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9-10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近一半国产创新药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 企业出路在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从 2015 年中国药审改革算起,国内创新药产业已经走过近 10 年的 " 黄金时期 "。目前,行业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差异化创新为主的阶段迈进。

9 月 6 日至 9 日,2024 年 ( 第 41 届 ) 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根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在会上提供的数据,按照疫情前 7% 的行业增速(刨除新冠疫情的影响因素)估算,2023 年,国内创新药产业增量在医药工业整体增量中占比 16.5%,距离 "2025 年创新药新增收入占比 20% 以上 " 的目标更近一步。

但问题也不容忽视。王学恭表示,国内创新药产业目前面临着来自政策、市场、投资等多方面的巨大挑战,创新药企业降薪裁员、在研项目压缩的传闻都是不好的征兆,未来企业需要走出自己独有的发展模式。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魏官红 摄

40 个国内创新药产品的销售额超过 10 亿元

根据王学恭提供的数据,过去三年,国内医药工业的整体增速不尽理想,但创新药产业的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 24%,2023 年在整个医药工业中的占比为 5.5%,已经成为拉动医药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具体来看,2023 年,国内创新药企业销售额 10 亿元以上的创新产品有 40 个,占总产品数量的 16.6%;2023 年,排名前 20 的创新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为 54.90%,收入范围从 19 亿元到 91 亿元不等。排名前 20 的创新药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为 76.0%(按照创新产品收入,非全企业全口径收入),收入范围从 18 亿元到 130 亿元不等。

不过,尽管产业集中度较高,重磅产品却很少。王学恭表示,由于国内药品支付政策、价格体系制约,以及来自同靶点、同适应症产品的激烈竞争,相当一部分创新药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约一半产品的销售额不足 1 亿元," 很多产品上市三年以上,基本上就走不出来了 "。

其中,新药靶点和适应症过于集中的问题依然显著。以生物新药为例,截至 2023 年底已有 15 个 PD- ( L ) 1 获批上市,占到生物新药的 40%;2023 年销售 TOP10 品种中有 4 个 PD- ( L ) 1,2 个是 PEG-rhG-CSF,共有 8 个为抗肿瘤及相关药物。

而在年销售收入超 10 亿元的产品中,上市多年的早期专利药仍占有较大比重。例如,石药集团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 丁苯酞软胶囊于 2002 年获批,2023 年销售额仍高达 70 亿元;三生制药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正大天睛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诺迪康生物的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均于 2005 年获批,2023 年的销售额分别为 42 亿元、29 亿元和 28 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 " 国际竞争国内化 ",多数进口首创品种早于国产获批。例如在 EGFR-TKI 领域,第三代产品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于 2017 年获批,次年进入医保目录,领先国内首个产品豪森药业的阿美替尼两年多。

" 这就使原来想抢国内先机的企业,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政策红利。" 王学恭说。

创新药企业有六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可走

" 有创新药获批上市并且已经形成销售的国内制药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新兴创新药公司,主要由 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转型为 Biopharma(生物制药公司);一类是转型创新药公司,即‘仿创结合’的大中型制药企业。"

王学恭表示,目前,中国创新药产业呈现出新兴创新药公司、转型创新药公司、跨国药企 " 三足鼎立 " 的局面,其中前两者的数量非常接近。从创新产品销售看,2023 年,转型创新药公司销售占比为 64%,在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从增长趋势看,新兴创新药公司的数量增加会更快。

但是,随着医保支付能力制约创新药销售增长、医药投资断崖式下滑、创新药同质化竞争严重、中美生物技术领域摩擦不断等因素的影响,这两类公司的未来发展都面临挑战。基于此,王学恭指出了六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是国产领先策略,即聚焦国内市场,开发主要面向中国市场需求的 me-too 类创新药,定位于同靶点的领先上市或替代进口,争取临床更优(me-better)的数据。

二是面向全球市场的突破性创新策略,产品立项立足于 FIC(同类首个)/BIC(同类最优),致力于将产品推广至全球市场,实现产品商业价值最大化。

三是产品聚焦和差异化策略,聚焦冷门赛道,从一些细分的小病种、小适应症起步,开发有差异化的创新药,在局部市场形成竞争优势。

四是以 " 平价创新药 " 开拓新兴医药市场,面向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新兴医药市场,在帮助其民众提高对先进医疗技术的可及性的同时,促进中国新药走向国际市场。

五是重组整合策略,传统制药企业与 Biotech 公司的合作可以盘活 Biotech 公司积累形成的高质量创新资产,解决一些传统制药企业产品管线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六是业务转型策略,即药物研发公司利用已形成的技术平台和产能开展 CRO(医药合同研发机构)/CDMO(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机构)服务,帮助公司更好地盘活存量资产;Biotech/Biopharma 可以借此摆脱新药研发困局,全面转向 CDMO。

" 目前,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规模约为 1200 亿元。如果全行业基本维持现有的研发强度,配套政策能够改进,我们有个非常乐观的预期,到 2030 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规模达到 3000 亿元。" 王学恭说。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中国医药 生物 成都 裁员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