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延川大街,春雪消融。晨光中,有市民手捧鲜花,在一尊塑像前驻足默立。塑像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仍在用生命捍卫着这座城。
这座塑像的主人公叫何延川,1912 年,他出生在阿城县何家窝棚屯(今阿城区新利街道延川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何延川的祖父何振玉,在 1900 年沙俄进犯东北时,曾招募乡勇共抗沙俄。何延川上学前,母亲就常给他讲古代英雄的故事,受家庭影响,爱国的种子悄悄种进他的心田。
1928 年,何延川考入 " 省立第一中学 "(现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同年,他参加了哈市各校学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修筑铁路的斗争," 绝不能让日本人的铁路碾过我们的土地 " ……呐喊声响彻校园。当何延川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受尽酷刑时,母亲当年讲述的一个个英雄故事回响在耳边。
出狱后,何延川到北平读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 年,他受党组织委派回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后又到冀北抗日根据地工作,其间,经历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5 年抗战胜利后,何延川带领同志们回到阿城。他敢于决断、胆大心细,未动一兵一卒便接管了阿城政权,又接连夺取了宾县、延寿、一面坡、珠河、方正等地的政权,并指挥部队攻打五常。经过激烈战斗,部队最终占领了五常,并为解放哈尔滨作出贡献。
由于多年转战南北,长期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生活,何延川积劳成疾,于 1946 年逝世。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何延川烈士,当时的阿城县人民政府决定把阿城最古老的正大街改名为延川大街。
如今,这条 3600 米的长街,恰似摊开的历史长卷,每一个路牌都像勋章,每一块砖石都记得:这里曾有一个少年,用生命践行了对故乡的承诺;这里永远有个守望者,在川流不息的人间烟火里,含笑注视着他深爱的土地。
往期回顾:
【青史耀长街】尚志大街:英雄之名铸就红色长卷,见证冰城百年蝶变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李鑫雨 记者:康福柱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