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本网原创

巧手捏寒燕 非遗绽芳华

mmexport1743647230187.jpg
寒燕制作中
mmexport1743647232117.jpg
展示作品

  本网讯(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郝儒冰 通讯员 杨佩佩)清明将至,在北方有一项传承千年的节气习俗——捏寒燕。4月2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万通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这份古老的春之记忆带进贾秀梅家庭实践站,10多名塔利村妇女以面团为媒,捏出了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当日,贾秀梅早早备好了菠菜汁、胡萝卜泥等天然染料,这位塔利村非遗传承人双手翻飞间,一团白面便化作振翅欲飞的燕子,用花椒籽点睛后更加灵动。“寒燕要捏出神韵,得先读懂春天的语言。”贾秀梅边示范边讲解,村民们围坐成圈,指尖揉捏的不只是面团,更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一位村民将面团搓成柳条状,用剪刀压出羽毛纹路,一位村民用木梳在鸟腹压出整齐的褶子,仿佛能听见啾啾啼鸣……“看这只歪脑袋的寒燕,多像在啄春泥!”大家一边忙碌,一边称赞点评着彼此的作品。

  出锅后的寒燕被串上红绳,有的挂在孩子衣襟上,有的被拼成“春”字挂在家庭实践站门口,引得大家驻足拍照。

  万通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对记者说,选择家庭实践站作为活动举办地,正是要让非遗传承“回归生活场景”。这些承载着春意的面塑,还将被送往塔利村孤寡老人家中,让传统民俗在现代村居延续温度。正如贾秀梅所说:“每只寒燕都是会飞的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故事永远有人倾听。”

编辑:何娟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