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电影 03-21
四年后解禁!周冬雨刘昊然又在搞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时也,运也。

周冬雨和刘昊然《平原上的焰火》简直是造化弄人。

本来 2021 年平安夜上映,在上映前四天紧急撤档,当时这部电影还备受关注,撤档新闻还上了热搜。

后来,剧版《平原上的摩西》播了,剧情新鲜感没了 …… 周冬雨刘昊然的《燃冬》上映了,观众缘没了 ……

112 分钟的电影,删减了 11 分钟,相当于删减了十分之一,剧情完整度没了 …… 就这样一波三折,定档三月时已经是无人在意了,票房和口碑都很凄惨。

《平原上的火焰》

影片改编自双雪涛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原上的摩西》

故事设定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东北,以那场轰轰烈烈的下岗潮为时代背景。

李斐(周冬雨 饰)想要转学,靠美术特长参加高考的时候,父亲李守廉下岗了。本就贫困的家庭,因此更加捉襟见肘。

邻居庄树(刘昊然 饰)的父亲庄德增也下岗了,但脑子活泛人脉广,靠贿赂厂长,日子过得红火。

庄树的母亲傅东心(梅婷 饰)是李斐的美术老师,对李斐一家多有关照,对丈夫庄德增却十分淡漠。

下岗潮把两家人推向不同的阶层,李斐和庄树看在眼里,各有想法。

李斐心心念念想要逃离这里去南方,她甚至买好了四张车票。

除了她和父亲的,另外两张是庄树和傅东心的。

想要庄树一起走,是因为他们青梅竹马,她对庄树怀有少女的情愫。

想要傅东心一起走,是因为 " 我喜欢你,我父亲也喜欢你 "。

影片前半部分,一直纠结于李斐想走,庄树要留。

两代人虽然话不多,但都辗转于各种关系中,呈现出疼痛文学的即视感,给人的最大观感就是:

暧昧。

父辈的暧昧是,傅东心和李守廉相爱,却因为家庭牵绊,没有突破道德防线。

子辈的暧昧是,李斐对庄树心有眷恋,庄树则游离在犯罪边缘,对什么事都不太关心。

如果看过原著,或者是看过剧版,看到电影的改编估计要吐血。

因为原著故事,显然要更厚重。

原著中,父辈的故事要追溯到那场文化浩劫。

李守廉古道热肠,对傅东心的父亲曾有关照,傅东心对他心存感激,这才和他走的近。

庄德增是导致傅东心父亲去世的凶手之一,傅东心得知真相之后,对他心存怨恨,不管他如何讨好,始终保持距离。

傅东心是走过特殊年代,承载着历史伤痕的人物缩影,在片中却被刻画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在道德和爱情的纠葛下,难以突破婚姻藩篱的人物形象。

我们能看到,这其中缺失了最重要的:

时代。

不敢触碰那个特殊的年代,勉强能够理解。

但在当下的时态,影片对于那场轰轰烈烈的东北下岗潮,依旧缺乏深入有力度的表达。

形容李守廉的落魄,就是他在集市卖东西被质疑是假货挨人打。

突显庄德增的来势,就是他贿赂厂长,贩卖机器,宣扬有钱就是大爷。

除此之外就是寥寥几句 " 我们从不迟到,凭什么辞退我们 "……

至于贯穿全片的出租车司机遇害案,改编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连环杀人案,是当时下岗背景下,社会动荡,人心惶惶,治安不稳的直观体现。

在片中,除了承担叙事功能,烘托悬疑氛围外,并未有任何关于时代和社会的映射。

时代背景有残缺,人物就没有根基。

特殊时代下发生的人和事,在背景不清,动机不明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像精神分裂一样,净干些莫名其妙的事儿。

两位主角,李斐和庄树的关系就很迷。

刚开始的呈现是,李斐在意庄树,庄树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李斐对他来说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

后来听说李斐要走了,他突然就开始劝她留下了,还试图亲吻她。

这其中的心路历程我们都不知晓,根本就不明白怎么就有了这么突然的情感羁绊。

焰火,整部电影的题眼,悲剧发生的导火索,在片中的呈现更是极其敷衍。

原著中是庄树要搬家了,李斐要送他 " 烟花 " 作为礼物。

影片中是李斐和庄树一起烤鱼,李斐说 " 我喜欢火 ",庄树说 " 我也喜欢 "。

庄树让李斐别去南方的时候,李斐问庄树敢不敢去玉米地放火,庄树说你敢我就敢。

就这样,俩中二少年约定平安夜去放火,简直是莫名其妙。

这行为动机和原著相比真就天壤之别。

至于放火引发的所有悲剧,巧合的时机 + 疯癫的人可以概括所有。

圣诞节当天。

李斐谎称肚子疼要外出,被父亲李守廉拉上了出租车。

刚好,司机是警察蒋不凡(袁弘 饰)伪装扮演。

刚好,蒋不凡闻到了李斐包里的汽油味,联想到了之前的案子。

刚好,蒋不凡认定李守廉是出租车案的凶手。

刚好,路过一辆大卡车,撞上了出租车。

刚好,李守廉趁机抢了蒋不凡的枪,扣动了扳机 ……

在这么多巧合下,每个人都像失智一般。

蒋不凡莽撞地把李守廉当成罪犯,糊涂的失去了生命。

李守廉发疯般对着蒋不凡开了枪,就此背上人命。

大车发疯一样撞上了出租车,李斐从此被截肢,跟随父亲隐去踪迹。

庄树在李守廉和李斐消失之后,莫名其妙就选择了当警察。

所有人都特别莫名其妙,没有什么清晰的动机,主打的就是丧失理智,疯癫不正常。

让人无语的还有孙天博

原著中,他虽然喜欢李斐,但至少发乎情,止于礼,还是个正常人。

在片中,他利用保护李斐父亲行踪,李斐需要找他打吗啡,和李斐产生了畸形的牵绊,日常咸猪手。

在看到李斐和庄树重逢亲吻后,他直接开车撞上了李斐和庄树的车,根本不管李斐的死活。

在庄树试图救助李斐的时候,他又一棍子打晕了庄树。

打晕之后呢?

带着李斐一走了之,掌掴、强暴 …… 彻头彻尾的疯批。

从一个温和守礼的人到被魔改的变态强奸犯。

从这个角色的改编就能看出来,影片有意把所有人都往失控的方向推。

不管是李守廉,李斐,孙天博还是警察,所有人都很疯。动不动就开枪,动不动就杀人,根本不计后果。

当然,疯也很正常,但前提是要说清楚为什么而疯,是什么导致一群人都在发疯。

脱离时代背景,弱化人物复杂性,只看着一群人杀来杀去,根本不会让人觉得同情,反而觉得作死,活该,早死早解脱。

那个特殊年代下,下岗的时代波澜让每个人毫无选择的宿命感,悲怆感就这样被淡化为单独个体毫无根由的失控发疯,实在是本末倒置。

原著题眼 " 摩西 ",代表着救赎,反抗和自由。

影片在潦草的背景,破碎的叙事,模糊的动机,失控的人群之外,也试图装深沉,上升主题。

傅东心曾对李斐说了一句," 只要心是诚的,海都会为你打开 ",这句话指的就是摩西的经历。

可是,没有交代傅东心的时代创伤,也没有交代傅东心在李斐身上的精神寄托,就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很是矫情造作。

傅东心还曾说过一句,李斐比她活的彻底,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想不明白李斐彻底到哪儿了?

明明到影片最后,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的差不多了,李斐纠结的竟然还是庄树平安夜那天到底有没有赴约。

大姐啊,这都什么生死关头了,纠结那么点虚无缥缈的感情还有意义吗?

影片竟然还特意给了个长镜头,显示庄树那天赴约了 ……

救命啊,这个真的那么重要吗?真的有人在意这个吗?

豆瓣评分 5.8,已经算是高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周冬雨 刘昊然 美术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