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4-10
可调度算力资源占全国六分之一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未来还将在算力网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10 日,以 " 由云向智,共绘算网新生态 " 为主题的 2025 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在苏州举行。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提出,中国移动的可调度算力资源已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未来还将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杨杰还提到了信息消费的一些新变化。在他看来,未来 AI 智能体的数量将超过人的数量;到 2030 年,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车中占比将超过 80%;到 2030 年,80% 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未来机器人数量也将超过人的数量。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中国移动可调度算力资源占全国六分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算力基建成为运营商的主攻方向。

据杨杰介绍,在搭建智算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移动围绕 " 算力多元化、算网一体化、全域 AI 化 " 三个方向布局,算力服务器规模超 100 万台;建成 13 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打造多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智算规模超 43 EFLOPS;并网 21 家智算中心、3 家国家级超算中心、3 家量算中心,可调度算力资源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杨杰还透露,未来中国移动将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聚力 " 四个重点方向 ",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的 "AI 全栈服务 "。具体来看,在打造融合型算网基础设施(AI IaaS)方面,中国移动计划建设超大规模的 " 算力工厂 ",推动万卡级、千卡级智算中心的倍增扩容。同时开展十万卡智算中心研究,建设 " 集中化 + 分布式 " 推理算力资源,形成 " 中心集约、边缘泛在、中训边推、训推一体 " 的智算体系。

" 网络枢纽 " 方面,杨杰提出,未来中国移动还将加快天地一体、智能融合、通感一体等 6G 特性的现网应用,强化 800G 和 1.2T 超高速下一代网络的试点落地,拓展低空网络、航空网络、卫星网络,支撑 " 人机物 " 的全域连接。

此外,杨杰还提出要打造自助式工具平台(AI PaaS),以 " 人人都能够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 为目标,面向模型训推全环节,提供模型预训练、对齐精调、性能评测、量化部署等端到端开发支持。面向大规模训练和高并发推理等重点场景,沉淀万卡并行、异构混训、断点续训、推理加速等能力,同时提供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服务。

在打造一站式模型服务(MaaS)方面,中国移动提出要做 "AI 领域最强集成商 ",提供 " 云 - 边 - 端 " 大中小模型串联,以及文本大模型、图像大模型、编程大模型等多类型模型并联的服务。打造语言交互、图像理解、视频生成等 AI 通用能力,沉淀边缘智能、隐私计算、量子信息等共性能力;构建智能客服、办公助理、医疗助手等智能体库。

面对经济社会的 "AI+" 发展需要,杨杰表示公司将推进全量产品 AI 化。举例来看,面向个人娱乐、智慧家居、健康养老等场景将加速 AI 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消费 " 新三样 " 的布局落地。面向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将构建 AI+ 工业质检、AI+ 车路协同、AI+ 低空智联等 " 自动驾驶 " 级解决方案。

到 2030 年,八成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

在杨杰看来,随着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设施和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推动经济社会从 " 互联网 +""5G+" 向 "AI+" 加速转变,为算网基础设施演进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

杨杰指出,目前 AI 的 " 规模效应 " 正在持续深化,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的规模效应以及经济效益的规模效应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AI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AI 使用成本将显著降低,每年下降约 10 倍。在 " 两个规模效应 " 驱动下,AI 任务成为算网基础设施承载的主要内容,到 2030 年在全网流量中的占比将达到 64%。这一变化将对算网基础设施架构创新提出迫切需求。

杨杰还提到,算力的 " 回弹效应 " 也在加速显现。他指出,未来 3 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 2.5 倍,年均复合增速近 40%,推理算力需求将超过训练算力需求。" 未来 3 年,推理算力年复合增速将达到训练算力的近 4 倍。到 2028 年,推理算力规模将超过训练算力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杨杰还预测了未来信息消费 " 新三样 "(AI 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的火热程度。杨杰指出,未来 AI 智能体的数量将超过人的数量;到 2030 年,智能网联汽车在新车中占比将超过 80%;到 2030 年,80% 的人类将每天与智能机器人打交道,未来机器人数量也将超过人的数量。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移动 杨杰 ai 机器人 基础设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