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01-19
红古区多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是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重要过程。近年来,红古区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 " 十破十立 · 移风易俗 " 十大行动为契机,着重从抵制高额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文明殡葬和推进移风易俗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整治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以 " 小阵地 " 搭好 " 大舞台 "" 小活动 " 推动 " 大实践 ",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将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的理念潜移默化融入群众 " 心田 ",持续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搭建婚恋交友平台 倡树文明婚俗新风尚

" 集体婚礼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今后将和爱人风雨同舟、并肩前行,共同书写未来精彩人生。" 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刘盼表示。

近年来,红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青海省民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两地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密切交流合作,在深入贯彻移风易俗工作中相互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同时,认真贯彻实施《兰州市 " 十破十立 · 移风易俗 " 实施方案》和《海东市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大力推进婚俗改革、积极倡导并树立婚嫁新风尚。红古区与青海省民和县携手,利用七夕等节会搭建平台,组织开展青年人才交友联谊、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变大操大办为温馨小办。以 " 缘聚川海 · 携手一生 " 为主题的中式集体婚礼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陋俗,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使众多新人和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让婚姻回归幸福本质。

2024 年以来,红古区持续推进特色颁证仪式、婚姻家庭辅导及婚姻调解工作常态化,全区共提供结婚登记颁证服务 742 人次、开展家庭指导服务 200 余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新风尚。

聚焦 " 一老一小 " 服务 擦亮基层善治幸福底色

红古区坚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承接、社会参与、居民受益、覆盖城乡的思路,分步建设、梯次推进、逐步覆盖的建设步骤,建立基本助餐、特色助餐、公益助餐三种助餐模式,多元化推进养老用餐服务体系建设,让 " 一老一小 " 在融入基层治理中获得幸福感。" 我和朋友不是第一次来啦,这里干净卫生,每天菜品都不一样,吃多少拿多少,自由搭配不浪费,有时候送孩子上学来不及时就直接过来,在外面吃饭最担心的就是食材是否新鲜和厨房环境卫生,这里明厨亮灶一眼就能看到卫生状况,我们很放心。" 两位开朗的阿姨竖起大拇指说道。

红古区坚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功能布局,依托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以 " 助老、助幼、助残、助军 " 为宗旨的 " 幸福兰州长者食堂 " 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为辖区老人、小孩、残疾人及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健康、经济实惠的餐饮服务,让老人们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孩子们由社会工作者辅导学习。同时,红古区加大投入农村互助幸福院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农村长者食堂建设,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助餐、休息、文化娱乐等各类养老服务,切实解决留守、空巢、残疾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精神孤寂等问题。截至目前,红古区共建成并投入使用助餐点 8 家,米家台、新庄和下海石村互助幸福院也均已建设完成,于近期内投入使用,为辖区内农村老人提供 " 养老服务 + 老年助餐 ",进一步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提升乡村自治水平

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红古区积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 " 五治 " 乡村治理体系。完善辖区 34 个村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修订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让村民在乡村事务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 " 一约四会 "" 红黑榜 " 等方式规范村民的行为,有效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同时,组织开展以 " 推动殡葬移风易俗 · 树立文明新风 " 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宗旨,聚焦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此外,大力推行 " 清茶烩菜办丧事 " 的治丧模式,摒弃吹吹打打、占道治丧等陋习,自觉传承孝老敬老、厚养薄葬好风尚;提倡满月、升学、入伍、乔迁等喜事一律不办,不让人情变 " 负担 ",不拿 " 浪费 " 撑面子,坚决抵制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2024 年以来,共引导群众累计简办红白事 242 件,更是带动了全社会 1120 余场订婚宴、团拜团聚等集体聚餐活动主动取消,用心绘就 " 贺喜奔丧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 " 的乡风文明和美画卷。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共建和谐文明新气象

红古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队伍进村入户,采取 " 五问五办 " 的工作举措,将 " 文明牌 " 打成 " 民心牌 ",立足 " 促进发展、民生保障、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应急管理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五部 " 特色,用活 " 政策法规宣讲、社情民意调查、矛盾纠纷调解、为民办事代理、促进发展服务、基层党建指导、绿色低碳倡导 " 新时代文明实践 " 七员 " 品牌效应,以基层组织连心、服务队伍连心、服务项目连心、供需对接连心为主线打造 " 连心志愿服务集市 ",大力开展 " 为爱减负 " 文明实践行动、" 孝善文化 " 创评培树行动、" 靓丽乡村 " 家园美化行动、" 五治融合 " 网格化治理行动、" 清朗空间 " 网络文明行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移风易俗上想新招、出实招、求实效,以村为单位定期开展 " 道德评议 " 活动,选树、表彰、宣传 " 身边好人、美丽庭院、好媳妇 " 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示范、行有榜样。积极发挥道德 " 红黑榜 "" 积分超市 " 作用,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社会新风,曝光大操大办、道德失信等反面典型,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革除陋习、破除旧俗,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1500 余场(次),签订倡议书 2000 余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程君

相关标签

青海 辅导 指导 幸福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