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张家口跑出一个未来独角兽:京西智行获得 5 亿元战略投资。
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磁流变悬架量产的企业,京西智行技术源自 2009 年首钢等企业对德尔福底盘业务的收购。其第四代 MagneRide 技术已实现 100% 国产化,响应速度达 1 毫秒,较传统液压悬架提升 200 倍。
磁流变悬架是一种 " 智能减震 " 技术,通过在减震器内注入含磁性颗粒的特殊液体(磁流变液),通电后 1 毫秒内就能让液体变稠或变稀,实现过减速带不颠簸、过弯不侧倾的效果。目前该技术已搭载蔚来 ET9 等车型,并获国内某头部车企 60 万辆 EMB 订单。
我们来看看,这个赛道隐藏了哪些超级机会?
01
京西智行是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磁流变悬架量产能力的企业,产品涵盖智能全主动悬架、空气悬架(AeroRide)及线控制动系统(EMB),主要客户是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解决的痛点是:传统液压悬架响应延迟(毫秒级优化至 1 毫秒内)、L4 级自动驾驶对制动冗余。
它的前身是京西重工—— 2009 年,由首钢等企业收购德尔福底盘业务而来。创始团队由德尔福技术骨干组成。
图注:京西智能发展轨迹
京西智能瞄准的市场机会是:传统底盘依赖液压和机械控制,存在响应慢(液压阀调节需 200 毫秒)、维护成本高等痛点。京西重工提出以磁流变液智能调节技术(利用磁场实时改变液体粘度,实现 1 毫秒级响应)等颠覆行业,打破外资技术垄断。
目前,其产品(磁流变悬架)已经搭载至蔚来 ET9、理想 L9 等旗舰车型;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获国内某头部车企 60 万辆定点订单。
2023 年,其线控制动业务同比增长 60%,深汕工厂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 50 亿元。
02
京西智能所处的赛道是:汽车悬架系统行业。其技术演进路线本质是:机械控制向电子控制的革命性跨越。
1、液压悬架(200ms 级响应)
作为传统机械方案,液压系统通过油液流动调节阻尼,受限于液压阀机械动作和油液黏滞阻力,响应延迟达 200 毫秒。这导致过减速带时 " 先颠簸后调节 " 的被动状态,乘员能明显感知车身晃动。
2、空气悬架(50ms 级响应)
特斯拉等车企推动的 " 空气弹簧 +CDC 电磁阀 " 方案,通过电信号控制气泵和电磁阀,响应速度提升至 50ms。但受限于气体压缩特性和阀体机械结构,调整精度仍有限,连续颠簸时会出现 " 追赶式调节 "。
3、磁流变悬架(1ms 级响应)
京西智行等企业突破的磁流变技术,利用磁场改变磁流变液分子链结构,实现无机械介入的瞬时调节。其响应速度达 1ms(每秒 1000 次调节),比人眨眼快 50 倍。例如蔚来 ET9 过减速带时,系统在轮胎接触障碍前已完成 200 次主动调节,实现 " 魔毯效应 "。
03
磁流变悬架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向成熟早期过渡的关键节点。
从产业特征看,国内形成完整产业链(磁流变液、减震器、控制算法),京西、科亿国际等企业主导,CR5(前 5 名玩家的份额总和)超 60%。
在市场渗透率上,该技术已经从百万豪车(法拉利 / 兰博基尼)下探至 30 万元级新能源车(蔚来 ET9、理想 L9),预计 2030 年渗透率超 40%。头部车企订单已覆盖 25 万级车型,并向 15 万级市场延伸。
预计 2026 年之后,该技术将下探至 10 万级车型。
总体而言,智能悬架技术正从机械控制向 AI 驱动的全域线控加速演进。核心路线依托 300 亿公里路况数据训练 AI 模型,通过激光雷达 / 摄像头实现 150 米道路预瞄,结合 48V 电控架构在颠簸前 0.5 秒主动调节阻尼(响应时间≤ 1ms)。
而其中,磁流变悬架凭借毫秒级响应和国产化突破(成本降 30%)成为主流,与空气弹簧、CDC 减震器形成三大技术分支。
2024 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超 1100 万辆,智能底盘市场规模突破 1200 亿元,年增速 38%。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