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昨天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 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许多真正有科技含量的企业难以满足现有的上市标准。" 中科创星合伙人李浩如此表示。

他认为,资本市场的变化对硬科技投资环境的影响是正面的。硬科技投资环境和投资过程与过去相比有很大进步,但与未来的发展需求和竞争需求相比,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有很优秀的大模型企业,但没有将其更好地推向二级市场。

他认为,让优秀科技企业上市是最好的金融支持方式。

3 月 28 日晚,李浩在西安市曲率引擎硬科技企业社区接受经济观察报的采访。

中科创星是专注于 " 硬科技 " 的早期投资机构。截至 2024 年底,中科创星投资孵化的企业数量超过 500 家,管理基金规模超 120 亿元。作为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长期从事硬科技投资孵化工作,参与发起专注于 " 硬科技 " 的早期风险基金、创建 " 硬科技冠军营 ",也联合发起了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光电子先导院,搭建科技创业孵化生态体系。

从十年前至今,李浩愈发深刻地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一场漫长的长跑,而耐心资本始终是这场长跑的坚实陪伴者。

呼吁金融支持科技

3 月 6 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 " 科技板 ",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这一利好政策让长期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深耕的李浩倍受鼓舞。

在他看来,政策对风险投资的关注,旨在推动未来产业和科技创新的发展。风险投资作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与耐心,因此,与之相匹配的金融属性也应具备长期性和耐心。这种长期投资策略有助于解决科技创新企业在成长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李浩认为,中国硬科技投资不是过剩或有泡沫,而是不足,因为真正能给科技创业者提供耐心资金、赋能并帮助他们成功、成长的投资机构和资本太少,数量远远不够。应当推动更多新质生产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加大资金等各类要素供给。

对于当下创投圈面临退出难的问题,李浩表示,许多创投机构主要依赖二级市场上市作为退出渠道,因此 IPO(首次公开发行)节奏变化等情况对其退出策略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作为一家专注于早期投资的机构,中科创星的投资策略有所不同。中科创星通常参与项目的种子轮或天使轮投资,因此企业上市节奏对中科创星的影响相对有限。中科创星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后至上市前的估值增长,而非单纯地依赖上市退出。

" 尽管近两年 IPO 节奏放缓,我们认为投资步伐可以保持甚至加快。我们对五六年后的上市政策持乐观态度,并相信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将不断向好。基于这些判断,我们依然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专注于挖掘具有长期潜力的项目。" 李浩称。

聚焦颠覆式创新

从投资领域来看,中科创星聚焦于投资具有颠覆式创新的项目。

李浩更关注的是具有颠覆式创新的项目。他认为,这种创新模式着眼于未来产业,致力于在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布局。中科创星通过在技术的关键节点上进行一系列布局,找到并培育具有潜力的未来产业冠军企业。因此,中科创星的项目来源往往集中在研发机构,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在下一代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上有深厚积累。

谈及与 CVC(企业风险投资)投资的不同,李浩认为,创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改良式创新或渐进式创新,另一种是颠覆式创新或破坏性创新。在 CVC 领域,投资的项目大多是改良式或渐进式创新。这些投资通常聚焦于在现有产业中寻找能够提升效率、改善环境并增强竞争力的项目。这种创新模式能够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实现稳步提升,通过优化流程、改进技术或拓展市场来实现增长。

" 与 CVC 相比,我们的投资策略既有优势也有劣势。CVC 的项目通常更贴近产业,能够更快地实现收入增长和利润提升。相比之下,颠覆式创新项目需要更长的培育时间,需要投资者更具耐心,投入更多时间,并且面临的风险也更大。然而,一旦这些颠覆式创新项目取得成功,它们所带来的回报率和潜在收益也将远超传统项目。" 李浩称。

李浩坚信,只有被投企业成功,中科创星的一切工作才有价值。因此,李浩称,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中科创星必须挑选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 " 种子 "。一旦选定了项目,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成长,不再考虑其他事情。

" 唯一的出路 "

" 帮助被投企业成功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只要被投企业成功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反之,如果不成功,所有的事情都是错的。" 李浩说。

李浩指出,科学家创业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部分投资者期望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回报,认为仅凭资金投入,科学家便能在两三年内实现商业成功,然而这种想法并不符合实际。科学家创业具有显著的优势,例如他们往往怀揣着改变世界的热忱,希望通过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然而,他们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商业经验方面相对欠缺。

他认为,随着科技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的不断完善,未来或许能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很多科学家可以将专利技术转让给科技型企业,让企业来负责产业化,而科学家则专注于从 "0" 到 "1" 的创新工作。然而,从当前状态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可能还需要以十年、二十年为单位,甚至更久的时间。

李浩认为,从事风险投资,向科技初创企业提供资金仅仅是风险的起点;盈利只是投资的结果,更为关键的是要确保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助力企业实现成功发展。从本质上看,风险投资的最终归宿是资源配置。这一过程考验的是投资者的判断力和甄别能力,需要对资源进行精准地选择与判断。

" 硬科技投资虽前期投入较大,但其潜在收益极为可观。从科技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硬件与软件的协同进步都催生了新的业态,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以个人电脑的普及为例,其推动了微软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进而带动了整个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随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重塑了全球商业格局,创造了无数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如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亦是如此。" 李浩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科创星 资本市场 科技创新 合伙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