也有朋友认真准备了二战的时候,其实自己对于前途也非常焦虑,还挺后悔就是之前没有准备考试而是参加了工作的。

不能再举棋不定了

十一月其实就在工作和焦虑当中度过了,时间一转眼居然就到了 23 年年底,算起来工作也已经接近半年了。

其实一开始考研失败的时候不是没想过留学,但是由于自己的均分比较低,然后也没有什么竞赛获奖,那个时候自己想当然的就感觉申不到好学校,就一直没有尝试。我女朋友比我小一届, 她是文科的专业的,其实早早的就确定了要申请。

然后那段时间也正好是申请季,她的申请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我既然考研的性价比实在太低,又不想继续工作,那么留学貌似就成了唯一选项。

非常印象深刻的是,12 月底的时候,她劝我说,如果不打算一直在这份工作做的话,就赶紧确定一个方向,考研也好申请也好,就不能再举棋不定了。

其实道理是很简单的,但是其实我就是因为一直在想但是没有付诸实际行动然后错过了二战最好的复习时间和申请最好的九月十月,并且也没有早早地准备雅思。

我在大概元旦的时候开始询问中介,因为她只打算去香港,而且目标的是港三,如果说我们能够一起去同一个地区的话肯定是最优选择。

但是一开始询问了大概三四家中介机构,准备的说辞都建议我主申英澳,冲刺港五,把目标放在 qs50-100 左右,这个情况事实上和自己的感觉差不多,但对于院校又不太满意。

反而已经在国外就读的同学和朋友告诉我说我申请港三是完全可以试一试的,然后又向我推荐了指南者的中介机构。其实那个时候已经很晚了,我记得第一次联系咨询老师是 24 年 1 月 6 日,大部分 24fall 学子都已经完成申请的时间点,我甚至连语言都还没开始准备。

图一   第一次咨询指南者的老师

接触指南者最为直观的是感受到指南者的小程序和 APP 做得非常好,上面的学校、项目、包括录取案例都非常详细并且便于浏览者查看,不过是对签约学员也好,哪怕是 DIY 选手,如果有人问我我都非常他们推荐参考这个上面的资料信息。

老师第一次和沟通的时候给出的建议是港三新二混申,然后用城大和港理工保底,也非常详细地询问了我有关未来的规划、自己的专业偏好等便于像我推荐能够申请的项目,还举了一部分相似的案例提供佐证。

当然他也向我说明了申请的难度。一个在于本身的均分确实是很大的劣势,另一方面就是时间节点上,很多都需要一切材料包括语言顺利,我都申请才可能会顺利。可以说是相当坦诚了。

于是乎,对于咨询下来给予我相当大信心的机构我也选择了信任,很快地就完成了签约工作。而我的 24fall 申请,也从 2024 年 1 月 8 日正式开始。

" 晚申一天就多吃亏一点 "

在签约之后,很快就安排好了申请的主导师,也商量好了申请的项目。因为当时比较不自信,并且也很担心没有书读,再加上自动化这个专业的强大的兼容性,我择校和专业时以有书读为第一优先级,抱着能试的都试试的想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投,申请范围覆盖了港五新二的强电、弱电、信号等一系列工科专业(港中文除外,因为卡 B 等级没申请)。李老师也很快地和我进行了沟通并规划好了非常紧凑的进度安排。

图二 申请时间安排

时间上确实非常紧张,而且那个时候总感觉自己晚申一天就多吃亏一点,所以利用晚上下班和双休日的时间,很快完成所需要的 CV、PS 以及推荐信提纲,并且联系好了之前带我做过一定科研的两位导师来帮我写推荐信。

另外,所需要的成绩单、毕业证书证明等一系列材料,也赶在学校放寒假之前委托还在学校的女朋友很快帮我去学校办事处完成了打印盖章等一系列工作。

这里也插播一个题外话,就是类似我这样已经毕业离校或者一段时间内回校不便的同学,如果有申请的打算的话最好提前联系好一位在校认识的同学或者朋友,并且赶在学校的寒暑假时间段外完成各项证明材料的准备工作,这将极大节省精力或者时间成本。

另外对于我个人而言,整个申请最难最难的部分就在于需要在短时间拿到语言成绩进行申请。因为我的英语成绩并不好,而记得那个时候最紧迫的是港城的 EIE,ddl 为 2 月 29 日,然后是港科的 EE 与 tele,ddl 为 3 月 15 日。

也就是说我需要在 1.8-2.28 这一个月多的事件中考出并拿到合格的语言成绩,这无疑对于英语成绩本就薄弱的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一方面,其实那个时候我对于雅思一无所知,甚至没见过雅思的题型;另一方面,其实那个时候报名考试就已经是很紧急的事情。

好在我女朋友、已经出国的同学朋友都给我提供了过来人的经验和帮助,且非常惊喜的是指南者也送了我一个全套的雅思线上课程以及资料,使我对各个部分、题型、答题思路等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一次考试的时间是 1 月 22 日,距离签约我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文书以及准备材料,一周左右的时间熟悉考试,然后就直接用实战当作了摸底。从结果上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个成绩甚至已经满足了 HKU、NTU、polyU 的申请要求,因此我的文书服务也立马提上了日程。

但是时间更紧急的 cityU 和我心中比较想去的 HKUST 还有这 6.5 ( 5.5 ) 的要求,也就是我依然还需要继续努力。

而 2 月过年后那段时间,雅思报名非常激烈,甚至很多天都已经全部报满了,于是为了保险起见(事实证明也确实需要)我连续报名了 2.4、2.23 两次雅思考试。

回想起来,也非常庆幸有过年的大概两周时间,使我能够心无旁骛地全职在家准备英语考试,个人经验感觉利用下班的小段空余时间准备和全天的复习确实还是有很大的出入,前者可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潜移默化地起效果,而后者确实才是短时间内突击来应试的最好办法。

在最后 " 背水一战 " 的情况下,我非常幸运地拿到了自己所需的成绩,完成了 24fall 所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

当然,应该说从长期来说,最根本有效的方法还是多听多练多说,打好自己的语言基础才能够更适应留学生活。

" 幸运的戏剧性 "

其实申请的时候因为很忙,包括了准备材料、改文书、考语言等等,并没有特别的焦虑,而等到忙完这一切,把所有东西都投递出去之后,陷入的才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中。

记得那个时候每天早晨一遍、晚上一遍,检查邮箱和申请的学校网站有没有发生变化,感觉上特别的内耗和焦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需要接着 gap,然后在 25spring 的时候早点申请才能有书读。

同时自己也经常懊恼于做出决定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如果能提早哪怕两个月开始准备都不会让自己到如此被动的境地,然后经常就比较难受,尤其是在我女朋友也已经收到了 cuhk 的 offer 之后,更加后悔没有早点申请。

然后就一边工作一边在内耗当中度过了一个多月,直到 3 月 27 日晚上的一封邮件。

那天晚上大概十点多的时候,突然收到了 NTU 的 offer 邮件,当时看到 Admission 等字眼的时候感觉心脏停跳了一拍,然后再确认了一下之后就感觉到如释重负。不管怎么样,自己的 24fall 可以有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作为保底了。

而下一步需要面对的则是还要不要继续等待其他学校的 offer。其实择校的时候,考虑到专业、开设课程等,自己最喜欢的是偏向的是 HKU 的 IDT 和 HKUST 的 EE,然后才是 NTU 的 CCA。

香港和新加坡两个地区也因为距离远近、实习,包括可以两个人一起去同一个地方留学等因素更偏向于香港一些。然后那个时候也在和申请老师商量与讨论,在他们的帮助下写下了延期交留位费的邮件并获得了学校的批准,然后后面就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一个一个 offer 接踵而至,最后我也在 2024 年 4 月 30 日左右的时候确定选择了港科的 offer。

早点准备,大胆申请

整体上来说,还是非常感谢高考的自己给五年后的自己留下了一手还不错的牌,能够在考研失利的情况下多一种选择,也很庆幸早早地找到了一份专业相关度极高的工作使我能够得以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增加项目经历、开拓学生身份之外的社会经验,也非常感谢指南者机构和我的双向选择,从申请前的咨询,申请中的准备,申请后的各种事情解答或者代办,直到入学前的各种事项,都给我提供了大量帮助,服务非常周到,耐心地解答了许多我的问题。

对于想要出国的学生建议的话,过来者的忠告就是,早点确定,早点准备,大胆申请。最后希望自己和所有人都有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理学 硕士 本科 自动化 录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