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筒Tech 03-12
AI这场“权力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听筒 Tech(tingtongtech)作者 | 艾莉亚 ‍,编辑 | 饶言

在经典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颇为精彩的是,不到最后,永远不知道主角是谁。

这在如今的 AI 行业,同样适用。自 2023 年以来,国产 AI 的故事,瞬息万变,越来越精彩。

今年 2 月,DeepSeek 刚凭借高性能、低成本与开源策略迅速崛起,成为全球 AI 领域的一匹黑马。3 月 6 日凌晨,Manus 又横空出世。

尽管目前 Manus 仍存在质疑,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个新的 AI 产品,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中国 AI 产品的高度关注。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每个 AI 新产品的出圈,均会引发一轮讨论:新产品的出现,对过去的产品是一个 " 碾压 ",是 " 毁灭性的打击 "。这在 DeepSeek 初面世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DeepSeek ‘杀死’国产大模型 ","DeepSeek,正在 AI 应用市场进行一场无声的清洗 ",这也是自 DeepSeek 爆火之后,市场和社交媒体上集中体现的声音。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未必。

实际上,AI 应用并非一场商业模式的掠夺,而是在不同细分领域、充满技术沉淀的实践。仅从产业链视角看,DeepSeek 的突破,反而激活了国产 AI 生态的协同效应,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市场活跃度的提升,AI 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能坐上王位,又或者,没有王者。

星贤文化创始人陈坤便对《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直言,这是一个你追我赶的时代," 未来的 AI 生态,一定是丰富的,会有更多符合不同需求的领先应用共生。"

01 一个 " 全面开花 " 的时代

今年年初,当 DeepSeek 横空出世后,市场上对国产大模型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不少声音认为,DeepSeek 的技术和开源策略,无异在 AI 领域投入一记重磅炸弹,对其他国产大模型的打击,是 " 毁灭性 " 的。

也有声音认为,不管是最早发力的各家大厂大模型,还是早于 DeepSeek 出圈的月之暗面 Kimi,在 DeepSeek 面前,都只能 " 俯首称臣 "。更为直接的声音便是,DeepSeek 的出现,对 Kimi 们而言,尤为 " 致命 "。

时至今日,DeepSeek 在市场已历练几月,事实如何?

一个最新的榜单阐释了 AI 领域新的变化趋势,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的生成式 AI 正迎来勃勃生机。

3 月 7 日,全球著名投资基金、咨询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以下简称 "a16z")发布了最新一期的 2025 年全球 100 生成式 AI 消费级应用排行榜,多款来自中国的产品上榜,DeepSeek 的增长速度尤为显著,排到了全球榜第二。

除 DeepSeek 外,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海螺视频和快手可灵等来自中国的大模型也进入上述榜单,其中豆包排名第 10、月之暗面排名 11、海螺视频排名 12、可灵排名 20。

在前 50 大 AI 原生移动应用中,ChatGPT 依旧排名第一。但在 TOP10 的应用中,有三款来自中国公司,分别是百度 AI 搜索、夸克 AI 和豆包,其中百度 AI 搜索排名最高,名列第四。此外,DeepSeek 排名第 14,美图排名第 17。

相关资料显示,a16z 发布的榜单每半年更新一次,榜单分为 " 网页 " 和 " 移动 " 两个部分,分别是基于 Similarweb 月独立访问量排名评选前 50 大 AI 原生网页产品,基于 Sensor Tower 月活跃用户排名评选前 50 大 AI 原生移动应用。

而在上一期 2024 年 8 月的榜单里,中国的产品,仅有字节和美图秀秀的几款产品位列其中。更重要的是,上一期榜单中,不管是 " 网页 ",还是 " 移动 ",前五均没有中国产品的身影。

事实上,榜单的背后,诸多声音同样认为,2025 年,中国的产品正在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这个增长,不仅仅是 DeepSeek,还包括国产大模型。

可供参考的依据是,互联网大厂的产品性能明显加速。

就在 3 月 6 日凌晨,阿里云通义千问官微宣布发布并开源最新的推理模型 QwQ-32B,发布后,当天即登顶 Hugging Face 的开源模型榜单。

一组公开的数据亦显示,目前,海内外开源社区中 Qwen 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 10 万。根据 Hugging face2025 年 2 月 10 日最新的全球开源大模型榜单,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通义千问 Qwen 开源模型二次开发的衍生模型。

更早的 3 月 3 日晚,腾讯元宝超过 DeepSeek,在苹果中国区应用商店免费 App 下载排行榜位居第一。而在一个月前,元宝还被外界认为是 " 最没存在感的 AI 应用 "。

在消费端,市场对 AI 的应用,更是狂热。在国内,诸多的用户从 " 不知 AI 为何物 ",到 " 学会 AI",再到 " 用上 AI",仅仅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里。

" 就连村里的老人,都学会了用 AI",一股 " 全民 AI" 的浪潮正在形成,这也加快推动了中国 AI 产品的落地。

一组来自量子位的数据显示,2025 年 2 月,国内 AI 智能助手 APP 迎来翻倍增长的爆发式第二春,月新增下载超 8000 万,日均 DAU 超过 4500 万。

即便被认为承压最大的 Kimi,在 2 月份也新增下载超过 2700 万,增速超过 30%,甚至站上了 "APP 端月新增下载榜 " 榜首。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的 AI 产品而言,一个更为巨大的、可供开发的市场仍在招手。

数据显示,在 2024 年度 3M 科学现状指数(State of Science Index)的调研里,93% 的受访者尝试过在工作中使用 AI,另高达 90% 的中国受访者认为,AI 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远高于 77% 的全球比例。

AI 行业研究人士大李亦表示,"DeepSeek 最大的贡献,是让整个行业发现,原来 AI 训练的 ‌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在细分领域可以再次陡峭起来。"

02 国产生成式 AI 这三年

中国生成式 AI 的故事,在 2023 年开始出圈。

最早在国内出圈的生成式 AI 产品,是阿里开发的妙鸭相机,这款 AI 相机 2023 年 7 月上线后,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 AI 写真生成功能,出道即巅峰。

公开的数据显示,妙鸭相机上线三天,便吸引超 5000 人排队使用,服务器多次因负载过高崩溃。于市场而言,尤为重要的是,妙鸭相机的成功,验证了生成式 AI 在 C 端市场的变现潜力。

而随着 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全球爆火,推动中国生成式 AI 进入 " 元年 "。国内企业快速跟进,百度 " 文心一言 "、阿里 " 通义千问 "、科大讯飞 " 星火 " 等大模型相继发布。

尤其是 2023 年 10 月,月之暗面发布的 Kimi 智能助手,更是因其在长文本处理能力上的革新,迅速引爆全球。

诸多分析认为,Kimi 的长文本处理技术推动了国内大模型的快速迭代,促使行业整体向长文本、多模态方向升级。申万宏源便曾发布报告称,自 Kimi 发布以来,国内大语言模型的能力已超越了 GPT-4。

更重要的是,自 Kimi 之后,全球 AI 市场开始对中国的 AI 技术有了全新的认知,中国生成式 AI 产品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生成式 AI 市场规模达 14.4 万亿元,10 亿参数以上大模型数量超 100 个,主要应用于电商、传媒、游戏等领域。在 2023 年,各互联网大厂对 AI 的投入也在加速。

进入 2024 年后,国内 AI 行业重心转向应用落地与生态整合。生成式 AI 在医疗、教育、制造业等领域加速渗透。AI 辅助医疗诊断系统、个性化教育工具等开始试点。产业链逐渐完善,覆盖芯片、算法、平台到应用的全链条。

但也是在这一年,AI 行业的痛点开始显现,算力成本高企、数据安全隐忧、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制约规模化应用。这一年,市场对是否开源争论颇多。

而这种争议,直至 DeepSeek 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低成本、开源和算力优化能力,被认为是 DeepSeek 对 AI 领域最大的贡献,这也使得更多资源有限的主体能够参与创新。

AI 企业落地师石云升便对《听筒 Tech》表示,DeepSeek 选择开源,便是集众共赢的策略," 由此,未来模型也会越来越强大。"

这也解释了,包括政务、医疗机构和头部企业纷纷接入 DeepSeek 的原由。而在实现 "DeepSeek+" 后,AI 才真正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

更重要的是,DeepSeek 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 " 大力出奇迹 " 并非 AI 唯一出路。

此前,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这样分析,"DeepSeek 对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进行了创新,在 2048 块英伟达 H800 GPU(针对中国市场的低配版 GPU)集群上完成训练,打破了大语言模型以大算力为核心的预期。"

也就是说,DeepSeek 改变了用更节省、更高效的手段解决算力瓶颈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开发范式完全由国人自主设计,且对外开源。

这直接推动了国产模型的 " 长尾创新 "。

例如,百度文心一言凭借其在检索增强生成(RAG)领域的优势,在中文深度理解任务中表现超越 ChatGPT。豆包的实时语音大模型则通过拟人化交互,刷新了国产端到端语音系统的技术认知。

这也意味着,行业并非 " 零和竞争 " 的关系,而是通过技术共享加速了全行业的应用落地。

03 AI 迎来 " 技术硬核 " 时代

在诸多业内分析师看来,某种意义而言,正是因为 DeepSeek 的现象级出圈,激发了 AI 在消费端的应用,让市场嗅到了 AI 领域的无限可能,从而加快了对 AI 的推进速度。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

2 月 24 日,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就宣布,未来 3 年,阿里将投入超过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

另一家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同样不甘示弱。此前,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在 2025 年的资本开支预计将达到 1600 亿元,其中约 900 亿元将用于 AI 算力的采购,700 亿元用于 IDC 基建以及网络设备如光模块、交换机的建设 ‌。

就连百度,亦在 DeepSeek 后,宣布开源。李彦宏坦言,DeepSeek 的成功让百度重新认识到开源在加速技术普及中的价值。而在过去多年,李彦宏始终强调闭源的重要性。

Kimi 的研发速度也明显加快。

先是在 1 月 20 号与 DeepSeek 同天发布了推理模型 k1.5,新型注意力机制 MoBA 的学术论文也在 2 月 18 号这天再次与 DeepSeek 同题 " 撞车 "。

公开资料显示,在短思维链模式下,k1.5 模型的数学、代码和视觉多模态能力超越了 GPT-4o 和 Claude 3.5 Sonnet 的水平,达到了 550% 的领先优势。而在长思维链模式下,k1.5 也可以与 OpenAI o1 正式版的能力相抗衡。

最近,Kimi 尚未发布的推理模型 k1.6 悄然出现在全球知名动态基准测试平台 LiveCodeBench 上,其在编程能力方面的表现已超越包括 OpenAI o3mini 和 o1 在内的等一众模型,登顶榜首。

当然,更多的声音认为,自 DeepSeek 之后,对 AI 技术的挑战,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度。大李亦表示,DeepSeek 之后," 技术为先 ",成为用户选择大模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实际上,这在刚刚一夜爆火的 Manus 上便已经得以应验。即便是 " 一夜刷屏 ",但由于产品尚未得到市场的全面验证,Manus 至今仍然备受质疑。

在大李看来,这对诸多开发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实际上,尽管国产大模型迎来了飞速的发展,但仍面临多重挑战。"

这首先表现在,过去多年,国产大模型 " 相对封闭 ",即便是迎来了开源时代,但 " 孤岛效应 " 仍明显。

不可否认在过去多年,国内各研发主体出于技术保密、商业利益等多方面考量,倾向于构建独立的研发体系,导致模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协作。

如此一来,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技术优势无法互补,极大地限制了国产大模型整体生态的健康发展。尽管如今倡导 " 合作共赢 " 的开放生态构建理念,但落实起来仍困难重重。

"DeepSeek 之后,AI 真正面临的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这需要各家能够真正构建开放的生态。" 但在大李看来,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兼容难题,更牵扯到不同企业的利益分配、战略规划等深层次问题,企业在打破既有模式、融入开放生态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决策成本和风险。" 他表示。

另一方面,研发效率瓶颈,仍将在一段时期里困扰厂商。

大李便直言," 数据的处理、分析、整合以及转化为模型可学习的优质资源,需要一套复杂且高效的技术流程和专业团队。许多大厂在数据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短板,缺乏成熟的技术架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数据资源的价值无法充分挖掘,进而拖累了大模型的研发进度。"

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商业化能力,仍是成为困扰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核心因素。在大李看来," 技术优势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这并不容易,部分企业因落地能力不足陷入盈利困境。"

在大李看来,诚如诸多分析所言,DeepSeek 的爆发,标志着国产大模型从 " 营销内卷 " 转向 " 技术硬核竞争 "," 尤其是那些失去技术优势的企业,甚至可能直接面临融资中断的风险。"

" 就连 DeepSeek,我们都不能保证说,是否会成为 AI 时代的‘诺基亚’。它具有引领性,但并不能说就会一直处于不败之地。实际上,在开源和优化算力瓶颈的基础上,AI 时代才刚刚开始。" 大李直言。

这也意味着,AI 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这场大模型的洗牌之局,刚摆上台面,谁能笑得更好,各凭本事。

" 大家都在起点,都在努力,不排除未来还有更优秀的产品出现。" 陈坤便直言," 从整个行业来说,DeepSeek 的出现,为整个 AI 做了一次非常好的普及。"

(文中大李为化名。)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kimi 权力的游戏 开源 创始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