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购网 04-08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市场表现亮眼 江吉兵:是新能源汽车最优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 大圆柱电池凭借其技术优势正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 , 亿纬锂能副总裁、电池系统研究院院长江吉兵发表了演讲。江吉兵表示 , 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已成功实现规模化应用 , 其大圆柱电池已装车超 5 万台且保持零安全事故。在国内 , 亿纬锂能与多家主机厂积极展开合作。在国际市场上 , 更是成为宝马新时代车型的电池供应商。" 江吉兵认为大圆柱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优解。

作为圆柱电池领域深耕二十年的企业 , 亿纬锂能凭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 果断选择了大圆柱电池这一技术路线。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以及车企的大力推动下 , 大圆柱电池的市场份额正稳步增长。

大圆柱市场份额稳步推进

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多元化竞争的态势下 , 大圆柱电池起初因制造工艺复杂、量产难度极大 , 被视为 " 理想主义 " 的产物。特斯拉 4680 电池的量产多次延期 , 更是引发了行业对其前景的广泛质疑。然而 , 亿纬锂能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涉足的道路 : 凭借技术沉淀突破极限制造 , 通过产业协同攻克系统集成的难题。

大圆柱电池的技术门槛极高 , 对制造工艺的要求近乎苛刻。以激光焊接工艺为例 , 其精度必须控制在微米级 , 这个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 1/60。在焊接过程中 , 如果产生的金属屑不能得到严格管控 , 将会导致电池单体缺陷率超过十亿分之一 , 这对于量产而言几乎是一项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亿纬锂能通过自主研发的无极耳低阻抗技术 , 将焊接工序优化到极致 , 同时构建了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 , 确保每一个电池单体都能达到 " 零缺陷 " 的标准。

亿纬锂能凭借二十余年技术积累 , 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 , 拥有全场景、全体系、全尺寸的圆柱电池产品及解决方案 , 并且持续围绕超快充、高能量、高功率、长循环等关键方向进行技术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 , 亿纬锂能与宝马的合作历程也为大圆柱电池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1 年初 , 亿纬锂能开始立项为宝马研发大圆柱电池 , 并在一年后正式成为宝马大圆柱电池首发供应商。今年 2 月 , 宝马正式宣布即将量产装车大圆柱电池。对于该款电池的主力供应商亿纬锂能而言 , 在经历宝马近三年的电池验证流程后 , 亿纬锂能即将启动正式供货 , 这将是其大圆柱电池规模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大核心价值 : 重构产业生态的基石

大圆柱电池被视作 " 全能选手 ", 源于其四大核心价值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底层逻辑的重构。

标准化 : 破解产能错配的密码

在过去十年间 , 动力电池产业长期深陷 " 产能闲置 " 与 " 需求错配 " 的困境。大圆柱电池通过标准化设计与模块化生产 , 将制造效率大幅提升 10 倍。其标准化的零部件与成组工艺 , 使电池成为汽车产业的 " 标准插件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跨车型适配。这种标准化能力 , 不仅降低了供应链的复杂程度 , 更使得车企将更多精力聚焦于核心技术创新。

原位升级 : 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术

大圆柱电池以固定的尺寸兼容多元化学体系 , 涵盖 LFP、 LMX 及 NCM 的中镍和高镍等多种材料体系 , 不仅可以灵活调整电量和续航 , 还可以调整充电的时间和整车需求的不同功率。基于成熟的材料平台 , 电池系统的开发周期从传统的 18 - 24 个月大幅缩短至 3 - 6 个月 , 研发费用更是骤降 80%。这种 " 原位升级 " 能力 , 使车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例如 , 同一款车型既可以推出长续航版本 , 也能够提供超快充版本 , 而无需对电池系统进行重新构建。

方形电池因膨胀问题导致的成组复杂性以及售后成本居高不下 , 一直是行业的痛点所在。大圆柱电池凭借其钢壳强度 ( 550MPa ) 与独特的结构设计优势 , 实现了全生命周期零膨胀。这不仅省去了应力管理环节 , 还极大地简化了电池包设计 , 为整车轻量化以及空间利用率的提升开辟了新的空间。

本征安全 : 重新定义电池安全边界

在安全上 , 大圆柱电池钢壳强度是方形铝壳的 5.6 倍 , 底部碰撞溃缩吸能达到国标 6.6 倍。即便遭遇极端碰撞 , 其定向泄压设计可在 5 秒内释放 50% 焓值 , 再加上气电分离结构 , 能够彻底阻断热蔓延路径。这种 " 本征安全 " 特性 , 使大圆柱电池成为对安全性要求极为严苛的乘用车首选方案。

大圆柱电池的未来蓝图

据 SPIR 预测 ,2025 年全球对圆柱电池需求将达到新高 , 新能源汽车、储能、两轮车、电动工具等领域将成为大圆柱电池重点发力方向。大圆柱电池在 2024 年出货 22.3GWh, 占圆柱电池整体 14.7%, 随着技术成熟 , 出货份额将持续上升。

大圆柱电池的技术突破 , 正在引发一场从制造端、供应链到整车设计的连锁反应。

随着规模化生产与工艺优化 , 大圆柱电池的成本优势逐步显现。以亿纬锂能为例 , 其 46 系大圆柱电池的单位成本较方形电池已降低 15%-20%。未来随着材料体系迭代与良品率提升 , 这一差距有望进一步扩大。成本下降将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 , 加速市场渗透。

大圆柱电池的标准化特性 , 正在催生新的供应链协同模式。车企与电池企业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合作 , 而是通过共享标准化模块 , 实现联合开发与成本共担。亿纬锂能与宝马的合作 , 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 : 双方基于大圆柱电池共同定义技术标准 , 推动产业链向 " 协同进化 " 演进。

零膨胀特性与标准化尺寸 , 让大圆柱电池成为底盘一体化设计的理想载体。车企可围绕电池布局车身结构 , 实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这种设计自由度 , 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从 " 功能型工具 " 向 " 移动第三空间 " 转型。

亿纬锂能以大圆柱电池为支点 , 撬动的不只是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 , 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从极限制造的技术攻坚 , 到四大核心价值的产业赋能 , 再到未来蓝图的生态重构 , 大圆柱电池正在构建一个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的产业新生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宝马 新能源 亿纬锂能 新能源汽车 供应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