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财经 昨天
何小鹏的临门一脚,还会射偏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超百亿营收、毛利率重新提振:11 月 19 日,小鹏汽车交出了号称自己历史 " 最强 " 的三季度财报。

过去一年,小鹏汽车凭着组织结构调整、销售渠道变革,并且重新梳理了产品定位,拨乱反正,到了今年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技术付费、低价售车、成本控制等,都在逐渐积累优势,将自己带到了质变前夜。

不过,这最后的临门一脚,关键球何小鹏是否会重新射偏,或许也是一个问题。

三季度,小鹏汽车营收首次超百亿,同比增加 18.4%,环比上升 24.5%。虽然营收实现了自我突破,可考虑到小鹏营收增速相较其他新势力不具备优势,这不足以支撑小鹏历史 " 最强财报 " 的自我称号。事实上,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有两方面。

首先,就是技术付费模式对小鹏营收的拉动、对毛利率的改善:因为与大众合作,技术服务费在该季度为小鹏贡献了 13.1 亿营收,同比增长 90.7%,并且,该部分毛利率达到了 60.1%,远远高于小鹏整体毛利率的 15.3%。

从这点上说,蔚来的换电、小鹏的智驾,也是新势力与靠卖车拉动营收的传统车企核心区别。也因为差异化、估值逻辑的不同,新势力车企初期投资规模大、投入产出比低,亏损严重等行业共通问题,也容易被市场包容。

尤其考虑到,截止三季度末小鹏仍有 373.3 亿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等资产,因此,三季度小鹏 18.1 亿的净亏损,对这家车企来说并不算头等难事。相较净利润表现,整车毛利率或许才是衡量一家新能源车企运营状况更为关键的指标。

三季度,小鹏造车毛利率达到 8.6%,2023 年同期则为 -6.1%,实现了较大改善。虽然与理想 21.5%、极氪 16%、小米汽车 17% 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不过,小鹏汽车的成本控制、规模效应等,正让这家车企与先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前,小鹏 MONA M03 销量攀升,市场对小鹏走入低价区间后,可能出现的毛利润出现的下滑,有很多担忧。然而三季度,小鹏单车制造成本下滑完全覆盖了单车利润的收窄,从而,极大拉升了造成毛利率的提高。

比如,三季度小鹏汽车单车均价下跌了 3.7 万元,为 19 万元,不过,其单车成本却降低了近 4 万元,因此,每辆车小鹏可以有 1.6 万元左右的毛利润,甚至比上季度还要高。

从这点上说,走低价路线,对小鹏汽车现阶段几乎完全没有损害:三季度,小鹏汽车销量环比上升 54% 达到 4.7 万辆,薄利多销,摊平成本后,造车毛利率相比上季度 6.4% 有所改善,到了 8.6%。事实上,即便是占据行业优势地位的特斯拉,在 2023 年掀起价格战后,随着单车价格下滑,也影响其毛利率表现,一度跌破 20%。

从这点上说,靠着 " 智驾 "+" 低价 " 模式,小鹏走上了一条不同的路。 此外,三季度提高小鹏毛利润表现的,还在于成本改善:该季度,小鹏销售成本为 85.6 亿,同比下降 2.3%,环比上升 22.7%。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第三季度小鹏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 16.3 亿,同比下降 3.5%,主要由于员工薪酬下降。

三季度,凭借 10 万级别 MONA M03、20 万级别 P7+ 的推出,小鹏一共卖了 46553 辆车,同比增长 16.3%,超额完成任务,过上了久违的舒心日子。

从此看来," 智驾平权 " 的重点,确实在于平价:三季度,小鹏汽车单价在下滑,仅剩 19 万,但不影响自身利润。不仅如此,先前 P7+ 纯视觉方案一时引发争议,可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影响小鹏销量:只要钱到位,用视觉还是用雷达,绝大多数消费者或许并不在乎。

从这点上说,后续小鹏汽车如果能将智驾继续下放,无疑将成为销量突围的优势所在。 从这点上说,如果 Mona M03、P7+ 稳妥交付,并随着已经交付车辆在用户中口耳相传,强化口碑,那么,更大规模效应将给小鹏四季度带来更多更多信心:这次三季度报中,小鹏就给出了 8.7-9.1 万的销量指引。

不过,关键问题,就在于小鹏是否能够及时化解用户手中逐渐堆积的订单。这次 Q3 财报电话会上,小鹏汽车就表示,通过双班生产计划,当下小鹏广州和肇庆两家工厂年产能约 20 万 -30 万台,并且已规划好 2026 年之前的生产计划,并在与供应商合作以扩大产能。

并且,随着王凤英主导的 " 木星计划 " 二次变革,将小鹏汽车通过经销商下放到更多中小城市,加上现在小鹏汽车 639 间门店,覆盖 206 个城市,从小鹏官方的种种迹象表明,交付并非问题。不过,此前据相关报道,小鹏 MONA M03 上市后却遇上了交付难题,交付周期为 9 - 13 周甚至更长,这导致不少车主退订。如果产能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影响小鹏基本盘。

从这点上说,小鹏汽车远远没有到可以将订单 " 拱手让人 " 的地步,与之相反,小鹏汽车还继续追赶其他车企。一个直观的例子是,10 月小鹏汽车销量突破 2 万,同比增长 20%。而按照乘联会统计口径,10 月新能源零售 119.6 万辆,同比增长 56.7%。这意味着,就算在小鹏表现较好的 10 月,进击的小鹏增速也没有跑赢大盘。

并且,今年 1-10 月,小鹏汽车同比增速 21%,也远远落后于大盘增速的 40%。此外,在新能源市场行业增速远超小鹏的同时,今年 10 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突破 50%。并且,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正在加剧," 孩子多了好打架 " 的战略,似乎在逐渐过时:仅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计划在 2024 年上市的新能源新车多达 100 余款。

此时,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行业存量越发稀缺的当下,这对小鹏汽车,又还有多少空间和时间?

何小鹏在多个公开场合曾表示,未来三年,无疑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智能化将成为决胜关键。为此,小鹏汽车将依靠 AI 能力和智驾突围。

回看过去三个季度,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 先后上市,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也将给小鹏走上最后牌桌一定的筹码。不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某种程度上说,未来小鹏汽车要想实现真正的突围,最大的不确定性,其实来自何小鹏本人。作为首家将自己姓名与车企捆绑的创始人,从互联网跨界而来的何小鹏,虽然是首次,可也具有相当大的诚意和决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过去数年,从 P7 大获成功、到随后沉迷飞行汽车,一步步放手公司,直到 2021 年前后造成公司弊端百出,小鹏汽车这些年起起伏伏,与何小鹏具有直接关系。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在小鹏 P7 取得巨大成功后,小鹏汽车没有在成功中真正总结经验和方法论,反而 " 盲目自信 " ——彼时的小鹏智能化优势,在一款接一款,大量分散、不具有延续性的多款车型作用下,逐渐分散。

而作为一家积淀不算深的初创车企,小鹏汽车的产品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涵盖了轿车、SUV 与 MPV,在尺寸上涵盖了小型、紧凑、中型与中大型四个类型,这也直接导致了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混乱。

不过到了近几年,何小鹏开始密集反思,体现了自身极强的成长性:例如,在销售渠道、内部管理、产品定位出现种种问题后,何小鹏能够杀伐果断,清理小鹏汽车原先高层,并与王凤英携手,在 2023 年至今逐渐将小鹏汽车拉向正轨,这难能可贵。

并且,2024 年后,一个本不热衷营销的何小鹏,也开始来到舆论中央,卖力营销。并且,经历了先前的成功与波折后,当下的小鹏急于重新证明自己,也不断加快着产品推出速度和频率,几乎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可一个潜在的问题在于,人要做到和别人不同很容易,要做到和自己不同,却很难。某种程度上说,对高科技具有极强兴趣的何小鹏,其实一直没变,天马行空的构想始终存在:展望未来,何小鹏的 AI 野心、科技野心、机器人野心,以及飞行汽车野心,或许将是影响小鹏汽车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

小鹏汽车十周年大会上,何小鹏围绕 AI 和全球化核心,以宏大视角将 AI 汽车、AI 机器人、飞行汽车一一构想出来,可是,如何落地,何时落地,商业化如何实现,何小鹏并未具体阐述。" 无人驾驶、低空飞行、机器人,这三个愿景要实现甚至不止十年,也许下个十年能做得到。" 何小鹏谈到。在何小鹏 " 十年又十年 " 的表达下,不难看出,从汽车到飞行汽车,从自动驾驶到 AI 机器人,何小鹏的构想还在,激情还在。

可问题在于,小鹏汽车做这些业务的必要性、成本、能力、以及可落地性。更重要的是,小鹏汽车还远远没有到高枕无忧,躺进决赛的阶段。此时,在造车基本盘和造梦的未来盘中,何小鹏的略重心该如何平衡?何小鹏的关注重心又是否再次偏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银杏财经 "(ID:yinxingcj),作者:普子胥,36 氪经授权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逗玩.AI

逗玩.AI

ZAKER旗下AI智能创作平台

相关标签

小鹏汽车 新能源车 小鹏 何小鹏 小米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