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回头再看,2023 年或许是涪陵榨菜重要的转折之年。
这一年,执掌涪陵 23 年之久的周斌全正式离任,公司也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业绩双降,股价从高位暴跌近 70%,市值蒸发超过 300 亿。
23 年的任期中,周斌全把涪陵打造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榨菜品牌,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作为 A 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酱腌菜上市公司,涪陵榨菜股价一度暴涨超过 20 倍,被市场称为 " 榨菜茅 ",与诸多消费行业龙头企业一样,被视为中国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
周斌全的卸任,似乎成为涪陵乃至榨菜行业告别黄金时代的象征,继任者似乎很难重现 " 榨菜茅 " 昔日的高速增长了。
01
业绩失速
2023 年 12 月,涪陵榨菜完成了 20 多年来的首次换帅:60 岁的 " 榨菜大王 " 周斌全卸任所有职务,80 后商业新兵高翔,空降成为公司新任掌舵人。
上任一年来,涪陵新帅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并不算特别亮眼。
最近公布的年报显示,公司 2024 年营收 23.87 亿,同比下降 2.56%,净利润 7.99 亿,同比下降 3.29%,继 2023 年后继续业绩双降。
2024 年前三季度,涪陵曾出现短暂的业绩回暖迹象,得益于主要原材料青菜头及榨菜半成品价格同比分别下降约 32% 和 26%,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涨幅超过 17%,一度让人看到复苏的迹象。
但是到了 2024 年第四季度,涪陵业绩重回下降趋势,其中营收同比下降 14.7%,净利润同比下降 23%,80 后新掌门要力挽狂澜,并不容易。
业绩下降的背后,涪陵榨菜的经销商数量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截至 2024 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合计 2632 个,同比减少 607 个,其中华南区域从 464 家下降到 193 家,经销商数量已经腰斩。
除了销售低迷之外,涪陵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似乎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2024 年,涪陵的合同负债 5301 万,比 2022 年下降了近 70%,应收账款 819 万,比 2022 年上升近 50%。
一般情况下,具有强大品牌优势的消费公司,往往不愁销路,所以基本没有对下游经销商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反而会实行先款后货的交易方式,从而产生大量合同负债。
对于优秀的消费公司来讲,极少的应收和大量的合同负债,是行业地位的重要象征,合同负债甚至是很多公司隐藏和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作为消费大白马,涪陵榨菜应收和合同负债科目的大幅异动,是投资者必须警惕的重要变化。
02
策略失灵
作为涪陵主力产品的榨菜,其实早在 2021 年就已步入下滑轨道:2021 年至 2023 年,涪陵的榨菜销量从 13.48 万吨下滑至 11.33 万吨,榨菜的营业收入从 22.26 亿元下滑至 20.76 亿元。目前,涪陵榨菜的市占率在 30% 左右,相比 2019 年已经下降了约 5 个百分点。
为了摆脱对榨菜的依赖,涪陵早在 10 多年前便开始探索公司业务的多元化,相继布局萝卜、海带、泡菜等产品,希望依托涪陵在榨菜领域积累的品牌效应,再造一个大单品。
但是,这些品类本身市场规模较小,而且属于极其分散的竞争格局,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同样面临增长瓶颈。
2024 年,涪陵的泡菜营收 2.3 亿,比 2022 年下降近 5%,萝卜营收 4607 万,比 2022 年大降近 50%,榨菜营收最近两年虽然也在下降,但是营收占比反而还有所上升。
经营压力之下,过去曾频繁涨价保持高端形象的涪陵榨菜最近几年开始进入低价区,由此而来的是盈利能力的下降:2024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 50.99%,比 2022 年下降了 2 个多百分点。
尽管如此,情况还是没有改善多少。
▲涪陵榨菜历年提价情况
来源:德邦证券
销售情况不好,涪陵却仍有扩张产能的冲动。
早在 2020 年,涪陵榨菜就曾计划通过定增募资的方式,投资 33 亿元建设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该项目已于 2023 年初启动土建建设,预计 6 年后项目达产,届时涪陵榨菜将新增 20 万吨榨菜产能。
事实上,涪陵并不缺乏产能,甚至已存在产能过剩的隐忧。
截至 2024 年底,涪陵榨菜已拥有涪陵、眉山、东北三大基地,榨菜、萝卜的设计产能合计为每年近 18 万吨,但是整体产能利用率不到 80%,东北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更是不到 40%。
涪陵逆势扩产的底气,或许是来自行业内盛传的国内外酱腌菜消费数据的差异:2023 年日美两国的酱腌菜人均消费量分别为 3000 克和 5500 克,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7.5 美元和 40.2 美元,而中国人均消费酱腌菜只有 200 克,人均消费额只有 0.5 美元。
这种简单类比其实并不理性。酱腌菜消费的巨大差距,只是意味着中国与日美等国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并不能据此说明未来国内酱腌菜消费的巨大增长空间。
03
终极困境
2019 年 8 月,财经名嘴黄世聪说大陆很多底层民众吃不起榨菜遭到群嘲。
其实他的谬误在于:不是底层民众吃不起榨菜,而是人口结构和消费场景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榨菜有点卖不动了。
当年涪陵的业绩表现,确实也有些拉跨:2019 年,公司营收仅增长 3.93%,净利润下降了 8.55%,多年的高增长已出现疲态。
国内研究圈有个理论叫 " 榨菜指数 ",主要是根据涪陵榨菜在各地的销售情况,来判断国内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民工流动的趋势。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时,甚至会参考 " 榨菜指数 " 的数据,判断出某个城市属于人口流入还是人口流出,进而做出不同的政策规划。
根据该理论的分析逻辑,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层收入流动人口,才是榨菜消费的主力军。过往很多年,高速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流动人口,才是榨菜行业和涪陵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化放缓,流动人口增速下降,以及消费习惯的不断变化,中国榨菜行业的增速已几乎停滞:据欧睿数据,榨菜市场总消费量从 2007 年的 68.9 万吨提升至 2021 年的 82 万吨,年复合增速仅 1.25%。
作为榨菜的黄金搭档,方便面从畅销走向落寞,也是涪陵未来必须正视的生态变局:2023 年,以统一为代表的方便面巨头,一年时间少卖了 20 亿。
商业世界的逻辑里,从来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时代红利造就的辉煌,也终将在时代变迁中逐渐落幕。
放弃高增长执念,坚持剩者为王,或许是涪陵当下最现实的策略方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