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频道
全部栏目

关注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让小导师带领同伴做实验,这所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再升级

文汇教育 2025-03-21 11:0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文汇报 王星
给科学教育做加法,加什么?怎么加?谁来加?
  • {{brTitle}}

在小学阶段,如何给科学教育做好加法,让孩子萌发更多科学的火花?

一年前,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在午间开出“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由年轻科学教师丁冯诚带领学生开展科学实验。一年过去,“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里不仅完成了119个各具特色的科学实验,还培育出了一批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小小丁”,他们走上讲台主动探究,模仿丁老师带领同伴们一起做实验。

今天中午,和丁老师一起登上讲台的,是五(2)班的“小小丁”徐翌宸。用一根吸管、一个保鲜袋和一卷胶带,有没有办法把满满一整盒书“顶翻”?第一次当上小老师的徐翌宸并不怯场,把吸管插入保鲜袋,用胶带缠住接口处,再把一整盒书压在保鲜袋上,然后对着吸管猛吹一口气,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面前的书盒真的被顶了起来。

这样有意思的科学实验场景,过去一年经常都会在蓬莱路二小上演。从起初的随机选择逐步发展到基于学生已有学习基础、认知规律以及国家课程标准的拓展延伸;实验的过程也从“老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步提升为在老师的带领下由学生自主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动手实践、验证猜想、举一反三。

给科学教育做加法,只能是老师们吗?有没有可能引导更多孩子走上讲台?蓬莱路二小校长余祯说,此次升级科学实验室,让丁老师一个人的科学实验室,变成“丁老师和小小丁的科学实验室”,不仅能够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希望借此能激发更多孩子主动探究实践,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每天也会在自己的视频号上发布科学小实验。看到蓬莱路二小实验桌前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倪闽景感触颇深:“做题目会有对错,但做实验不会。做实验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果没有做成功,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可能越‘错’越耐人寻味。你们每天坚持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就能发现一个科学小奥秘。那些大科学家,很多也都是从小实验做起的。”

栏目主编:樊丽萍 文字编辑: 题图来源: 图片来源: 图片编辑: 编辑邮箱: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 作者 {{name}}
    {{organizename}} {{departname}}
    {{detail}}
此文章不存在或已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