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04-07
“济南首富”瞄准港股IPO,天岳先进12寸碳化硅“军备竞赛”开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秦楠

来源 | 博望财经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智驾以外,还有一个领域对汽车的影响极大。那就是第三代半导体器件。

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首先能直接提升车辆加速性能,以特斯拉 Model 3 和小米 su7ultra 为例,其碳化硅逆变器的应用使 0-100 km/h 加速时间缩短至 2 秒左右,

其次,碳化硅能间接提升汽车性能,因为轻量化和功率的提高,碳化硅功率组件体积缩减至传统硅基器件的十分之一,并减少约 35% 的散热组件用量。据英飞凌实验室数据,碳化硅电驱系统整体损耗较硅基方案降低 83.7%,每百公里电能消耗减少 1.2-2.1 kWh。

第三,碳化硅的高温工况稳定,材料在 600 ℃高温环境下仍保持稳定工作特性,相较硅基器件 150 ℃的温度阈值具有显著优势。

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中,碳化硅衬底龙头天岳先进,正是这一赛道的核心企业。

从 2022 年初在科创板上市以来,天岳先进虽然也有产能不断扩张,2024 年实现盈利,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等高光时刻,但也经历了业绩巨亏、股价破发、衬底价格下降等一系列挑战。

最近,天岳先进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正式冲刺港股 IPO。对创始人宗艳民这个济南首富来说,当下正经历着第二次跳跃的挑战。

从破发到世界第二

二十多年前,山东大学蒋民华院士组建了碳化硅技术攻关团队,突破 N 型与半绝缘碳化硅体块单晶生长及加工核心技术,并研制出碳化硅单晶炉设备,实现从晶体生长装备制造、单晶制备、衬底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国产化验证。当前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体系,几乎均发轫于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

2011 年 5 月蒋民华院士逝世后,从当时看碳化硅半导体技术产业化风险较高,鲜有企业愿意承接相关研发工作,致使该课题研究一度停滞。

这个时候,宗艳民果断完成山东大学碳化硅材料技术的产权受让,宗艳民前瞻性预判碳化硅半导体技术的战略价值,看准了碳化硅衬底在电动汽车的电机驱动器、车载充电器等领域,大幅减少能量损耗,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中的产业潜力。

2015 年,天岳先进在国内率先实现 4 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经数年发展形成半绝缘型与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双轨并进的产品格局。

前者主要应用于微波射频器件制造,服务于信息通信、雷达探测等领域;后者则用于制备 MOSFET、IGBT 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赋能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及智能电网等产业。

后来,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在射频芯片领域的应用突破引起华为公司关注。2019 年 8 月,天岳先进首轮对外融资即获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注资。

2021 年,该企业成功实现 6 英寸碳化硅衬底规模化量产,至 2023 年完成 8 英寸产品量产技术突破,并于 2024 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 12 英寸碳化硅衬底产品。

2022 年 1 月,天岳先进作为碳化硅衬底领域首家上市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发行定价 82.79 元 / 股,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然而市场反应未达预期,上市首日即现破发,此后四个月内股价持续震荡下行,最低探至 41 元 / 股区间,市值累计缩水逾百亿元。此后相当长时期内,公司股价始终未能回归发行价上方。

这一市场表现与其业绩的大幅波动存在密切关联。

上市前披露的 2021 年度报告显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4.9 亿元,同比增长 16.25%;净利润达 8995 万元,同比增幅 114%,呈现双增长态势。

但上市首年即出现业绩反转,2022 年度营收降至 4.17 亿元,同比下滑 15.56%;净亏损 1.76 亿元,同比降幅达 295.31%。直至 2023 年经营数据出现转机,营收 12.51 亿元实现 199.9% 的同比增幅,但净亏损仍维持在 4572 万元。

公司向外界回应业绩变脸是主因时上海临港工厂投产延期:原计划 2021 年底投产的 30 万片年产能,因设备调试与疫情拖累,至 2022 年末产能利用率不足 40%。

同时,其原本的 IPO 资金的募资使用争议进一步削弱投资者信心。根据财报,超募资金中 7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5400 万元用于股份回购,被质疑偏离 " 研发与扩产 " 的募资初衷。

在经历一系列曲折过程之后,2024 年天岳先进财务数据改善,营收规模攀升至 17.68 亿元,同比增长 41.37%;实现净利润 1.8 亿元,同比增幅 125.3%,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港股招股文件披露,2024 年前三季度 1.43 亿元净利润中,包含政府补助、汇兑收益及资产处置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合计约 5745.6 万元,占净利润比重超 40%,表明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待提升。

企业于招股书中特别提示:" 无法保证未来期间能够维持历史增速水平。"

行业竞争态势亦不容乐观,2022 至 2024 年前三季度,碳化硅衬底产品平均售价由 5110 元 / 片降至 4185 元 / 片,累计跌幅逾 18%,价格竞争日趋白热化。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显示,按 2023 年度碳化硅衬底销售收入统计,天岳先进以 14.8% 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行业第二位。

碳化硅军备竞赛开启

截至 2024 年,天岳先进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489 项,在碳化硅晶体缺陷密度控制、金刚石线多段张力调控技术、单片材料利用率优化、第四代长晶炉(TY-4000)研发及全自动检测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领域均实现重大突破。

2023 年 6 月,公司全球率先发布 8 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其液相法 P 型衬底工艺的量产突破使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同步研发的 12 英寸衬底采用应力缓冲层创新设计,有效攻克大尺寸晶圆翘曲技术难题。2024 年,天岳衬底产品通过英飞凌车载级认证,作为核心材料进入梅赛德斯 - 奔驰 800V 高压平台供应链体系,首期订单金额达 2.3 亿元人民币。

伴随上海临港生产基地产能释放,2024 年公司实现 41 万片 / 年的衬底产能规模,推动营收同比增幅达 41.37%,其中海外订单占比突破 40%,欧洲市场销售溢价较国内高出 15%-20%。

然而在亮眼数据的背后,企业财报亦揭示出多重挑战。首要问题体现为盈利质量亟待提升,在剔除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后,核心业务净利润率仅维持 7.2% 水平,较国际龙头 Wolfspeed 存在逾 10 个百分点的差距。

其次,短期债务压力显著加剧:短期借款规模激增至 9.8 亿元,流动比率由 10.6 骤降至 2.1,速动比率 1.3 的指标已逼近偿债能力警戒阈值。

再者,研发投入强度呈现收缩态势:2024 年研发费用支出 9500 万元,占营收比重 7.4%,较 2022 年 30.6% 的投入水平大幅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行业龙头 Wolfspeed 的研发投入规模为其 10 倍以上。在技术追赶的关键阶段,特别是 12 英寸衬底的持续研发需要高强度资金支持,研发投入的缩减可能对长期竞争力形成制约。

产品结构方面,公司在 5G 基站射频器件与卫星通信半绝缘型衬底领域保持优势,2024 年全球市占率达 18% 并连续四年稳居前三。但市场空间更广阔的导电型衬底领域,其 6 英寸产品良率稳定在 55%,8 英寸量产良率仅 40%,较 Wolfspeed 等国际领先企业仍存提升空间。

基于上述背景,2024 年 12 月公司战略调整融资路径,终止 A 股定增计划转战港股 IPO,拟募集资金 30 亿港元。鉴于当前 A 股上市排队周期与港股相比,后者具备更为高效的上市节奏。

根据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将按 6:2:2 比例分配:60% 用于上海临港二期扩产项目,目标建成 50 万片 / 年 8 英寸衬底产能;20% 投入 12 英寸衬底研发;剩余 20% 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此战略调整映射出全球碳化硅衬底三强竞争的加剧态势。市场数据显示,Wolfspeed 维持 22.5% 的全球市占率,其 8 英寸衬底已实现量产,并规划建设 600 万片 / 年产能体系。天岳先进虽以 14.8% 市占率位居次席,且 8 英寸量产成本较 Wolfspeed 低 15%,更于 2024 年全球首发 12 英寸样品,但技术竞赛已进入关键阶段。

现阶段竞争焦点集中于 12 英寸衬底研发进度:天岳先进 2024 年 11 月公布的样品单片晶圆可产出芯片数量较 8 英寸提升 30%,规划 2027 年实现量产并控制成本至 800 美元 / 片。而 Wolfspeed 宣布 2026 年量产时间表,并设定较天岳低 15% 的成本目标,形成直接技术对标。

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港股募资顺利到位,临港二期达产后形成 60 万片 / 年 8 英寸产能,但随着 Wolfspeed 同步扩产,行业预测至 2027 年全球碳化硅产能可能面临过剩风险,届时价格竞争或将加剧,这对天岳先进成本控制能力构成严峻考验。

结语

除了传统的汽车功率半导体和半绝缘型之外,碳化硅在当前火热的 AI 眼镜市场也有用武之地。

天岳先进的 12 英寸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凭借 2.7 的高折射率,显著扩大了 AR 眼镜的视场角,同时单片波导重量可低至 3 克,解决了传统树脂或玻璃材料导致的设备笨重问题。

例如 Meta 的 Orion AR 眼镜采用碳化硅光波导后,实现了更优的显示效果与佩戴舒适性。12 英寸出片率提升后,光波导 BOM 成本(占眼镜总成本 40%)有望从千元级降至百元级。

而这一市场未来的市场预期,到 2030 年有望超 6000 万副,天岳先进的碳化硅衬底有望撬动千亿级市场,成为 AI 终端创新的核心受益者。

所以,天岳先进不管是半绝缘型、绝缘性还是 AI 眼镜中,12 英寸的军备竞赛已经至关重要。

碳化硅未来的 " 黄金十年,对天岳先进来说 " 既是机遇,也是试炼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半导体 济南 港股 ip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