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研究社 03-05
画饼十三年的《星际公民》,终于想起做游戏还得修Bug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希望还来得及。

作为史上金额最高的众筹项目,也是游戏界有名的 " 开发马拉松 ",《星际公民》这个名字玩家们并不陌生。

当大家讨论起《星际公民》时,总少不了调侃几句制作公司 CIG(Cloud Imperium Games)的 " 画大饼 " 行为。由于《星际公民》目前只有一个内容少、Bug 多的 Alpha 测试版本,它的宣传一直着眼于 " 战未来 ":开发团队会展示自己做出了什么新工具、引入了何等新技术,市场营销团队会展示炫酷的新飞船。

修复 Bug 和维持稳定性反而不是 Alpha 阶段需要关心的重点,一些恼人的恶性 Bug 存在数年也是《星际公民》的家常便饭。玩家们只能摸摸头,感慨一句:" 算了,也不是不能玩。"

不过,在最近一次连线直播中,星际公民制作公司 CIG 一反常态,不再谈论各种不知何时才能实装的新要素,反而花了足足三个小时来谈起了当前版本的稳定性问题。他们还提出在 2025 年,会少一些对于花哨功能的追求,将优先级放到修复 Bug、提升游戏稳定性上来。

面对 CIG 突然转变方向的 " 务实 ",玩家们倒并不意外,甚至还觉得有些晚了。

毕竟游戏真的不能玩了。

1

在今年更新 4.0 版本后,由于引入了新的服务器技术和并开放了第二个星系 " 派罗 ",《星际公民》的稳定性掉到了低点。最差的时候甚至会长时间卡在登陆界面,连进入游戏都是奢望。

有的玩家干脆制作了 "Bug 连连看 "

就算是进入游戏的玩家也并没有多幸运,他们的游戏体验仿佛是什么 " 规则怪谈 ":下个楼梯就可能突然暴毙,地铁飞上天变成了 " 星穹铁道 ",私人机库里不知道为何出现了别人的 " 幽灵船 "。

B 站 UP" 塑料瓶蘸酱 " 分享的幽灵船 Bug 视频(BV1r4KTeFEHT)

不过在众多 Bug 中让玩家们最发怵的,还是游戏中的电梯。点了呼叫按钮叫不来、进去后没有自己的楼层键、可互动的按键藏在虚空中等等都是家常便饭。除去这些令人烦躁的问题,有时候电梯还会变成致命陷阱:没有及时加载的电梯会让心急冲入的玩家坠入电梯井中暴毙,同步错误的电梯则会在运行一半时将玩家丢到空间站外的虚空中等死。

考虑到电梯是游戏中进入飞船机库的唯一方式,即使明知电梯危机四伏,玩家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尝试。一些《星际公民》的玩家干脆戏称游戏中的 PVE 玩法实际上是 " 玩家对抗电梯(Player vs Elevator)"。

不按常理出牌的 " 杀人电梯 ",让玩家仿佛在玩恐怖游戏

当前游戏版本稳定性,已经逐渐突破玩家忍耐的阈值,直接地影响到了游戏的运营策略。往年的春节前后,《星际公民》中会开展名叫 " 火红节 " 的活动,通过开启免费试玩和新玩家邀请奖励来吸引新鲜血液。而今年由于游戏稳定性的问题," 火红节 " 的试玩活动被取消了。

这也倒逼着 CIG 不得不做出改变,将 " 修 Bug" 抬到更高优先级。

春节期间别的玩家在肝活动,《星际公民》玩家在和 Bug 搏斗

严格来说,《星际公民》仍处于开发阶段,玩家们玩到的也不过是 "Alpha 测试 " 版本。以一般的游戏开发流程来说,这个阶段本身就是开发、验证各种功能的,并不需要保证可玩性和稳定性。

当然 CIG 还是玩家社区都心知肚明,这套文字游戏不过是用来规避法律风险,骗骗哥们可以,别把自己给骗了。尽管《星际公民》名义上的 " 公测 " 仍然遥遥无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早就处于 " 公测运营 " 阶段了。

2

只要稍微浏览一下 CIG 的收支状况,就能看出《星际公民》长期稳定运营是 CIG 养活自己的关键。

作为游戏史上制作野心最大的项目之一,追求 " 高画质 " 和 " 丰富内容 " 的《星际公民》需要一只相当规模的团队来进行开发。

根据 CIG 公布的财务报告,在 2022 年其总员工数达到了 860 人,其中开发岗位 610 人。光是非营销岗的薪资支出就有 5600 万美元,占了全年各项支出总额 1.29 亿元的近一半。如果再算上管理成本、动捕制作、办公设备和场地等资本支出,这个数字还会再多 4000 万美元。

CIG 的人员规模,基本处于逐年上升的态势

负责平衡这部分支出的,就靠着《星际公民》了。2022 年全年 CIG 的收入总额为 1.3 亿美元,其中 1.19 亿来自于《星际公民》的众筹收入和订阅服务,占比超过了 90%,是 CIG 名副其实的 " 支柱产业 ",还是根独苗。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星际公民》一年的收入分布,还会发现其众筹收入并不是均匀分布于各月,而是集中在 5-6 月和 11-12 月两个区间。正好对应了《星际公民》每年的两个大型营销活动:" 舰队周 " 和 " 周年庆 "。

5 月(橙色)及 11-12 月(红、绿色)为每年众筹的主要来源

在这两个活动上,CIG 会放出一定数量的折扣优惠,并将一些平时不售卖的 " 限时 " 船只摆上货架,增加玩家们的购买欲望。

在二者中更为重磅的 " 周年庆 " 活动上,CIG 还会放出 " 概念船 " 的预购资格,这些虚拟飞船当时只有概念美术图和一些文字介绍,还需要短则数月多则数年才会实装进游戏中。但作为对预购者的回馈," 概念船 " 的首发价格要比正式定价低上不少,还会附带绝版皮肤等赠品。

这种 " 过时不候 " 的绝版便宜以及 " 概念船 " 那美好的愿景,每一年都能吸引到大量关注, " 概念船 " 基本都是当年的 " 销冠 "。

由于《星际公民》的飞船允许玩家之间进行一次转让,带有绝版皮肤的飞船在二级市场上也是香饽饽

如 2022 年 11 月 26 日,CIG 的收入 326 万美元,创下了新的单日众筹金额记录,靠的就是当天预售的概念船 " 银河 "。

" 银河 " 目前仍未实装,玩家根据官方公开的计划推测,想要等到它至少还需要 1-2 年

为了给这些营销活动造势,CIG 的市场团队也会制作精美的活动预告片,并通过广告投放等方式来进行推广。2022 年,CIG 的市场营销支出是 2990 万,占全年收入的 20% 以上。

可以看出,《星际公民》这套 " 用营销推动内购,用内购支持开发 " 的经营模式,和我们常见的服务类游戏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 CIG 在明知《星际公民》的稳定性和复杂度堪比 " 屎山 " 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定期推出新功能、画新的大饼。和绝大多数持续运营的服务类游戏一样,只有不断地提供新鲜感,才能保证玩家的粘度和消费热情。

但这套被 CIG 玩得炉火纯青的模式,其背后的危机也在逐渐显现。

3

根据第三方网站 CCUGame 抓取到的数据,在 2023 年和 2024 年,《星际公民》的新注册玩家数都较前一年有了超过 20% 的明显下滑。

在维持住现有玩家群体方面,CIG 的表现也很难称得上多好,在过去的两年间,社区和官方之间爆发过多次矛盾,大多都由 CIG 自身引起的。

如 2023 年 6 月, CIG 上调了三艘人气飞船的售价且没有发布任何公告和通知,这一举动很快就引起了社区的强烈不满。最终,CIG 将价格临时回调了一个月,并承诺今后所有价格改动都会预先通知。但在 2024 年,不少玩家发现,这种未经通知的涨价还再不断发生。

另外,作为《星际公民》" 销冠 " 的各类概念船,玩家们也逐渐开始 " 祛魅 "。

对于单机玩家们来说,由于近几年多款游戏的翻车 ",预告骗 "+" 预购 " 模式已经在不少人心中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玩家意识到,制作团队的产能和技术力,很可能无法实现预告片烙出来的美妙 " 大饼 "。年年吃饼的《星际公民》玩家更没少遇到 " 货不对板 " 的情况,采取持币观望态度的玩家越来越多。

新西兰的游戏真人化恶搞视频作者 " 土团联盟 VLDL",今年就专门出了个短片来讽刺这类现象,收获了百万播放。

在 2025 年,《星际公民》还要面临着一个隐藏的危机:考德尔家族。

亿万富翁克莱夫 · 考德尔(Clive Calder)其家族产业曾分别在 2018 年和 2020 年向 CIG 注资总计 6325 万美元,换取了超过 10% 的股权。

根据交易的一部分,CIG 向考德尔家族承诺了每年至少 6% 的投资回报,并且赋予考德尔家族在 2024 年、2025 年和 2028 年的第一季度行使 " 看跌期权 " 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投资人认为未来的收益和低于预期,他们可以提前使用这个 " 止损 " 方案,通过卖出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金额,并根据承诺的回报率收取计算来的利润。

根据粗略计算,如果考德尔家族在 2025 年行使期权,可以收回超过 9000 万美元,在 2028 年则是超过 1.1 亿美元,这对于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 CIG 来说不是个小数字。

在 2022 年,CIG 的 " 余粮 " 大约有 6400 万美元

考虑到刚刚过去的 2024 年中,考德尔家族并未行使期权,而 2026 年又是《星际公民》单机版《42 中队》的预定发售日,项目仍处在 " 未来可期 " 的阶段。原则上说,只要 CIG 妥善应对现有的危机,维持住相对健康的运营,考德尔家族大概率不会在 2025 年行使看跌期权。

《42 中队》定于 2026 年的发售日,被不少人视为《星际公民》的关键节点

结语

很多时候,人们都惊叹于《星际公民》玩家的忠实,甚至连《星际公民》玩家自己都以 " 大怨种 " 自嘲:尽管《星际公民》往好了说只是 " 勉强能玩 " 的级别,动辄数百刀的飞船售价也显得像是杀熟宰客,这些玩家依旧能乐此不疲地 " 买船舔船 "。

但很多《星际公民》的玩家虽然 " 钱多 ",人却并不傻,他们对自己的诉求有着足够清晰的认知:靠着无缝太空体验和精巧的飞船细节,市面上仍没有可以全方面替代《星际公民》的竞品。也是这种独特性,让这些玩家可以忍耐比正常标准更低的稳定性和完成度,也能对 CIG 一些 " 吃相难看 " 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再怎么忍也有极限的。

CIG 这次重视起修复 Bug 和提升体验,从之前的展望未来转为更加脚踏实地的策略,对于这些支持它的玩家来说,多少是个积极的信号。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星际公民 马拉松 空间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