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向善财经
近日,霸王茶姬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 IPO 招股书,拟赴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 "CHA",即 " 茶 " 的拼音。
如果成功上市,霸王茶姬将成为新式茶饮美股第一股。
据招股书显示,2022 年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刚过千家,但是到了 2023 年和 2024 年便猛增至 3511 家、6440 家,扩张速度非常迅猛,连带着营收和 GMV 也实现了高速增长。
2022 年—— 2024 年,霸王茶姬营收规模分别为 4.92 亿元、46.40 亿元和 124.06 亿元,三年间增长超 24 倍。2024 年全年,霸王茶姬的 GMV 高达 295 亿,同比增长 173%
更令人惊喜的是利润方面,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 -0.91 亿元、8.03 亿元和 25.15 亿元,逐渐接近瑞幸的全年利润规模。
如此来看,霸王茶姬就是一个妥妥的高成长、高盈利型企业。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霸王茶姬美股上市已经板上钉钉了?
" 香槟 " 可能还要晚一会儿再开。
因为现在霸王茶姬的处境很有意思,属于是刚越过了山丘的最高点,但未来究竟是走向下坡路,还是爬上又一峰,好像还有待商榷……
同店 GMV 增速放缓,霸王茶姬还能 " 狂飙 " 多久?
从招股书看,霸王茶姬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向加盟商销售原材料及包装、设备、加盟费。2022 年至 2024 年,来自加盟商收入占比分别为 83.4%、94.7% 和 93.8%。
那么相对应的,未来加盟商们能不能持续增长开店,或者说加盟门店们能不能赚到钱,将直接影响着霸王茶姬的长远投资想象力。
但可惜的是,在 2023 年 Q4 季度,霸王茶姬的同店 GMV 增速达到 156.9%、单店交易额增长至 57.4 万元的历史高点后,其赚钱能力就有点跟不上自己开店的速度了。
2024 年 Q1,霸王茶姬同店 GMV 增速下滑至 46.0%,Q2 为 38.0%,Q3 则进一步下滑至 1.5%。到了 Q4 旺季,这一指标甚至还出现了 -18.4% 的罕见负增长,单店交易额也只剩下 45.6 万元。
其中,华东区域同店 GMV 同比下滑 27.3%,华中区域同比下滑 22.0%,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此外,华南区域、西南区域同店 GMV 也分别下滑了 14.7% 和 2.4%。
原因是啥呢?可能跟霸王茶姬新开门店带来的区域市场加密,有些许关系。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仅 2023 年一年,霸王茶姬就净增了 2400 余家门店,是 2022 年末的 2 倍有余。2024 年再次新增 2900 余家,平均每天新增 8 家门店。
分散到不同地区,霸王茶姬在西南地区的门店,从 2023 年 Q1 的 726 家,增长至了 2024 年 Q4 的 1339 家门店;华东地区从 309 家增长至了 1945 家,华中地区从 113 家增长至了 1178 家,华南地区从 77 家增长了 953 家。
仅两年的时间,霸王茶姬同一片区域的门店就增长了 1.8 到 12 倍之多,那么整个市场的销售额,自然也就难逃被分流摊薄的命运……
长远影响是,同店 GMV 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加盟门店的回本周期。再加上霸王茶姬本就处于加盟投入的第一梯队,36 氪等媒体曾了解到,开一家霸王茶姬的费用在 60 万元左右,如果是 3 代店,可能会高达 150 万元。
如此一来,未来加盟商们对于投资霸王茶姬的门店,也可能会更加谨慎冷静。
为此,霸王茶姬也开始主动放缓了开店的步伐。2025 年,其计划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新开 1000 至 1500 家门店,这一数量只有去年新开门店的一半左右。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霸王茶姬对应的收入增长是不是也将出现明显放缓呢?
再来看盈利能力,这算是霸王茶姬最为亮眼的地方。
作为一个营收增速超 100% 的新茶饮品牌,2024 年霸王茶姬的毛利率却也超过了 50%,净利率则达到了 20.3%,赚钱能力堪称恐怖。
同期,蜜雪集团(蜜雪冰城)和古茗的毛利率才分别为 32.46%、30.57%;净利率为 17.94% 和 16.99%,均落后于霸王茶姬。
而且,这还是在霸王茶姬销售费用率偏高的背景下,实现的盈利表现领先。2022 至 2024 年三年的时间里,霸王茶姬的销售及市场费用分别约为 7360 万元、2.62 亿元、11.09 亿元,分别占相应期间净收入约 15.0%、5.6% 和 8.9%。
天眼查 APP 显示,同期,蜜雪冰城的营销费用率为 5.7%、6.5%、6.44%;古茗为 4.82%、4.4% 和 5.45%,均低于霸王茶姬。
这背后是霸王茶姬的 " 超级单品 " 策略,对供应链成本深度简化的结果。
招股书显示,直到 2024 年,霸王茶姬在国内产生的 GMV 中,91% 都来源于原叶鲜奶茶。其中,约 61% 的 GMV 都来自于霸王茶姬前三大最畅销的产品。截至到去年 8 月,霸王茶姬明星单品 " 伯牙绝弦 " 已经累计售出超 6 亿杯。
这种 " 超级单品 "+" 经典基本款 " 的产品策略也就意味着更简洁的供应链,更小的库存损耗和更低的物流成本压力。招股书披露,2024 年,其物流成本占全球总 GMV 比例不到 1%。同时,库存周转天数也仅为 5.3 天。
再加上霸王茶姬门店在生产制作过程中,还统一使用自动化制茶机器,既然实现了对成本的进一步控制,也实现了出品效率的提升,这才换来了霸王茶姬亮眼的盈利能力。
老实说,霸王茶姬对供应链成本的把控确实漂亮,但是也别忘了,霸王茶姬的高端定价对利润的影响。
一杯霸王茶姬茶饮的价格,基本都在 15 —— 20 元,古茗是 10-15 元,蜜雪冰城就更不用说,10 元以下是其主战场。
那么算上价格因素的影响,再来看三者净利率的表现,霸王茶姬的盈利能力似乎也没有超越蜜雪冰城们太多?
2024 年,两者的净利率仅相差 2.36 个百分点……
另外还需要适当祛魅的是,霸王茶姬目前维持着极低的闭店率,2023 年和 2024 年,其闭店率只有 0.5% 和 1.5%。这也成为了很多投资者和加盟商们吹捧霸王茶姬的关键。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从近三年的门店增长数据来看,现在霸王茶姬近 80% 的门店经营时间都只有 1 —— 2 年多,所以此时看闭店率似乎不那么具备加盟投资的参考性。
毕竟,随着时间的拉长、同店 GMV 的放缓,霸王茶姬的各项表现还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呢?
霸王茶姬,如何告别 " 卖不动 " 的星巴克
一直以来,霸王茶姬最经常被贴的品牌标签就是 " 东方星巴克 "。
这实际上也是对霸王茶姬模式的精准概括。
霸王茶姬的创始人张俊杰曾经提到,奶茶的本体是一杯水,是一杯 80 亿人每天要喝 8 杯的水,奶茶行业的本质就是用茶的逻辑来做一杯水。
所以,霸王茶姬并不是在做奶茶的生意,而是在做茶饮的商业叙事,将现制茶饮延伸打造成和现代咖啡一样的模式,然后再以 " 东方茶,会世界友 "。
为此,霸王茶姬不仅将 CHA 作为其股票代码,而且还逐渐划分出了三大产品线:Tea latte(原叶鲜奶茶)、Teaspresso(现萃茶)、Teapuccino(奶盖茶),分别对应着咖啡领域的拿铁、美式和卡布奇诺……
老实说,霸王茶姬对标星巴克的 " 东方茶叙事 ",打造 " 茶饮咖啡化 " 的商业蓝图确实足够宏大、足够有想象力。但是消费市场能不能接受、霸王茶姬又能不能顺利复制 " 伯牙绝弦 " 等 Tea latte 产品的成功路径呢?
有点不好说。
比如从产品层面看,脱去霸王茶姬 Teaspresso(对标美式)的各种修饰,你会发现这类产品单纯就是一杯用茶叶泡出来的传统茶饮,任何人只要有茶叶似乎都可以简单复刻。
那么这么一杯茶饮,霸王茶姬售价多少呢?
以笔者附近的霸王茶姬门店为例,一杯 470ml 醒春山(龙井)17 元,掌柜描述标的是纯粹浙江龙井,原料也只有龙井茶;一杯 620ml 的栀香水光柠檬茶 19 元,主要成分是栀子绿茶 + 香水柠檬。
这个价格是不是有点过于高端了?
要知道,蜜雪冰城一杯 660ml 的香柠绿茶(香水柠檬厚片 + 绿茶)仅售 6 元。哪怕霸王茶姬的茶叶可能会用的更好,但也很难说能拉开 3 倍的价格差距……
而且稍微喜欢喝茶的朋友都知道,绿茶有不同的冲泡手法(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带来的香气和滋味也各不相同。比如传统的直接焖泡就是下投法,高香但却苦涩;上投法则是先加水、后加茶,茶水便会鲜甜但少香……
但无论是那种,偏向于工业流水线的霸王茶姬们都很难做到千人千面,所以 17 元一杯的醒春山、栀子绿茶,本质上就有点像原叶升级版的无糖瓶装统一绿茶、康师傅冰红茶……
那么反映到消费市场,这或许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前边提到的,霸王茶姬在国内产生的 GMV 中,91% 都来源于原叶鲜奶茶的 " 偏科 " 原因。
另外,虽然现在霸王茶姬的 Tea latte(原叶鲜奶茶)表现确实亮眼,但也不是没有隐忧。超级大单品策略的正面是对成本供应链的极致压缩、品牌标签的深入人心;反面则是消费者们随时会变的 " 喜新厌旧 ",以及同行竞对们的模仿竞争。
比如瑞幸此前推出的 " 轻轻茉莉 ",无论在原料还是口味上,都和霸王茶姬的明星单品 " 伯牙绝弦 " 极为相似,但售价却更加便宜,一度被外界称为 "9 块 9 的伯牙绝弦 "。
而且今年 3 月初,瑞幸还宣布新品 " 鲜萃轻轻茉莉 · 轻乳茶 " 中将奶和茶的使用原料升级,变成了 0 茶粉,100% 真茶现泡。从两者的原料配方占比来看,伯牙绝弦分别是茉莉雪芽、牛乳、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风味糖浆,鲜萃轻轻茉莉是茉莉花茶、纯牛奶、牛乳饮料、原味糖浆,几乎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区别。
或许正因如此,3 月 9 日,瑞幸官方微博发布了鲜萃轻轻茉莉的市场战绩:单日销量 167 万杯,实现年度茶饮单日记录的新突破。
这也意味着,霸王茶姬和伯牙绝弦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
再来看出海扩张,截至 2024 年底,霸王茶姬在海外已有 156 家门店,覆盖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另外从 2024 年 12 月 31 日至招股书提交时截止,有 207 家新的霸王茶姬门店在中国及全球开业,另有 442 家门店正在筹备中。
如此看来,霸王茶姬在出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领先。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客观注意出海扩张方面存在的些许挑战,比如地缘政治等问题,又比如供应链成本,以及地方法律劳务等问题。
在国内,霸王茶姬和很多新式茶饮一样,都曾被不少网友吐槽爆料,工作强度大,考核管理十分严格,动辄便要罚款。以至于去年 7 月还出现了 # 男子称给霸王茶姬差评后被找上门 # 的热搜事件。
那么这样的管理评级标准,放到海外市场又能否行得通呢?
所以,现在霸王茶姬确实给整个资本市场讲了个非常丰满的故事,但是能不能实现,或者说经不经得起美股和全世界消费者的检验,这就需要市场和时间来见证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