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十三行 03-04
王鑫:零跑为什么总能给人惊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零跑真的是造车新势力的一匹黑马,总是不合时宜地给人一个惊喜。

3 月 3 日,就当外界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在资本与合作两个方面已经不再会有新动作时,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接下来将围绕技术与资本展开合作。明眼人看得出来,一汽这次看中了零跑的技术和产品,为此愿意出钱又出力。

为什么总是零跑?这是每当零跑宣布对外有重大合作时,人们总会提出的疑问。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零跑这些年在内卷舆论场的 " 默默无闻 ",从和 Stellantis 集团合作,到去年下半年月销量进入到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阵营,再到如今和一汽宣布合作,人们发现零跑在发展中既不做狂事也不打诳语,以至于大家在分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时,常常想不起这家企业。但就是这个让人 " 想不起来 " 的企业,在今天新能源汽车合作难度极高、资本市场萎靡的环境下,却常常能给在产业合作上打开局面,给舆论一个意外的惊喜。因此,许多人开始习惯性的揣测,这背后是否有什么套路?

就拿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合作,现在看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事,国内通过股权交换获得百亿元现金,国外在零基础的情况下通过 50:50 的合作关系,迅速开拓渠道。但许多人由于零跑这些年的 " 低调 ",导致大家在不了解背景的情况下就刻意揣测,认为零跑当初是不是在投机做短线?但这两年来的事实证明,无论朱江明当时公开表示长期不减持股份,还是今天零跑汽车国内外取得的销量和渠道成绩,都证明零跑汽车是在扎扎实实做事。或许正是因为 Stellantis 与零跑的合作成果,让一汽在这次选择提升自身新能源汽车战略能力的时候,最终与零跑走到了一起。

历史是分析问题的一个视角,但历史不能代表现在。我们都知道一汽的新能源汽车底子比较薄,寻求外援对于一汽来说不是新鲜事儿。当年从拜腾到博郡,一汽都尝试与他们进行外部合作,但碍于体制问题和当时这些车企在资本与技术层面的不对称,最终导致合作难产。

零跑汽车对于现在的一汽来说为什么是适配的合作伙伴?这就不得不从技术体系上说起,零跑汽车的技术除了很全面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好而不贵的价值,并且合作接口开的很大。要知道,当下新能源汽车不能不谈智能,而谈智能就必须从底层造车逻辑上说起,这绕不开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从目前来看,整车电子电气架构集成度高、并且能迅速和其他车企开源合作的,恐怕零跑汽车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从造车第一天开始,零跑就想好了既要做 To C 的生意,也要做好 To B 的生意。零跑汽车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从发布当天就命名为 " 四叶草 " 架构,并且分出了三个档次。第三方既可以像选择商品一样寻找适配自身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深度与零跑开展合作。

目前,许多造车新势力对外合作方面之所以出现曲高和寡,就是因为底层架构逻辑的封闭,或者只做到了某一个领域的开源。零跑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是围绕电机、电池组、电控、电子电气架构等多个领域展开自研,通过自研掌握 60% 的采购话语权,将技术开发与市场变化高度集成,在自身整车产品不断迭代的同时,各个细分领域的技术实现开源外供。对于一汽来说,想快速打好新能源技术基础,在市场上高效率推出适配的产品,就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迅速将理论变成答案的 " 辅导老师 ",而不是一个所谓的尖端 " 科学家 "。否则 " 科学家 " 讲的高深理论,一汽既听不懂也学不会,甚至双方的沟通都有鸿沟。从这方面看,零跑恰恰是一汽这个中国汽车老大哥最适合的新能源辅导老师,这就是双方合作的互补性。

或许有人对零跑与一汽的合作还捏着一把汗,认为一汽是国企,在合作上的话语权与控制力都是问题。其实这个担心从这次双方签约的细节看就不是问题。明眼人都知道,此次合作,一汽看中的是零跑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但零跑放低了自身姿态,亲赴长春去签约,这说明零跑汽车不仅尊重合作伙伴,也尊重一汽这个造车行业的老大哥,不会因为所谓的商业话语权忽视双方合作的目的。大家别忘了,朱江明是做 To B 生意出身的。做 To B 生意的精髓就是 " 处处有我,处处无我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就像当年零跑汽车与 Stellantis 签署合作协议时,所有人也为零跑汽车捏把汗,认为 Stellantis 过去在与中国企业合作中过于在乎自身利益,人们担心零跑这家造车新势力会吃亏,甚至合作因此无疾而终。事实是,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零跑与 Stellantis 双方高层都曾向我表示,他们之间合作非常和谐,甚至十分互补。

有一个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记得零跑与 Stellantis 在杭州签约合作时,外方建议签约时双方桌签都用英文。按照以往惯例,在中国签约自然应该使用中文。但 Stellantis 认为,这次合作事件的传播不仅要面向中国,更要面向全世界,这是一场全球生意。经过讨论后零跑认为,这样的建议是有利于双方合作的,用英文介绍,是一次让全世界了解零跑的最好窗口和机会。一切以结果为导向,这个案例其实也变相告诉外界,对于一汽和零跑的合作,大家不必有什么担忧。因为零跑与一汽都注重的是结果,过程只是顺其自然的演进。

2025 年开年,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到全民智能化、全民 AI 时代,人们期待零跑能在 AI 时代给什么新的惊喜?能给一汽哪些新的赋能?其实零跑已经给了人们一个很好预告,在即将上市的 B10 这款车上,零跑智能座舱采用的是 8295 芯片,智驾领域搭载的是高通骁龙 8650 智驾芯片,算力达到 100TOPS,比 2025 款奥迪 A6L 全系搭载的 8150 处理器算力还要高。大家必须注意一点,零跑将这个配置用在了 B10 这款 10 万级别的车型上。从这里可以看出,零跑汽车用摩尔定律造车,在快速迭代智能和新能源的技术和成本,让消费者用的越多,成本越低,迭代越快,这就是零跑汽车在实现六大域全域自研,并且掌握 60% 供应链话语权后形成的一套商业理论。即使在今天新能源竞争如此惨烈的时代,这套理论仍然有效,并且效果更加明显。

2024 年零跑汽车销量接近 30 万辆,随着 B10 上市,零跑汽车产品将形成 B 系列和 C 系列两个谱系作战。目前,零跑汽车的产能在年前年后布局完毕,按照预判,零跑有望在二季度内实现月销 5 到 7 万辆规模,加上海外市场与 Stellantis 以及国内与一汽的合作,零跑汽车在快速提升自身商业模式的裂变效率和范围,大大提升自身的投入与产出比。从这个角度看,零跑汽车接下将为行业带来的可能不止是惊喜,甚至是可怕的颠覆。

最近和一行香港投行人士交流,大家认为中国上市造车新势力中,零跑的实力不仅在产业层面被严重低估,在资本市场也被严重倒挂。和蔚小理千亿市值相比,零跑汽车的市值只有 487.32 亿港币。随着产业发展层面零跑带来的成果越来越多,零跑在资本层面也会逐渐改变投资者的认知。

和外界认为零跑被低估不公平相比,我恰恰认为 " 被低估 " 对现在的零跑不是坏事。因为零跑现在需要的不是对手,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踩在每一个技术和市场节点上,将战略规划和战术动作落到实处,而不是在舆论场逞口舌之快,或为了一个虚化的某个名分歪曲自己的动作,这就得不偿失了。

就像乔布斯曾说的那句话,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心声。零跑的惊喜,也是给中国汽车的一个惊喜,在无序和内卷的汽车竞争下,一家 " 不抢不争 " 踏踏实实造车的企业,能够不断做出成果,这个惊喜不只是零跑和一汽的,也属于每一个中国汽车人。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一汽 零跑 零跑汽车 新能源汽车 朱江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