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称艾掌门 02-22
20亿还债谣言四起,张学友霸气护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 " 女版巴菲特 " 到 " 败家精 ",罗美薇投资史竟是一场罗生门?

"4 年败光 20 亿 " 从哪来?聊天截图算实锤?

偶然刷到这样一则图片:

张学友一家三口赫然在列,硕大的繁体字标粗写着:

4 年败光 20 亿!

张学友 61 岁卖命还债被当驱使!

女儿怒斥妈妈罗美薇堪比魔鬼!

" 魔鬼妻子 "" 谋财害命 " 标签瞬间引爆热搜。

但罗美薇曾经在媒体的口中可不是这样的形象。

回过头细数罗美薇的投资生涯,这要追溯到 2008 年开始聊起了。

那一年罗美薇非常看好雷曼兄弟,所以在其股价相对低点的时候大量购入。

但可惜的是果敢有余运气不足。

恰逢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的破产掀起全球金融海啸,最终导致她亏损。

当时很多人传亏损超过 4000 万,导致张学友被迫复出。

但事实上张学友的经纪人陈淑芬特别出面澄清过:张学友买的雷曼产品不多,损失不大。

这也不是罗美薇唯一一次投资试水。

早先有传言说罗美薇在外汇市场斩获超 10 亿港币利润,由此还得到女版巴菲特的名头。

但关于这个其实也没有明确证据,但罗美薇确实在投资理财上是有一手的。

香港媒体指出,张学友多年来,都出钱让老婆罗美薇投资房地产,当前两人在香港浅水湾、跑马地、大坑汇翠台、跑马地乐活台和黄竹坑南汇广场都有豪宅,不动产的价值逾上亿元港币。

罗美薇投资史魔改记:从 " 女巴菲特 " 到 " 败家精 "?

但自到 2021 年,风向再度调转。

又有人传出外汇市场的剧烈震荡令罗美薇账面财富迅速蒸发的消息。

2021 年,张学友以 3.6 亿港币出售持有 20 年的清水湾豪宅,被外界视为填补投资窟窿的紧急举措。

夫妻两人并没有做出回应,于是声音愈演愈烈。

2024 年甚至不知从哪传出罗美薇被诈骗的新闻。

有人在网上发所谓的爆料截图,称得到消息张学友的妻子罗美薇投资了一家叫作 " 金融乐园 " 的理财公司。

这个公司对外宣传能够稳定持续得到高收益,为此也是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可是没想到的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其实这家公司就是一个诈骗公司,罗美薇和张学友的 20 亿家产全部被骗走。(截至目前未有实据可证)

但这件新闻爆发后张学友就以 60 多的年龄频频开演唱会,就被外界被视作罗美薇 " 作 " 光家产,不得不复出捞金还债的行径。

但,这真的是真相吗?

张学友的复出真相

接 5 个代言轻松过亿,他偏选最累的?" 打脸 " 还债论 "

先说张学友,真的是为了还债复出才开演唱会的吗?

为了公允起见,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特意找到现役专门服务于明星的经纪中介公司咨询代言费用。

得到的答案是:张学友的代言费为每年 2000 万。

还记得那个洗脑的游戏广告吗?我系渣渣辉,是朋友就砍一刀。

如果张学友愿意,歌神天王啊,想要什么代言没有?

拍摄代言可容易多了,不过是一个视频,有的甚至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轻松到手 2000 万。

接下 5 个代言就能轻松年收过亿。

即便除开税务和必要的分成,到手数字也是极其可观的。

但演唱会可没这么容易。

不管是工作人员筹划、运营,这些前期费用都不在少数,这些是必要的员工薪酬支出。

再说演唱会推进过程中的消耗,主办方负责演唱会的整体策划、场地租赁、设备租赁、安保等工作,因此会从门票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

承办方、票务平台、各种场地、设备的供方都需要一定的提成比例。

如此算下来,即便是当红艺人能到手一半也得算是极佳待遇了。

更别说演唱会要付出的体力精力和时间了。

两者相比,任谁都明白哪个更轻松。

张学友的咖位和热度可不是一般明星能比拟的。(如图)

对他来说,接代言、上综艺、直播带货,哪个不比开演唱会容易?

只要他愿意,如今内娱对港台艺人滤镜加倍,年轻一些的高海宁佘诗曼等人都能占得一席之地。

更别说张学友了,北上开音乐训练营我都怕他成首富。

但他选择用最传统也最消耗体力的方式工作。

所以我倒是觉得,与其说是 " 还债焦虑 ",不如说是老一辈艺人对职业尊严的执念。

60 岁天王拼命开唱:港式自虐敬业

实际上,张学友多次公开表示 " 唱歌是生命的热爱 ",疫情期间张学友筹备巡演提到自己年纪大了有时候身上会痛,但是他在用心筹备,连封面都是自己挑选的,他多次提到,除了享受表演以外,还有为这场演唱会付出的汗水。

在宣传期他还曾专门接受过采访。

采访中他非常明确的提到:" 也有很多工作找我,可惜都被我推掉了,(工作)谈到最后,我发现有些不适合我现在做。我不会随便去接工作,必须要了解清楚再做。我每个工作都是这样,会反复推翻自己。像有短视频平台也找到过我,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是要经常丢视频上去?那我不是很累嘛!"

看,他始终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愿意做什么,又能做什么。

拒绝了那些看上去轻松且多金的工作,却坚守在舞台一线。

张学友曾说:" 现在演出的机会很少,但我还是很想做表演,可是要找到适合的舞台,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时刻保持准备状态,有表演来的时候就不用从头准备,穿上衣服就可以唱。"

甚至还带着感慨的语气表示:" 很怀念跟大家一起合唱的开心,现在开一场像《ACLASSICTOUR 学友经典》这样的演唱会很难,更别说是全球巡演了。"

对张学友来说,演唱会是他唱歌的舞台,而唱歌是他终身都热爱着的事情。

他真心的珍惜每一个在舞台上的机会,舞台是他自我实现的战场,而非单纯的捞金工具。

更何况 60+ 这个巡演从 2022-2023 年就开始筹备了,怎么会是 2024 被诈骗后欠债临时起意。

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是欠债还款那张学友的状态一定是有心无力的,但事实上并没有。

我是张学友的资深粉丝,喜欢了很多年的那种。

见证过他三场演唱会后,我唯一的感受就是幸福。

我见到了状态更好,更让我神往的张学友。

他的状态太放松了,太享受了。

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在中场的时候张学友讲了有很长时间的话。他的话里头我至少听到了 5 次 " 我会再努力一点的 "。

以及两次 " 我比上一次又进步了 "。

努力和进步这两个词语在他的言行中出现频率非常高。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因为他希望能够营业到 70 岁,70 岁的时候还想看到我们。所以当时我们全场的粉丝都非常的沸腾。

他是和粉丝共赴一场又一场的约会。

说张学友是为了还债疲于奔命而开演唱会,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张学友的侮辱。

被迫和真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状态。

其实除了张学友之外,香港很多老牌艺人都依然活跃在荧幕前。

像刘德华,周华健,还有叶倩文林子祥夫妻,不都是把年龄当数字,一路高歌一路畅快。

怎么这些人就是敬业,到了张学友这就成了 " 被迫还债的老黄牛 "?

舆论只聚焦在 " 被罗美薇害的 " 上头,却忽略了张学友对舞台的坚持——这种 " 自虐式敬业 ",恰恰是港圈黄金一代的集体烙印。

从罗美薇到章小蕙:为何投资失败总让女人背锅?

章小蕙 2.0 剧本:男人破产 = 时运不济,女人破产 = 败家拜金,社会性的双标审判

聊到这里其实我想到了一个曾经处境和罗美薇现状极其相似的女明星,章小蕙。

同样的投资失败,同样的被冠上拜金女的标签。

从罗美薇到章小蕙:为什么女性总在 " 投资失败 " 时成为靶子?

归根到底是社会对女性在商业和家庭角色中的双重期待与偏见。

罗美薇在婚后选择退隐,专注于相夫教子,这本是个人选择,却因外界对她 " 理财天才 " 的期待而被赋予了额外的压力。

章小蕙更是如此,她的经历更加复杂。

离婚前明明是夫妻共同投资,却因为男方无力偿还选择破产,外界就把批判点丢在了她的身上。

离婚后章小蕙选择自力更生偿还债务,这本应被视为一种独立和坚韧的表现。

但社会却对她的努力一开始就是冷嘲热讽。

成了说她是富豪猎手,靠男人翻身,败了说她没有经济头脑乱搞一气。

这种批评背后,隐藏着对女性在商业领域尝试的苛刻审视:一旦失败,她们不仅会被贴上 " 无能 " 的标签,还可能被视为 " 家族罪人 "。

她们的存在更像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就像妲己一样,盛时是点缀的美人,败时就成了亡国的祸水。

这本就是对女性生存的一种变态绞杀。

更何况罗美薇的投资失利本身都还是一团迷糊账。

最开始我看到那张疑似港媒报纸截图的图片中明晃晃的写着:女儿怒斥妈妈堪比魔鬼。

但这条新闻词条我在谷歌、bing 国际版中用繁体字搜索均未查到原词条,利用 deepseek 检索到的也是显示并未经过证实。

相关内容都只存在于国内个人小型自媒体之中。

利用 ai 检索虽然有蛛丝马迹,上面明晃晃的写着:罗美薇女儿称其为 " 魔鬼 " 的最早公开证据源自 2024 年 3 月香港媒体的报道,并由内地媒体网易新闻于 2024 年 3 月 23 日首次转载。

由于搜索结果未提供港媒原文链接,目前可追溯的最早来源为网易新闻的报道。

后续报道 ( 如 2025 年网易、搜狐文章 ) 进一步补充了细节,但均以 2024 年 3 月事件为起点。

乍一看网易、搜狐、港媒似乎还挺权威。

但我跟着 ai 给出的参考文章,依旧是个人自媒体的界面。

没有任何港媒杂志的实录截图,也没有除了上图之外的其他任何有效实据。

也可能是我仍有疏漏哪里没查询到,但即便是真的我们没有看到完整的视频或是文字也不能妄下判断。

也有可能像叶一茜一样,她那样眉飞色舞的说 " 我有时候看我女儿嘛,大家都是女人,我知道你在耍什么小心机。"

明明是很开心的在描述女儿‘撒娇 " 的场景,表达的意思也是:我女儿会撒娇,真可爱,真好。

但可惜她不够严谨。

再加上如果切去她的表现只留下冷冰冰的文字,确实是个会和女儿雌竞的恶毒妈妈。

脱离了场景化的表达语气截然不同。

大有可能是女儿用来表达夸张或者好玩的语气词,却被误读成了罗美薇经营不善败光家产。

毕竟一个家庭的投资,尤其是伤筋动骨的大额支出是不太可能完全由一人操控的。

婚姻共担风险!别再让女人独自扛雷

港媒报道中,张学友多次变卖豪宅填补漏洞,但从未公开指责妻子。若真如传言所说 " 家产全由罗美薇掌控 ",天王为何纵容?

即便真的是一方完全把控,也一定是另一方默认允许的情况之下。

罗美薇不是第一次投资失败,张学友也不会傻到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投机到尽失家产还毫无作为。

(所谓的证据,网上流传的对话截图)

如果家庭财务已经危机到需要子女发声的程度,张学友也不可能始终保持沉默而让女儿冲锋陷阵。

这场 " 讨伐罗美薇 " 的戏码,到底多少是真多少是假还未可知。

即便罗美薇真的投资失败又如何?

当事人都选择静默就代表了在女方投资的时候,家中其他人员也是认可的态度。

罗美薇投资时间线拉长到十几年,投资领域横跨股市、外汇、理财,失败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骂罗美薇 " 败家 " 和赞张学友 " 还债 ",本质是同一种叙事的两面。

把婚姻拆解成 " 罪人 " 与 " 圣人 " 的对立,却拒绝承认利益共同体中复杂的共生关系。

是同一种‘好男人救风尘’的意淫。

被传亏 20 亿的罗美薇与赚 20 亿的张学友,本质是家庭资产配置的 AB 面。

投资本就是高风险行为,赚了是 "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亏了却让妻子扛下所有骂名,根本就是父权叙事的双标。

婚姻中的财务权责从来都是共同商量探讨后的结果,而非一人独断。

开局一张 " 败光 20 亿 " 通稿,但投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将失败简单归咎于一人,不过是世人惯于将女人的成败写成是她一个人的传奇,或她一个人的罪过。

罢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学友 巴菲特 豪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