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 年)》,以构建系统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医药生态。文件提出,北京将大力加强创新医药的投融资支持,统筹资源构建总规模达 500 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基金,并新设 100 亿元的医药并购基金,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当前,创新医药已成为全球医疗产业竞争的核心方向之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依托雄厚的研发基础和高端医疗资源,在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此次《若干措施》提出的政策组合拳,释放出强烈的产业支持信号。500 亿元产业基金和 100 亿元并购基金,将形成覆盖早中晚期的资本支持链条。市级 200 亿元、区级 100 亿元两级基金的协同布局,也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产业链协同性与韧性。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多层次基金配置模式有助于提升资本效率,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撑。
除资金支持外,《若干措施》还从审批制度、临床研究、医保支付、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破除制度障碍,畅通创新路径。在临床试验环节,北京提出将临床试验项目整体启动用时压缩至 20 周以内,多中心伦理审查互认率提高至 90% 以上,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缩短至 30 个工作日,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医疗器械领域。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些措施将显著提升新药上市效率,对于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和患者用药可及性均有重要意义。
在医保政策上,《若干措施》也展现出务实灵活的引导导向。文件明确,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将直接纳入本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并可通过 " 双通道 " 药店实现 " 应开尽开 ",对于符合条件的创新药品不计入 DRG 支付标准,给予单独支付。和众汇富认为,这种支付机制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对创新药的使用积极性,也为患者减轻了负担,为创新药的市场化应用扫清了障碍。
技术赋能是本轮政策的一大亮点。文件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数据资源对接,推动 AI 在新靶点发现、机制探索、化合物筛选、病例随访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并支持不少于 10 个场景的大模型开发和落地。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介入有望提升药物研发效率,拓宽靶点发现空间,加快药物筛选速度,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推动创新效率几何级增长。
此外,北京还将以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为核心载体,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支持设立国家生物技术学院和北京临床研究中心,引进国际药企研发中心,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未来技术方向。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政策体系不仅聚焦当前关键技术瓶颈,也为北京医药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打下基础。在 " 引进来 " 与 " 走出去 " 双轮驱动下,北京有望形成技术、资本、人才、应用全要素融合的医药创新生态圈。
从政策层面看,此次《若干措施》不仅体现了北京市对医药产业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更从机制、资源、市场等维度作出了系统谋划。和众汇富认为,面对全球医药科技加速演进、资本环境深度调整的背景,北京正试图通过政策加力形成 " 高投入、高效率、高质量 " 的良性循环。未来,随着措施落地、平台建设和资本支持不断到位,创新医药将成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柱之一,也将为全国医药产业提供样本和引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健康需求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医疗健康市场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创新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化协同。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北京所构建的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高效审批机制、医保支付改革以及技术平台搭建,正在共同构筑一个有韧性、可持续、有全球吸引力的医药创新体系。
整体来看,《若干措施》不仅是北京市推动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撬动产业升级、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举措。在多项政策驱动和产业资本联动下,北京正加速迈向世界一流的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和众汇富认为,未来数年,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有望形成强大引擎,助力中国生物医药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上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