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美股研究社
抗住了中概股长达四年的估值回调期,信业科技(FIVN.US)年线至今已实现五连阳,期间其股价累计涨超 4.3 倍有余。其中,今年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涨超 34%,其股价频频创下近些年的新高。
日前,得益于又一份 " 稳中有进 " 的年度业绩报交出,信也科技单日股价继续涨近 5%.
全年公司营收稳中有增,而财报亮点在于得益于国际业务、小微业务等多个关键增长引擎爆发,第四季度其净利润同比大增 28.7%。
不过资金持续看好信也科技的背后,稳健增长的财务数据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AI 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悄然改变企业增长逻辑。
在金融科技赛道进入智能化竞争下半场的今天,AI 技术正从效率工具演变为战略级生产要素,这场由技术驱动的行业变局值得深入探究。
四季度按下 " 加速键 ",
信也科技海外布局多点开花
作为金融科技中概股标杆企业,信也科技 2024 年的业绩可用 " 稳增长、调结构、强技术 " 一句话概括。
信也科技首席财务官徐佳圆表示:" 过去一年,信也科技业绩稳健增长,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
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信也科技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30.7 亿元,同比增长 4.1%;净利润 23.9 亿元与上年持平。
业绩稳增长的背后,公司经营指标表现同样中规中矩。全年公司年度促成交易额突破 2000 亿大关,达 2062 亿元,同比增长 6.1%;未偿在贷余额同比增长 6.1% 至 715 亿元,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度其促成交易额创季度新高,达 569 亿元。
交易额新高随之带来的是,其第四季度业绩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财报显示,当季其实现营收 34.6 亿元,同比增长 7.2%;净利润 6.8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8.7%,增速远超前三季度。
具体到内部业务结构,全年驱动公司增长的核心引擎不少。全年其小微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 23%,国际业务交易额突破 100 亿元,营收占比达 21.4%。
由此,可进一步发现其收入结构占比出现调整趋势。首先,国内业务方面,得益于宏观消费复苏的韧性,其全年促成交易额 1961 亿元,同比增长 5.2%,累计服务借款人超 2680 万。
期间信也科技进一步战略聚焦于小微金融,最终该板块交易额大增至 580 亿元,服务覆盖 82.6 万家小微用户,平均单户授信规模约 7 万元,精准契合个体工商户经营周转需求。
其次,天花板更高的第二增长曲线国际业务,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信也科技海外服务用户全年累计突破 700 万,新增 220 万名借款人,同比增长 61%;得益于用户规模的扩张,该业务年度交易额首破百亿达 101 亿元,同比增长 27.8%,未偿贷款余额也大增 31% 至 23290 万美元。
海外区域布局则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在印尼、菲律宾等主力市场新增 12 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本地化运营团队规模扩大 40%;并在菲律宾扩展了其先买后付服务,将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直接嵌入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增强消费者的金融可及性。
合规建设也取得关键突破,年内分别拿下巴基斯坦证券交易委员会颁发的非银行金融公司许可证、菲律宾信用信息公司的特别接入实体 ( SAE ) 认证;并收购控股一家印尼多元金融公司进一步推出其线下消费贷产品的场景多元化。
公司计划加速于 2025 年向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扩展。这意味着接下来仍是信也科技海外市场的规模扩张期,但也是其全球化布局的收获期。
尤其是随着第四季度国际业务营收占比同比提升 5.3 个百分点至 21.4% 后,趋势迹象越发清晰可见。信也科技计划到 2030 年从国际市场产生 50% 的营业收入。
AI 重构金融科技生产力:
从技术储备到商业价值的转化之路
本质上来说,2024 年的信也科技是在科技创新与全球化的双轮驱动中,实现了国内业务稳健增长与海外市场高速扩张的双重突破。
" 强技术 ":2024 年信也科技研发投入超 8 亿元,重点投向 AI 技术全链路应用。
正如《2024 年金融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报告》所揭示的,生成式 AI 正赋能金融数字化转型,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
期间包括众多玩家,都在加码尝试借助 AI 科技突破信用科技的界限,利用大语言模型(LLMs)优化信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站在眼下,中信建投研报表示,AI 的摩尔定律时代可能到来,开发服务业智能体的可行性大幅提升。此时金融科技的玩家们要做的则是打通新技术赋能现有业务的商业化路径,重塑内驱成长力。
对于信也科技而言,据其财报电话会议内容,其自研大模型 " 米粒 " 在去年 11 月已通过国家网信办的生成式 AI 服务备案,这意味其 C 端智能化服务进入合规快车道。
结合其智能体平台 Zeta 和大模型开发平台 E-LADF,公司已构建覆盖获客、风控、客服的全流程智能生态系统,两大平台已支持超 1000 个 AI 应用,并通过接入 DeepSeek-R1 实现技术升级。
无疑,信也科技的技术储备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路径是相对清晰的。
这一点在财报中也有所体现。在风控领域,得益于 AI 技术的深度应用进一步优化了风控、客服等环节效率,譬如首创背景模板识别算法,信也科技欺诈用户识别准确率达 99%,全年阻断诈骗 2.6 万余次,挽回用户损失近 3.7 亿元;识别并标记逾 4000 名疑似黑灰产用户,并向相关客户发送近 640 万条黑灰产风险提示短信。
在全方位反诈科技矩阵的支持下,2024 年信也科技国内业务平台用户满意度超过 98%,用户一次性问题解决率达 74%。
运营环节,信也科技去年也借助 AI 技术,直接带来了 60% 的广告素材生成成本较少;客服场景则应用语音摘要技术,单次通话处理时间从 20 分钟压缩至 1 分钟,人效提升 20 倍。
最终结果很明显,技术驱动的投放获客以及高效服务成效已然体现在其用户增长、资产规模的扩张中。
接下来,大概率也是信也科技 AI 新技术应用的收获期。
首席执行官李铁铮表示,2024 年的成果验证了公司战略的有效性,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技术能力,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
全球化生态构建难题限制信也的天花板
对于投资者而言,科技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双双进入收获期后,信也科技的成长逻辑优化;再加上其 2024 年 16040 万美元的股东回报计划(占净利润 49.1%)与 7 年累计 7.65 亿美元的分红历史,企业估值在震荡市场中拥有了双重安全,股价走势也得以一路长虹。
不过站在行业的视角,金融科技行业一直呈现显著的碎片化特征。据艾瑞咨询统计,中国持牌金融科技机构超 3000 家,市场 CR5 不足 25%,即便是集中度较高的美国市场也仅有 48%。
这种分散格局既源于监管套利空间的收窄,更反映出技术路径、服务场景与客群定位的差异化竞争态势。
因此,当中信建投认为 "2025 年可能是第三产业的 AI 应用元年 " 之时,信也科技必须要全力推进 AI 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决定其在新一轮全球金融科技赛道中是再进一步,还是退一步。但面对海外各地区多变的监管政策与环境,信也科技的国际化战略其实存在较大的不可控风险。
而与此同时,分散格局同步带来的还有合规成本的攀升。虽然信也科技通过 " 联邦学习 + 差分隐私 " 技术,在海外多个国家建立数据合规体系,确保 AI 模型训练不涉及原始数据跨境流动。但企业的分散格局也意味着其自身生态构建难度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也科技的天花板。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 " 进群 " 加社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