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以穿越周期、向新而行的姿态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着中国科创新叙事、中国制造新范式,并释放了诸多关键信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特别策划推出《解码粤经济》专题报道,深入剖析关键经济数据中的 " 广东密码 ",洞察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与新方位。敬请关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广州报道
广东,俨然成为了科技产业最新成果全球首发亮相的重要舞台。
3 月 28 日,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正式批准发出,亿航智能成为全球首个集齐 " 四证 "、具备无人驾驶载人 eVTOL 完整商业运营资质的公司;3 月 25 日,全球首款 30 寸以上的视频电子纸显示屏在广州南沙发布,标志着大尺寸彩色电子纸从静态显示正式迈入动态显示时代;3 月 17 日,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个电动车全域千伏架构,多项技术指标刷新全球之最。
更具代表性的是机器人产业。
今年以来,广东机器人 " 七剑客 " 可谓是新招、高招甚至绝招频出,不断以 " 空翻 "" 奔跑 " 等姿态展露身手,轮番掀起行业热潮。例如,众擎机器人实现了全球首例平地起身前空翻、越疆科技发布了全球首款灵巧操作 + 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乐聚机器人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 5G-A 技术的人形机器人。
上述案例覆盖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等科技产业,观察人士也将其形象地概括为 " 全球首发的广东时刻 ",并认为 " 首发经济 " 折射出广东科技产业的活力与势能。广东今年 1-2 月的经济数据也提供了印证:全省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 50.9%、31.1%、26.0%、92.7%。
这些硬核 " 首发 " 集中在广东涌现,并非偶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发现,一方面,当前诸多科技产业加速迈向转化期、落地期乃至变现期;另一方面,广东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超级场景、超级市场和超级网络,正叠加构成了一个高效支撑科创产业 " 首发现象 " 井喷的创新生态,并以 " 广东速度 " 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落地。
观察人士进一步认为,从科技产业 " 首发现象 " 来看,广东的 " 技术突破 - 场景落地 - 产业发展 " 链路正加快走通,这不仅是广东加快凝练产业发展新势能的关键,也有利于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从单点开花到多点爆发
" 首发经济 " 正被政产学研各界关注。知名经济学家朱克力在其著作中认为,这是一种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涵盖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
广东无疑是观察科技产业 " 首发经济 " 的绝佳窗口。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介绍,此次发布的全球首款 30 寸以上的视频电子纸显示屏,突破了传统电子纸在动态显示上的技术瓶颈,能仅对画面局部区域进行动态刷新,并控制大屏分屏同步显示,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刷新效率。相比于传统 LCD 或 OLED 屏幕,这款电子纸显示功耗低,适合长期在户外使用。
这块电子纸屏幕的创新恰是 " 广东制造 " 跃迁 " 广东智造 " 的缩影。2024 年,广东全省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 2065.2 亿元,同比增长 7.9%。从重塑家居场景的 8K 智能终端,到改写移动设备形态的柔性折叠屏,再到构建元宇宙入口的 XR 设备,广东显示产业的诸多新产品、新技术 " 首发 ",正多维度渗透并重塑生活、生产场景。
这种趋势也在具身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等产业中涌现,不少企业正将首发新技术量产为爆款新产品,加快迈向创新转化期、落地期乃至变现期。
以机器人为例,自去年 10 月推出全球首个拟人直膝步态人形机器人后,仅隔四个月,众擎机器人再度以全球首例平地起身前空翻特技点燃市场。随后,教育、娱乐、医疗等不同领域的合作意向接踵而来,创始人兼 CEO 赵同阳接订单接到 " 手软 "。
同时,在全球首次将群体智能技术引入人形机器人实现多机协同作业的优必选也提出,今年目标是生产约 1000 台人形机器人,全部进入客户的真实场景采集更多数据。
通过 " 首发 " 加快从核心突围走向集成质变的还有新能源产业。
3 月 17 日,比亚迪发布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 e 平台,推出了闪充电池、3 万转电机及新一代碳化硅功率芯片,刷新多项全球量产技术纪录。据悉,搭载 " 闪充电池 " 的车型可实现闪充 5 分钟畅行 400 公里。比亚迪还宣布同步启动兆瓦闪充网络布局,在未来几年内布局 4000 座闪充站,首批 500 座充电站将于 4 月初启用。
随着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的成长裂变形成共振,广东科技产业的 " 首发逻辑 ",从单纯创新的技术参数领跑,转向对技术标准、场景范式、生态话语等多个维度的领跑,从而实现不断进阶、进化。
这种产业进化现象在低空经济领域尤为明显。
小鹏汇天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 " 陆地航母 ",通过路空一体化交通网络重构,率先实现低空与地面交通的场景融合。去年 10 月,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式投建,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称,预计在今年 8 月落地第一台样车,预计年产能达 1 万台,并将在 2026 年进行该飞行汽车的量产交付。
此外,亿航智能作为全球首家集齐适航证、生产证、运营证、经营证 " 四证 " 的 eVTOL 企业,已经可在获得批准的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进入商业变现。这不仅标志着其技术路线已获得监管认可,更将广东在全空间无人体系中的空域管理经验转化为为全球行业准入门槛。
小鹏汇天和亿航智能在场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双重突破,正为广东抢占低空经济全球话语权提供战略支点。
一组最新的专利与技术交易数据显示,2024 年广东全省专利授权总量 69.26 万件,居全国首位。截至 2024 年末,广东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 79.23 万件;2024 年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 47630 项;技术合同成交额 2845.47 亿元。
对广东而言,这组数据不仅显示出创新能力,也表明 " 首发经济 " 的持续爆发拥有厚实基础和强劲势能。
" 首发经济 " 广东密码
为何广东能成为科技企业新产品、新技术 " 首发 " 的重要舞台?
这背后的关键是广东对应用场景的先知先觉和率先卡位。例如,电子纸瞄准碳中和下对低功耗、高刷新率户外显示设备刚需;具身智能直击人口结构变迁带来的生产力重构;超级 e 平台对充电效率的极致追求,则是破题电动汽车普及进程中 " 里程焦虑 "。
这种由市场驱动、场景反推的创新链路,使广东智造始终锚定真实需求,每个 " 首发 " 都精准嵌入产业肌理。
自 2023 年以来,广东先后遴选发布了 4 批次 149 个应用场景机会项目,促成 90 多个应用场景创新项目落地。
场景广度有助于反哺创新深度,新技术能否落地最终要回到市场中加以验证。得益于 1.5 亿实时在粤人口构成的超级市场,广东企业能精准捕捉行情快速迭代,而背靠珠三角完备成熟的产业链,快速找到产业 " 搭子 " 也成为企业 " 爆款 " 落地的捷径。
奥翼电子纸通过快速调配材料、加工、检测、物流全链条资源,让新品发布即量产、两个月上市。
" 依托新能源汽车完善的供应链,小鹏汇天 60% — 70% 的零配件可以在珠三角找到。" 赵德力表示。
在深圳,1 小时通勤圈可配齐一部手机 95% 的零部件,半径 10 公里内基本可完成机器人从设计到量产闭环;在广州,芯片一条街上的上下游环节无缝衔接;在东莞,2 小时车程可为 34 个工业门类的 6 万多种产品找到零部件。
广东拥有 31 个制造业大类,集聚了 9 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 15 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突破,塑造 " 传统产业筑基 - 新兴赛道突围 " 的立体化创新矩阵。
一组 2024 年的数据更能直观展示 " 广东智造 " 的实力:新能源汽车产量 361.78 万辆,占全国 1/4;民用无人机产量 693.69 万架,增速高达 74.2%;工业机器人产量 24.68 万台(套),连续 5 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近乎每 2 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来自广东。
" 上午有想法,下午见样机 " 的 " 广东速度 " 是企业能够将创新构想快速具象化为 " 首个 "" 首台 " 的底气之一。这种 " 创新需求即时响应 " 的生态,一方面让广东企业得以持续刷新世界纪录,另一方面则激励广东企业不断冲击全球科创无人区。
正如肯綮科技创始人余运波所言,在珠三角扩产能,有无数的资源可以帮你," 不怕你造不出来,就怕你没有订单!"
不过,在追求快速创新的同时,广东亦为 " 慢科技 " 保留了生长空间,这是广东 " 长期主义 " 的一面。陈宇曾说过,一项新型显示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一般要 20 年到 30 年。在 " 赛伦纸 " 问世之后九年,奥翼才创下了又一个标杆。
肯綮科技也用十年时间优化 100 代产品,最终才将外骨骼机器的重量和价格压缩到与一台笔记本电脑相近。
这种 " 长期主义 " 的战略定力源自广东独特的创新生态与制度保障。
广东全省现有全职在粤工作的两院院士超 150 人,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 5000 人,研发人员超 135 万人,这些科创人才与 875 家上市公司、约 7.7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构成了 " 科学家 - 工程师 - 企业家 " 多向赋能广东科技创新首发经济的 " 超级网络 ",加速打通从 " 技术突破 - 场景落地 - 产业发展 " 的转化链路。
今年初发布的《广东印发加快应用场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行动方案》提到,预计到 2027 年,全省将累计建成 10 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创新试验区,每年促进在省内实现首用首试新技术新产品不少于 100 项,每年引进科技型企业不少于 100 家。
当 " 广东速度 " 与 " 长期主义 " 形成共振,在 " 超级场景 "" 超级市场 "" 超级网络 " 的三重引力下,科技独角兽 " 东南飞 " 成为新趋势,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抖音集团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布局广东,进一步充实广东科技产业 " 首发经济 " 的 " 弹药库 "。
而对企业自身而言,随着产业要素深度耦合," 首发优势 " 逐步成为能力标配,但更进一步的较量或在行业标准与技术壁垒 " 深水区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