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猫猫 110
清明食青团:一口春意,千年传承
清明时节,江南烟雨浸润着艾草的清香,一枚碧玉般的青团,不仅是舌尖上的春味,更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从周朝寒食禁火的祭祀习俗,到如今南北皆爱的时令美食,青团以糯香与草香交织的独特风味,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礼赞。
草木为魂,古法新味
传统青团以新鲜艾草榨汁入粉,揉成碧色面团,包裹豆沙、咸蛋黄等馅料,蒸熟后油润如玉。艾草性温,富含挥发油与黄酮类物质,可温经散寒;糯米补中益气,二者搭配既应和春季祛湿养阳的养生需求,又暗合 " 清明吃青,眼亮心明 " 的民间智慧。现代青团更突破传统,马兰头香干、茉莉青提等创新口味,让这道非遗美食焕发新生机。
养生与美味的平衡之道
青团虽好,亦需巧食:
温补脾胃:艾草与糯米的组合适合春季驱寒,但冷食易致消化不良,建议蒸热后食用;
择馅有方:豆沙青团富含膳食纤维,马兰头馅清热解毒," 三高 " 人群可优先选择;
量时而行:作为主食替代,每日 1-2 枚为宜,避免空腹或睡前食用。
一口青团,天地清明
从《随园食单》记载的 " 捣青草为汁 ",到高校师生共制青团的劳动课堂,这道美食始终是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咬开绵软外皮,艾草香裹挟着春日的湿润扑面而来,仿佛将草长莺飞的田野纳入方寸之间。它不仅是祭祖追思的仪式载体,更是唤醒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在清明雨润的时节,让身心与万物同沐春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