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正紧张进行。70 岁的臧老伯因头晕伴腹痛持续超过 1 小时被紧急送往医院,入院时血压仅为 75/45 毫米汞柱,生命垂危。
CT 检查结果提示,臧老伯可能存在脾破裂,腹腔内已有大量积血,这是一例典型的腹腔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其死亡率高达 70%,情况凶险至极。
臧老伯在当地医院经过初步诊疗后,提示腹腔大量积液积血,病情危重,治疗棘手,家属要求立即转院。随着救护车的鸣笛声,臧老伯被送入上海十院急诊室。面对这位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的老人,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行动起来。对于腹腔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来说,每一秒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
在急诊抢救室,陈华国副主任医师、秦忠豪医生迅速指挥展开抢救工作。开放中心静脉,进行液体复苏,并输注红细胞和血浆以补充血容量,同时,完善增强 CT 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关键信息。
医院门急诊危重症救治平台立即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放射科、介入治疗团队、普外科专家组、输血科团队、麻醉、重症团队等多个学科专家团队迅速集结,共同商讨救治方案。
放射科赵炳辉主任及介入治疗团队详细阅片后,认为大出血的 " 祸首 " 可能并非脾脏破裂,或许合并腹腔干夹层,这一情况使得介入治疗风险较高。因此,建议优先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做好介入治疗的备选方案。
接力棒交到外科医生手中,普外科专家组组长李俊主任带领团队对患者病情作全面评估。尽管患者高龄且长期房颤,入院时凝血功能异常,急诊手术难度大,但李俊团队不畏挑战,制定了 " 开腹探查 + 损伤控制性手术 " 的救治方案。
输血科团队全力保障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供血需求,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麻醉重症团队则负责维持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为手术保驾护航。
经过紧张的手术探查,医生们发现臧老伯腹腔内有大量不凝血,约 2000 毫升,出血部位并非最初怀疑的脾脏或腹腔干,而是胃大弯网膜弓血管自发性出血。" 犯罪 " 血管找到,立即行病损切除手术,成功止血。
术后,臧老伯转至重症医学科接受后续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保护治疗。在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病情逐渐稳定,最终顺利脱离生命危险并出院。
此次成功救治,展现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 急诊平台 - 介入止血 - 外科手术 - 重症监护 " 多位一体救治体系的先进性。绿色通道平均响应时间小于 8 分钟,多学科联合决策系统实现 " 零时差 " 会诊,智能预警平台覆盖 98% 急危重症病种。高效救治流程和先进医疗设备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救治时间。为更好地为上海北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急诊急救医疗卫生服务,医院将继续努力优化救治体系、提升救治水平,将沪北生命驿站打造得更坚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