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 , 抽取饼干、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调味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产品、糕点、酒类、冷冻饮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产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糖果制品、特殊膳食食品和饮料等 25 大类食品 , 检出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蜂产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和饮料等 13 大类食品中 39 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铜绿假单胞菌、恩诺沙星、草甘膦、五氯酚酸钠 ( 以五氯酚计 ) 、镉 ( 以 Cd 计 ) 、安赛蜜、糖精钠 ( 以糖精计 ) 、甜蜜素 ( 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 )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 以脱氢乙酸计 ) 、柠檬黄、日落黄、山梨酸及其钾盐 ( 以山梨酸计 ) 、二氧化硫残留量、酸价 ( 以脂肪计 ) 、过氧化值 ( 以脂肪计 ) 等。
抽检详情
部分不合格检验项目小知识
一、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不是致病菌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的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 — 2011)中规定,蜂蜜中菌落总数的最大限量值为 1000CFU/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GB 2726 — 2016)中规定,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类除外)中同一批次产品 5 个样品中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 105CFU/g,且最多允许 2 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 104CFU/g。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饮)具》(GB 14934 — 2016)中规定,消毒餐(饮)具不得检出大肠菌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GB 2714 — 2015)中规定,酱腌菜中同一批次产品 5 个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 103CFU/g,且最多允许 2 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 10CFU/g。
三、霉菌
霉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失去食品的食用价值,并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 — 2014)中规定,烘炒工艺加工的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的最大限量值为 25CFU/g。野生山核桃仁中霉菌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包装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还可能与产品储运条件不当有关。
四、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 — 2014)中规定,包装饮用水中同一批次产品 5 个样品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不得检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数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也可能是企业对环境卫生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操作不够规范,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特别声明】:本篇内容所采用的消息均源自权威官方网站。如相关抽检结果、数据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实及认定后确认有变更事实的,请及时联系本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