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投资就是投未来。而受邀管理投资企业,是我要参与到创造未来的进程中。"
2024 年 8 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临床阶段生物医药公司 Estrella Immunopharma(后简称 "Estrella")迎来了一位华人女性董事长兼新任董事会成员——张宏。从山东、北京、深圳,到今天的旧金山湾区,25 年激流勇进的股权投资生涯为张宏积累下丰富多彩的职业阅历和独到的投资理念。
一位可以躺平的独立投资人,为何会接下一家初创公司的董事长 offer?
张宏是这样回答的:那是我近些年来为数不多感受到 " 值得 " 的瞬间——在波诡云谲的宏观大势中感知行业周期的沉浮起落,捕捉新生代的脉搏,我依然有能力、有勇气迈出这一步,找到新方向、发现新机会、学习新知识,参与到创造未来的进程之中。
张宏,拥有超 25 年私募股权及企业并购、风险控制、企业战略规划经验,曾担任北京海洋基石创业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深圳基石资产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大华银行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张宏曾作为法律顾问和律师参与多项重大资产重组、上市项目之中。
01
投资就是投未来
"投资就是投未来 " 张宏说,专业投资人和随机投资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能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然后果断下注。" 这需要过往职业生涯中足够多的经验积累,潜移默化,形成对行业未来趋势的敏锐辨识和认知。长期锤炼可以使这种敏锐成为一种直觉和本能。"
看清本能之下的逻辑,我们需要先回归到 Estrella —— 2022 年 3 月成立,为优瑞科 ( Eureka Therapeutics, Inc. ) 的控股子公司,创始人为华人科学家刘诚博士。Estrella 拓展、深化了优瑞科的基因治疗领域管线,布局血液肿瘤、实体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领域。
技术突破上,Estrella 拥有优瑞科专有技术平台 ARTEMIS®。这是一个利用 T 细胞天然生物学特性的细胞受体技术平台。简而言之,ARTEMIS 技术可以将抗体‘嫁接’到 T cell receptor 这一‘骨架’上,从而利用 T 细胞本身的信息通路和管控机制来激活 T 细胞。基于该技术,Estrella 拥有多条创新型 CAR-T 管线,极大提升了 T 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可及性。
2022 年张宏开始接触 Estrella,并在 2023 年初对其进行投资。2023 年 9 月,Estrella 在纳斯达克上市。同年,其首发管线 EB103 获 FDA IND 批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她用未来行业、创新赛道、关键时点三个维度来解释选择 Estrella 的原因。从宏观周期和创新逻辑出发,张宏选择了 AI 及芯片、生物医药两大未来行业作为其投资重点。进一步地,押注技术壁垒足够高、竞品重复率低的赛道,筛选出具备高创新力与颠覆式技术创新的企业。
Estrella 所在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赛道,即为生物医药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底层创新赛道,尤其是 CAR-T 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适应症方面突显示出颠覆性疗效。其中,Estrella 独有的 T 细胞创新则解决了肿瘤特异性抗原靶点开发困难,进而有望突破 T 细胞疗法在治疗实体瘤、自免疾病适应症的应用。这意味着一个千亿级别的市场。
" 先行一步是先烈,先行半步是先进 " 张宏打趣道,将投资标的进入时点把控在已有产品雏形、即将进入商业化的阶段,是她的投资原则。生物医药的长周期决定了 Biotech 技术突破和产品试验所需的时间更长、资源需求和风险也更高。因此,张宏选择在 Estrella 首条管线即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节点切入。
02
协助 Biotech 华丽转身,完成蜕变
在张宏看来,Estrella 首例产品进入临床阶段,意味着它的技术已经得到了验证,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需要开启资本化运作,应对兼并、收购、管线合作等多元的市场化可能性。
" 这时候,企业发展不仅仅需要自身研发、运营管理等内部机制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内部机制与外部资本市场、整体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 张宏谈到,早期的研发型团队往往偏重技术研发,缺乏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经验,不知道如何面对资本市场,并合理运用资本的杠杆、加持企业发展。这是初创企业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瓶颈阶段,也急需对资本市场和运营管理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投资人士参与到企业当中,协助企业华丽转身,完成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蜕变过程。
这或许是张宏与 Estrella 双向奔赴的关键原因—— 25 年前,张宏怀着对激荡的市场化环境的好奇和一腔奋斗的激情,放弃稳定舒适的工作岗位进入山东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关键人员深度参与到 600783(现鲁信创投,国内资本市场创投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之中,此后便一直深耕于私募股权、产业并购领域。踏入未知河流、探索新生行业,勇敢与好奇是张宏的职业底色,而初创 Biotech 也需要这样的 " 闯劲 "。
25 年私募与高管经验,培养出她对于资本化运作的敏感、资源整合链接的 " 本能 "。张宏谈到,资本化运作要求企业内核要做相应的合理化、规范化调整,以面对资本市场的考验、并购方的检验。" 成为董事长后,我首先需要通过资源链接、整合、对接,协助 Estrella 完成这一转变,符合资本市场和资本方的要求。"
Estrella 所处的全球医药市场,可以通过行业风向标摩根大通医疗保健会议(JPM)一窥究竟。继阿斯利康 18 亿美元收购 Cincor、Ipsen 制药 9.5 亿美元收购 Albireo 重启 2023 年跨国并购热,密集的并购、BD 在 2024 年、2025 年延续了热潮。张宏认为,未来 3~5 年并购热还将继续席卷全球医药行业,尤其在产业链与并购逻辑成熟的大国市场。
"Biotech 的初创企业踏实做好研发,犹如在漫漫长夜中寻找一束光。在漫长的探寻过程中迂回曲折、九死一生,只有极少数企业熬过数九寒冬之后可以突破,开发出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技术,这样的企业会被慧眼识英,脱颖而出。同时初创企业要及时地进行自身优化和提炼,符合上市或者被行业巨头合作、并购的要求,这就是成熟的并购逻辑,而不只是为了活下去寻求 BD。" 张宏强调," 我们必须认识到,并购和 BD 是 Biotech 必经之路,是成长周期上的必然节点,走到这个节点已属不易。要想完成这个节点、实现蜕变,既需要企业自身的修炼,也需要外部力量的加持,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投资人士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助力。"
03
保持好奇与感性,深耕风控与投后管理
回望过往 25 年,张宏将自己的行业认知总结为最关键的四点:
一是,关注宏观经济周期,合理辨识发展趋势,顺势而为。看清楚周期是上行还是下行,是波峰还是谷底,再决定是爬山还是下海。看清楚眼前的路,才能决定迈哪条腿。顺势而为可以水涨船高,逆势而上则是举步维艰。作为微观个体,我们并没有改天的能力,能够有一定的辨识力已属不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无论是否选对了路,所有的收获都是漫长煎熬的结果,不要轻言放弃。前行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的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唯一的秘诀就在于坚持,坚持用专业的认知去做专业的事情,把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坚持到无力坚持时,当失败到已经不期望成功时,蓦然回首,成功就在灯火阑珊处。
三是,对世界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和敏锐度,以热爱做矛、真诚做盾,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回顾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投资生涯,她认为自己幸运地选择了投资作为职业,可以有机会持续不断地探索最前沿的领域,感知最新鲜的行业,接触最尖端的人群,得以始终保持鲜活的认知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让自己老得慢一点。
四是,风险控制和投后管理是一门大学问,不仅是投资的重中之重,也是做人的态度。投资者首先就要深入到项目当中,和创始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秉持换位思考的心理,明确自己坚持的是什么,同时也要清楚对方需要什么。双方不断地良性互动、让步与制衡,才能达成共赢的结果。
她进一步提到,还在基金管理岗位的时候,操刀过一个印象深刻的项目:因市场波动行情下滑,恰逢一家被投企业的董事长过世,内忧外患叠加,可谓雪上加霜。作为当时投资机构的风控法务主管,张宏果断采取诉讼手段,抢占回购先机,成为生效判决的第一顺位执行人。但执行阶段的现实情况是,董事长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作为继承人接手企业,面临着债权人群起攻之、追索债务,行业发展与内部管理也困境重重。尽管拥有第一顺位执行人的尚方宝剑,张宏及团队并没有强人所难,而是充分理解企业和继承人的难处,积极帮助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对接外部资源渠道,一起度过这段非常困难的时期。
用张宏的话来说,所有的付出和信任都是相互的。即使在如此非常时期,董事长夫人也争取每个月都还上部分钱,尽管数量很少。很多同事都认为这样的还款遥遥无期,项目回款必定是不了了之,但张宏坚持" 只要企业在还钱,不管多少,就说明企业还活着,还有还款的诚意,我们就不应该轻言放弃。"
在原董事长去世七年之后,这家企业经历了行业滑坡、人事动荡等等难关,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但没有消失,还起死回生,重新走上正轨,最终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一次性归还了余款。本来敌对的债务双方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这也成为被人津津乐道的风控与投后管理经典案例。
04
写在最后:投资人与被投企业的双向奔赴
最后,我们再次问出这个问题:一位半退休、可以躺平的独立投资人,为何会接下一家 Biotech 的董事长 offer?
总结过往,正是基于对于投后管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不懈的理念,与企业家,创始人交朋友的真诚心态,张宏才拥有了深度参与被投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机会,将专业知识与风控经验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腾飞培育羽翼,从而获得了认可和信任。
另一角度而言,Estrella 也处在迈进商业化的关键转折点,需要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顺应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的要求。更迫切的是,这支以科学研发见长的团队要在资本市场迅速建立起长袖善舞的资源和运行机制,也成就了 Estrella 与张宏 " 双向奔赴 " 的机缘。
在双向奔赴的故事中,理性判断是主旋律,但我们无法忽略其中流动着的细节——张宏非常认可 Estrella 简单、专注的风格,而她 " 踏实做好专业的事情 " 的行事态度也高度契合初创企业 Estrella 专注创新、科学至上的底色。
聊起过往的故事和今日的变化,张宏语气中是一样的雀跃、不时伴随着笑声。她说,保持年轻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年轻人待在一起。她说,投资是一个需要争取人心、交朋友的工作,女性的细致、韧性大有裨益,理性或许是决定因素,但感性会让你更迷人。
她说,要做入局者。当感知到时代处于变化节点,我们要勇敢走出去,走得远一点儿,看得广一些,尽量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才能发现新东西。在周期中的关键节点,我们能够发现新机会,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未来。我们不只是做未来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参与、创造未来的局中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