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国汽车产业掀起了以 " 智驾平权 " 为核心的革命性浪潮,从高端车型专属到全民普及,智驾技术正重塑行业竞争规则。4 月 7 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进化日发布会召开,发布了神炼电池、灵眸智驾、灵语座舱和灵犀动力四大板块多项技术成果。
五菱智能化的进阶,源于新能源产品规模效应的反哺。2025 年第一季度,五菱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377257 辆,同比增长 12.3%。其中,新能源板块实现爆发式增长,1-3 月新能源累计销售 199078 辆,同比增幅高达 71.3%。
用户洞察带来的销量攀升
2024 年,五菱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成果源于对细分市场需求的分层,通过技术路线多元化满足不同用户场景。
在乘用车赛道,五菱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用户需求,实现纯电、混动双线布局。在纯电领域,宏光 MINIEV 家族 3 月销量达 39957 辆,同比增长 149%,其成功源于精准定位,完美契合城市代步需求。在混动领域,五菱星光打破 10 万级混动市场固有格局,展现五菱对主流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控能力。
在商用车领域,五菱聚焦 " 可油可电 " 技术路线,以经济性撬动传统燃油用户转型。五菱红标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同比飙升 779%。五菱红标商用车通过增程技术解决商用车用户 " 补能焦虑 " 与高成本痛点。
放眼全球市场,五菱同样也在加快电动化转型。2024 年,五菱新能源出口累计 41424 台 / 套,同比增长 72%。今年 2 月,上汽通用五菱全球新能源概念车 " 东盟之光 " 亮相印尼国际车展,五菱印尼同步发布 "Worry Free"(用车无忧)服务品牌,持续巩固在印尼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浪潮中,上汽通用五菱以 " 一二五 " 工程为战略引擎,率先完成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产业蝶变。2022 年,五菱提出 " 一二五 " 工程,即 " 一个实验室,两个百万,五个百亿 " 新能源发展工程。" 一二五 " 工程是上汽通用五菱 " 产学研深度融合 " 的创新实践,而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是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技术成功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实现从 " 量 " 的扩张向 " 质 " 的跃升转变。
作为 " 一二五 " 战略落地的核心载体,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实验室构建起 " 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升级 " 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汇聚由 8 位院士领衔的千人科研团队,在整车架构、智能驾驶、动力总成等五大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成立仅两年,实验室已主导制定行业标准 24 项,累计斩获专利授权 319 项,完成 12 项国家级科研攻关,实现 6 项重大成果转化,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 540 亿元。其科研成果已搭载于 19 款量产车型,在电池安全、智能网联等领域斩获国际级奖项 3 项、国家级荣誉 13 项。
如今," 一二五 " 工程正驱动企业向 " 技术向上、产品向上、品牌向上 " 的新阶段跃迁。从柳州到雅加达,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五菱新能源的创新实践不仅改写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版图,更在 RCEP 框架下构建起辐射东盟的智能电动化生态圈。这项创新实践不仅重构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更开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五菱模式。
规模效应下的技术迭代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车销量的一路狂飙,带动产品规模效应和利润的提升,促进了五菱研发的深入。目前,五菱已构建 " 天 · 灵 · 神 " 技术体系,在天菱模式、天舆架构、灵犀动力、灵眸智驾、灵语座舱和神炼电池六大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其中,灵眸智驾、灵犀动力、神炼电池三大技术尤为突出,共同构建了 " 人民的智电神车 " 的技术护城河。
灵眸智驾技术矩阵规划了基础版、标准版、进阶版和旗舰版四大层级。其中,灵眸智驾标准版支持前向 AEB、高速 NOA、智能泊车等功能,标配城市记忆领航和跨层记忆泊车,为用户提供同级别最强辅助驾驶体验。灵眸智驾进阶版则采用能力更高的硬件平台,加入八大主动安全功能,以全速全向 AEB、油门防误踩等功能守护用户出行,支持位到位城区领航辅助和代客泊车功能,带来覆盖全程的智驾体验。在此基础上,灵眸智驾旗舰版采用更高标准安全冗余架构和生成式世界模型,算力达 500TOPS,打通全场景,在实现更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同时,更可融合语音控制、学习驾驶风格。
在商用车领域,五菱针对有人驾驶和无人物流两大场景,量身定制安全的智驾方案,实现商乘同享:针对物流车辆开发的路径规划系统,让每天行驶 300 公里的货车司机也能享受科技红利。这种 " 商乘同享 " 策略,或将催生智能驾驶技术从消费端向生产端的价值迁移。
当跨国车企还在为混动专利壁垒焦头烂额时,灵犀动力 3.0 用十合一电驱系统书写了新规则。4000N · m 的超强扭矩承载能力,配合 21000rpm 的电机转速,这些冰冷参数背后是看得见的用户体验革新——馈电状态下依然保持推背感的混动技术,彻底改写了省油必失驾趣的行业定律。
灵犀动力在技术迭代上,也充分展示了五菱速度:从 3.0 到 4.0 版本的进化,五菱仅用 18 个月,800V 高压平台将电机性能推至 30000rpm 量级。在商用车领域,搭载 75kW 扁线电机的增程系统创造出百公里 4.3L 油 + 千公里续航的经济性奇迹。这预示着新能源技术正在打破乘商边界,构建全域动力解决方案。
神炼电池 3.0 的 3900 焦耳枪击测试,相当于承受 56 式步枪抵近射击的破坏力。这个比国标严苛 5 倍的实验,连同 30km/h 连续井盖冲击测试,构建起动力电池的实战安全体系。值得玩味的是,其 PPB 级(十亿分之一)制造精度管控,将汽车工业带入微观战场——这要求生产设备精度达到头发丝 1% 的量级。
五菱提出的五零安全标准,特别是 CTC 电池一体化技术带来的 0 侵入防护,正在倒逼行业重建安全评价体系。而神炼电池 4.0 规划的 7 分钟快充 50% 技术,或将引发新一轮补能效率竞赛。神炼电池 4.0 将采用 800V 平台、CTB、智能无线 BMS 和 AI 能量管理等多项技术,并通过全新智能温控技术、3D 多面立体热管理和热电分离技术实现安全再升级。同时,全球首款 6C 高锰电池——神炼电池 M 也将全面加持神炼电池 4.0,7 分钟即可补能 50%,结合独创地问顶高安全极耳设计和创新体系复配技术,进一步提升电池在安全、性能、续航和寿命方面的综合表现,全力助推纯电续航超 1000 公里的全民普及。
写在最后
五菱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本质上是 " 用户需求定义产品 " 方法论的成功:以宏光 MINIEV 打开市场认知,通过差异化产品承接消费升级需求,最终以智能化完成品牌价值重塑。
在智能电动时代,真正具有话语权的企业未必是技术绝对领先者,而是能通过需求洞察将技术转化为普惠价值的生态构建者。当五菱用 3000 万销量验证 "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 不是营销口号。用规模支撑技术,五菱让创技术新真正服务了广泛人群的需求。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