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何明俊
跨界玩家棒杰股份(002634.SZ)再起波澜!
3 月 13 日晚,跨界光伏的 A 股公司棒杰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苏州环秀湖逐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以下简称 " 环秀湖逐光 ")的《关于要求棒杰股份履行回购义务的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根据棒杰股份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本次回购价款预计不低于人民币 3.21 亿元(利息计算截止日期暂按 2025 年 3 月 12 日,上述金额不包含因逾期产生的违约金等)。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棒杰股份流动资产合计 14.51 亿元,流动负债合计 23.49 亿元,短期债务压力较大,现金流紧张。
图片来源:棒杰股份公告
" 公司及管理层收到本函后高度重视,并已经在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将尽快安排人员与相关方就函件提及的回购事宜进行磋商。" 棒杰股份在公告中表示。
就回购等问题,时代财经于 3 月 14 日多次致电棒杰股份董秘办,但截至发稿前,电话尚无人接听。截至当日收盘,棒杰股份报收 3.90 元 / 股,涨 1.30%。
子公司二股东要求退出
环秀湖逐光是棒杰股份跨界光伏时的重要投资人。
2023 年 8 月,环秀湖逐光以现金 3 亿元获得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棒杰新能源 ")17.0068% 的股权及对应权益。其中,1.50 亿元计入棒杰新能源注册资本、1.50 亿元计入棒杰新能源资本公积。环秀湖逐光由此成为棒杰新能源二股东。
除此之外,棒杰股份、棒杰新能源与环秀湖逐光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之补充协议》(下称 "《补充协议》"),就环秀湖逐光退出、公司回购义务等条款作了进一步约定。
时代财经注意到,《补充协议》回购条款中已列出了多个触发回购义务的情形,如 " 投资期限(5 年)届满 "" 棒杰新能源未能于 2023 年 12 月 31 日前实现扬州基地高效光伏电池片投产 "" 公司原因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行为、重大诉讼、其他外来或公司内部问题等,导致棒杰新能源被行政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及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资质、许可、出现全面停止经营,或被解散、清算或破产的 "" 终止或实质性变更棒杰新能源从事的主营业务 " 等。
作为财务投资人的环秀湖逐光,为何突然要求棒杰股份回购其持有的股权呢?是什么情形触发了《补充协议》中的回购条款?
相关公告显示,扬州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的实施主体是棒杰股份的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扬州棒杰 "),也是棒杰新能源的子公司。2024 年前三季度,扬州棒杰实现营业收入 6.28 亿元,净利润亏损 2.75 亿元。
2023 年 9 月,棒杰股份扬州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实现首片下线并逐步投产。但到了今年 3 月 4 日,棒杰股份公告称,扬州棒杰自 3 月 1 日起对高效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停工停产,并对核心生产设备进行全面大型检修工作,预计停产时间不超过 3 个月。
" 受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光伏全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面对外部经营环境的重大不利变化,扬州棒杰经营未达到预定目标,自投产以来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棒杰股份表示。
除此以外,棒杰股份多次披露了光伏板块子公司部分借款逾期的公告,而这些借款逾期的 " 主角 " 均为棒杰新能源。棒杰新能源和旗下子公司扬州棒杰亦被众多公司起诉,包括买卖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等。
截至 3 月 10 日,棒杰股份及旗下子公司连续 12 个月内新增尚未披露的诉讼、仲裁事项的涉案金额合计约为 1.37 亿元,涉案金额累计达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母净资产的 12.50%。而因合同纠纷,棒杰新能源旗下包括扬州棒杰在内的 2 家子公司股权均已被冻结,扬州棒杰的部分机器设备也因买卖合同纠纷而被查封,合计价值超 3.90 亿元。
" 这种回购会加大现金流压力。" 赛泊资本创始人马赛对时代财经表示," 支付 3 亿元回购款会直接消耗公司现金储备,当前棒杰股份财务指标已经恶化,收入与利润背离,资产负债率攀升,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诉讼风险加大。另外,整体光伏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时代财经注意到,棒杰股份 2024 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 3 亿元至 4.50 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3.21 亿元至 4.71 亿元。棒杰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将对上述回购事项作为 2024 年度期后事项进行调整,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将相关股权回购义务作为金融负债核算。这意味着其 2024 年业绩或许会进一步恶化。
" 光伏大咖 " 滑铁卢?
棒杰股份并不是光伏老玩家,但却是跨界的老手。
早在跨界光伏之前,以无缝服装起家的棒杰股份便已跨界过医疗健康业务,也曾计划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只不过,跨界医疗健康业务的三家子公司遭遇亏损,进军人工智能的计划又无疾而终,直到光伏行业突然爆火,吸引了棒杰股份实控人陶建伟家族入局。
2022 年 9 月,陶建伟家族向上海方圆达创投资合伙企业(下称 " 上海方圆 ")、宁波青嵩新能源科技合伙企业(下称 " 宁波青嵩 ")转让了 6% 股份、7.43% 股份。彼时公告显示,为实现战略转型和升级,棒杰股份拟引入上海方圆、宁波青嵩,优化公司股东结构。
上海方圆是知名牛散沈臻宇控制的企业,沈臻宇曾出现在浙江永强、盛新锂能、沐邦高科、盛屯矿业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在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名气。
宁波青嵩则是 " 光伏大咖 " 陈剑嵩掌舵的企业。陈剑嵩曾在协鑫集团内部任职多年,其中较为知名的是担任协鑫集控股子公司——供应链金融平台国鑫所的 CEO,一度是国鑫所最大的自然人股东。2017 年 4 月,协鑫集成将互联网金融资产从上市公司剥离,陈剑嵩转投美年大健康的控股股东——天亿实业。2021 年 4 月,陈剑嵩担任麦迪科技总经理,2022 年 11 月离职加入棒杰股份。
" 资本 + 光伏 " 的组合,让棒杰股份跨界光伏业务底气十足。
2022 年 12 月,棒杰股份正式官宣,与扬州经济开发区签订《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投资协议》,建设年产 10GW 高效光伏电池片项目,总投资约 26 亿元。彼时,从董事席位、高管任免来看,实控人陶建伟家族已退居棒杰股份幕后,由陈剑嵩则担任董事长,王心烨、杨军、金薇薇、胡惠明等有着协鑫集团的工作经历的人选担任董事、副总经理等岗位。
2023 年 5 月,棒杰股份再度宣布投资建设江山年产 16GWN 型高效电池片及年产 16GW 大尺寸光伏硅片切片项目,投资计划约 8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约 62 亿元。
扬州和江山两个大项目加起来所需资金超百亿,但这对于擅长金融的陈剑嵩并非大挑战。
除了常规的银行借款外,在陈剑嵩的操刀下,棒杰股份 2023 年 5 月对棒杰新能源增资 2 亿元,同时引入沈臻宇、量源拓能等多家投资企业,投资方合计现金出资 4.64 亿元。当年,环秀湖逐光以现金 3 亿元加入,成为棒杰新能源二股东。
不过,仅依靠数亿增资,难以推进百亿级别的光伏项目。于是,陈剑嵩双管齐下,在找到外部投资人的同时,通过闭环资金等方式来减缓投资项目的资金压力,如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便为项目提供了各种融资支持,扬州项目也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棒杰股份便将资金风险分散至各方,无需一力承担。但这是基于光伏行业持续乐观的前提下,当行业出现反转时,棒杰股份这一资本操作或会遭到反噬,环秀湖逐光要求回购便是一个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陈剑嵩曾通过他人证券账户内幕交易棒杰股份。
根据证监会信息,2022 年 9 月 23 日,陈剑嵩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使用他人证券账户买入 " 棒杰股份 "10.72 万股,成交金额 55.53 万元,买入占比 99.88%,持股占比 100%;2022 年 9 月 29 日,全部卖出 " 棒杰股份 ",成交金额 69.47 万元,实际盈利 13.85 万元。2023 年 7 月,陕西证监局作出处罚,没收陈剑嵩违法所得 13.85 万元,并处以 50 万元罚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