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 可以想象,整个世界装着数十亿个嵌入式传感器和控制器,它们就像无数双眼睛和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并控制各种动作。我们甚至能将整个城市,包括它的道路、建筑、交通都做成一个虚拟的模型,就像在电脑中创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数字城市’。"
9 月 3 日,爱立信中国无线标准化总经理王小旭在采访中向经济观察报描述了 6G 时代的人类社会景象。爱立信(ERIC.NASDAQ)是全球通信技术与服务供应商,也是 5G 全球统一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其通信设备和服务覆盖全球一百八十多个国家。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6G 将在 5G 的基础上,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让网络更加智能化和高效;与感知技术结合,让网络具备高精度定位的功能;与卫星通信技术结合,补足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偏远区域,以形成天地一体化的无死角网络。
王小旭表示,业界普遍认为 6G 技术将在 2030 年开始商用,届时 6G 的创新网络将深刻改变 2030 年之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将从传统通信时代的人与人连接,跨越到人、物和机器等多种对象的多重连接,每一种连接组合都跨越了非常宽的领域。"2024 年,6G 的研究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正从早期的研究阶段迈向开始制定国际标准的阶段。" 王小旭表示,就像过去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一样,爱立信一如既往地参与新一代 6G 标准的制定。实际上,全球统一的 6G 标准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对话 |
经济观察报:人工智能、卫星通信和感知,爱立信如何理解这三大能力,具备这三大能力的 6G 网络,能解决上一代 5G 通信或者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哪些问题?
王小旭:这新增的三大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传统通信网络的边界。实际上,网络日益复杂,业务也更加多样化,传统网络运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业界的共识是,要想推动网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就要全面拥抱 AI(人工智能)技术。在年初的 MWC2024 上,我们看到全行业都在积极地将 AI 应用于各自通信解决方案中,国际组织也有相关的行动,大家用 AI 来提升网络效率和用户体验。这些都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行业在拥抱 AI 变革之路上已跨越喊口号阶段,正全面步入到实际行动中。我们认为,6G 时代 AI 将无处不在。
经济观察报:感知能力对于通信网络的重要意义在哪?
王小旭:6G 时代将是一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6G 网络将会是一个连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桥梁,它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会比 5G 更加凸显。仅仅有通信和连接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网络,我们还需要赋予它一种感知能力。简单说,就是让网络能够感知到环境中的物体,就像让它能 " 看 " 到物体位置," 感觉 " 到物体移动。这种能力在低空经济、智能交通、智能导航、姿势识别、公共安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同时也可以协助通信和连接。
经济观察报:对于 6G 新增的三大能力,爱立信是否做了相关的预研和验证?
王小旭:业界认为 6G 技术将在 2030 年开始商用,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展开,包括在 3GPP 标准上也有所体现,业界也有一些基于原型机的概念验证和演示。爱立信也一直在人工智能、网络架构、新频谱拓展及通信与感知融合等领域投入和实践。
经济观察报:6G 时代会有哪些更受欢迎的终端设备,或者说 6G 会出现哪些杀手级应用?
王小旭:智能手机、具备联网功能的穿戴设备、车载终端、物联网模组等,现有的终端形态依然会在 6G 时代广泛使用,预计在 6G 时代会有更多颠覆性终端形态。我们认为,无处不在的嵌入式设备将成为 6G 普遍联网的不可或缺一环,6G 网络可以支持数万亿台嵌入式设备同时连接。其中,零能耗终端和沉浸式交互设备更是我们关注的两大重点。
经济观察报:能否具体谈谈这两类设备?
王小旭:第一个是零能耗设备。这类设备利用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技术,能够以极低的数据速率进行通信,适用于远程查电水表等应用。尽管这些设备的电池寿命可能长达 10 年,但使用起来还是会受到电池更换或充电的很多限制。而零能耗设备通过收集光、振动、温差甚至无线电波等形式的周边能源来供电,不再用传统电池供电方式。
不过,考虑到可收集的能量通常非常有限,这就需要通信设备商开发出能效极高的通信协议来适应这种能量稀缺的环境。这类设备可传输的信息量会非常小,例如每小时只传输几个字节。然而对于资产跟踪等应用已经足够,比如在物体上安装传感器等跟踪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和记录物体的位置和移动轨迹以进行追踪管理。与当前的条码光学扫描等传统解决方案相比,无线技术可能是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并且可以实现与视距外设备进行远程通信。
第二个是沉浸式交互设备。6G 时代人们能通过像智能手套、皮肤传感器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自然地感受和操作虚拟物品,比如在虚拟世界里准确地扔冰块到饮料里,而且感觉超级真实,互动中几乎没有任何延迟。还有一种脑机接口设备,能捕捉和读懂人的意图,以安全的方式使用人类的想法来控制虚拟世界里的元素,比如同步虚拟环境中的声音和触感与人的思绪,同时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被恶意利用。
经济观察报:目前产业针对 6G 的工作开展到什么阶段?
王小旭:实际上,6G 的预研已经持续多年。按照十年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规律,产业界普遍认为 6G 将在 2030 年左右实现商用部署。当下,6G 的研究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从早期的研究阶段迈向开始制定国际标准的阶段。我们可以从国际电联(ITU)与 3GPP 的 6G 工作进度上来进一步了解相关细节。
6G 商用前的标准化工作大概划分为三个阶段:2024 年至 2026 年,ITU 将定义 6G 的技术性能需求和评估方法,涵盖功能性和量化性能需求;2027 年至 2029 年初则是 6G 技术提交阶段。预计 2030 年,ITU 将完成决议,认定满足 IMT-2030 需求的技术为 6G 标准,届时 6G 有望实现商用部署。目前,3GPP 已经计划 2024 年启动 6G 标准化工作,预计将于 2028 年底或 2029 年初向 ITU 提交 6G 技术的自评估报告。
经济观察报:作为 6G 标准参与者,爱立信当前阶段都做了什么,较为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王小旭:就像过去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一样,爱立信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 3GPP 这个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参与制定新一代的 6G 标准,同时也在各种论坛中发挥作用。在每一代通信技术研究的早期阶段,产业应该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与学术界的 " 前竞争 " 性质的合作,大家是在共同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直接竞争。这种合作有利于产业共享基础研究成果、技术和标准。
经济观察报:相比 4G 向 5G 迈进的阶段,6G 的革命性会很大吗?
王小旭:6G 从传统通信的人与人的连接,跨越到了人、物、机器等多种对象的连接组合。而每一种连接组合内,又跨越了非常宽的领域。可以想象,我们为现实世界中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创建数字复制品,即通常所说的数字孪生。现实世界中的所有实体事物和场所,如建筑、道路、工厂、农田和宠物,都将由软件定义并由人工智能驱动。从长远来看,这些实物和场所可以通过未来的网络平台实现编程、自动化,甚至自我学习。而 6G 网络将承载这些新技术并为之提供网络保障。
经济观察报:6G 将带我们进入一个怎样的社会?
王小旭:我们早在 2020 年便提出了 " 数字 - 物理世界统一体 " 的 6G 愿景,认为 6G 将深刻改变 2030 年之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
有了 6G 网络,这个 " 数字世界 " 可以随时随地和真实的世界同步,让我们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切换,实时监控和操作。6G 就像是连接这个 " 数字世界 " 和真实物理世界的桥梁,通过各种交互、感知和智能控制,最终实现一个更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物理世界。
一个典型的场景是,我们称之为物联网的日常物品的监控。从简单的家用电器到智能电网等大型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无所不包。离散型制造业和流程型制造业是另一个例子,它们都可以依托数字化技术及网络进行日常管理和优化。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和网络物理系统逐步融合发展,从而迈向工业 4.0 以及后来的工业 5.0。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能想象到的事物都被连接起来,并以数字方式参与到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各种活动和流程中。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