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剧档案
那天晚上,发生了一件让人背后发凉的事。
一辆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出租车门打开的那一刻,决定了她一生的走向。
他性侵了她。
她报警了,有证据、有证人,甚至有身体上的伤痕。警方说:" 证据不足。" 就因为对方不是普通人。
从那一刻起,她不是在维权,她是在挑战整个系统。
这是纪录片《黑箱日记》。讲的就是她这 8 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
一位日本女性记者伊藤诗织,独自一人对抗整个司法系统的真实经历。
她不是在演戏。她是亲历者。是主角,也是拍摄者。整部片子,没有特效,没有煽情对白,但却比任何一部悬疑片都压抑。
这部片子不光震撼,还拿到了不少重量级奖项。豆瓣评分高达 9.2,还入围了圣丹斯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多个纪录片大奖。
她本来有一条很正常的人生轨迹。
25 岁,刚入行的记者,带着对新闻行业的热情,给东京广播电视台驻华盛顿分局的局长发了一封求职邮件。
她没想到,这封邮件,会成为她噩梦的开始。
对方叫山口敬之,是电视台的高层,业界有名。他答应见她,说聊聊工作。
他们吃了顿饭。就是在那顿饭上,他在她的饮料里下了药。然后带她去了酒店。
当她醒过来时,已经躺在陌生的床上,身体疼得厉害,内衣不见了。
她慌了,试图挣扎逃走。但山口力气太大,一下又把她按回床上。她永远记得那天他脸上的笑,那种得意又猥琐的眼神。
她说,那一晚,他甚至把她的内衣藏了起来,说要留作 " 纪念 "。
事情发生后,她彻底崩溃了。
她开始恐慌、呕吐、睡不着觉,几天不敢出门。看到新闻画面里山口的脸,她会当场晕倒。
但她没有沉默。她去报警了。她不是只有一句 " 我被侵犯了 "。
她有身体伤痕、有 DNA 证据、甚至还有目击证人。出租车司机亲眼看到她醉得不省人事,被山口强行拖下车。
可警方说:" 证据不足。"说白了,就是不想立案。
她慢慢意识到,真正要面对的不是那个男人,而是整个系统。
山口不是什么普通人。他和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关系密切,是核心圈子的人物。
接下来的事,更让人心凉。
最早受理案件的警探被调岗了;本来批下来的逮捕令,在准备抓人的前一刻被 " 突然撤销 "。
她开记者会发声,媒体平台被全面控评、删稿;案件提交法院,竟被以 " 理由不足 " 驳回,不许上诉。
她不是没文化,不是没资源,她是个记者,逻辑清楚,敢说话,甚至敢在镜头前讲自己经历的细节。
可她依然斗不过那个 " 看不见的手 "。那普通人呢?
根据日本政府的官方统计,只有 4% 的强奸受害者选择报案,剩下的 96%,都选择了沉默。
不是因为她们不想说,而是说了,也没用。
因为这套系统,本就不打算为她们说话。
日本的强奸法已有 110 多年,至今没改多少。只承认 " 明显的暴力或威胁 " 才算强奸,不看 " 女性是否同意 "。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明显的暴力痕迹、没有反抗的录像,哪怕你已经被侵犯了,法律也很可能站不到你这边。
更荒唐的是,报案之后,你得一遍遍复述当晚的每个细节,甚至需要在假人模具上重演整个过程。
身体刚被伤害完,精神又得再受一遍折磨。正常人谁扛得住?更别说,社会大众根本不接受受害者发声。
她开记者会时,有人嘲讽她的穿着,说她扣子没扣好,是她自己 " 勾引 " 的。甚至还有女性给她写邮件骂她,骂她 " 不检点 ",说她 " 活该 "。
她的父母也劝她放弃,说:" 别搞这些,回来过普通人的生活。"
但这话她听不进去。
不是她不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是这个世界,已经不允许她过普通人的生活了。
好在,她不是一个人。
越来越多的女性站出来支持她。
有人陪她走进发布会现场,有人送她毛毯,有人在媒体前替她遮挡镜头。
她们站在她身边,给她构筑起了一道 " 人墙 "。这一刻,日本女性的 "Me Too" 运动终于爆发。
靠着这股力量,她坚持了下来。
8 年后,她终于胜诉了。
这是一场艰难的胜利,也是一场沉重的胜利。
因为胜诉之后,她赢得了正义,山口却什么事也没有。
他继续出现在媒体上,继续写稿;撤回逮捕令的高官升了职,当了警察厅长。
第一个处理案件、曾发 " 包养邀请 " 的警探,依然在东京警局。
那个后来站出来作证的酒店礼宾员,也没有被酒店辞退,跟他说的不一样。
她赢了,但只是纸面上的胜利。
整个制度、文化、舆论,对她的恶意没变。她的人生,被改写了。而那些该负责的人,一个也没倒下。
看完《黑箱日记》,心里堵得慌。
不是因为片子拍得多震撼,而是它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不敢眨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