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钙市场从未像现在这么热闹过。
说起 AD 钙,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娃哈哈。畅销近 30 年的它在市场一直是孤独求败的存在。然而,两年间里,娃哈哈已经迎来了众多挑战者。
01 四面楚歌
继均瑶味动力、乐百氏、盼盼、太子奶、优乐多等品牌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布局 AD 钙奶赛道提上了日程。
纳食了解到,近日李子园也推出了 AD 钙奶,主打世界黄金奶源带以及添加维生素 AD+ 钙。
此外,三只松鼠也推出了钙铁锌 AD 钙奶,主打儿童智力发育与护眼需求,添加铁、锌及叶黄素酯等营养素,强化功能性。配方上采用低糖设计,同时保留传统 AD 钙奶的酸甜口感,兼顾健康与怀旧消费需求。在价格上选择极致低价策略,如 220g 规格产品售价 6.9 元 /4 瓶(单价约 1.7 元 / 瓶),低于娃哈哈 AD 钙奶(约 2 元 / 瓶),抖音等渠道促销时甚至低至 9.9 元 /8 瓶(单价约 1.2 元 / 瓶)910,价格优势显著。
除了上面做饮料、做食品的推出 AD 钙奶之外,连做奶粉的也开始做 AD 钙奶了。据了解,奶粉品牌贝因美也推出了 AD 钙奶产品,这是其与山东甄沃公司通过商标授权模式推出即饮乳品系列。根据协议,甄沃公司获得贝因美商标三年使用权,全权负责 AD 钙奶、乳铁蛋白乳酸菌饮品等四大品类的研发生产及渠道运营,新产品线在今年全面投放市场。
此外,吾尚也推出了零蔗糖 AD 钙奶。据了解,吾尚 "0 蔗糖 AD 钙奶 " 在产品配料表上做减法,实现了 "0 蔗糖、0 防腐剂、0 人工色素 " 的三个 0,并采用进口菌种发酵。
不管是带有时代记忆的 AD 钙奶,还是全新亮相的新产品,加上口感、包装、营销等层面的升级,这波对娃哈哈 AD 钙奶的 " 围剿 ",可以说来势汹汹。从近两年新入局的品牌来看,娃哈哈在市场上起码面临三类竞争对手的冲击,一是以乐百氏回归引发的 " 情怀经济 " 冲击波,二是以三只松鼠为代表的价格冲击,三是以伊利、蒙牛乳业巨头的降维打击。
但纳食认为,哈哈 AD 钙奶真正的危机藏在内部。
02 娃哈哈 AD 钙内忧外患
过去的 2024 年,娃哈哈接连经历了多次大 " 震荡 "。直到现在,仍余波未平。
进入 2025 年以来,娃哈哈被曝出多地生产停滞、工厂停产的现象,甚至竞争对手今麦郎工厂的信息屡屡出现在娃哈哈产品的瓶身,从而引发行业热议。
据了解,此前天津武清、河北高碑店等工厂已经相继关停,经安徽、江苏等地经销商证实,货架上超 80% 产品由今麦郎、河南小厂及宗馥莉旗下宏胜代工。
" 以前只卖自家货,现在全是贴牌!"华东经销商直言内部矛盾已波及终端,昔日 " 不赚差价 " 的宗氏铁律沦为笑谈。甚至有业内人士调侃:" 娃哈哈厂门一关,代工江湖立马沸腾!"
" 娃哈哈本地工厂生产的产品都快看不到了,现在市场上全是代工产品。" 一位武汉的娃哈哈经销商透露。" 感觉总公司内部变化很大,我们一线卖货的也跟着遭殃。"
眼前这一幕,与娃哈哈过去坚持 " 不假他人之手 " 所缔造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要知道,在宗庆后时代,娃哈哈从研发、制模到生产装备始终坚持自给自足,曾号称 " 没有代工厂赚差价 "。正因这一理念,娃哈哈曾在全国 29 个省市自建生产基地,凭借自主工厂和强大的经销网络打下了 " 娃哈哈的江山 "。
然而,宗庆后留给娃哈哈的这套自给自足体系正在经历震荡。当自家工厂开工不足时,市场留出的空白并不会等你——一些嗅觉敏锐的饮料厂商和代工企业开始 " 趁虚而入 "。据不完全统计,当下新进入 AD 钙奶市场的新玩家已经超过 20 家,原有市场份额将被竞争对手蚕食,也不利于品牌的稳定发展。
内忧外患之下,令人不得不担心娃哈哈 AD 奶的未来。
03 行业共性问题难解
虽然 AD 钙奶市场再次成为 2025 年的热门市场,但纳食认为,当下 AD 钙奶市场还面临健康信任危机、技术创新困局等问题。
健康信任危机:营养争议与消费认知断层
一方面是含糖量引发的 " 伪健康 " 质疑。主流 AD 钙奶含糖量普遍在 8-12g/100ml,超出 WHO 建议的儿童每日游离糖摄入上限(25g)。2024 年某第三方检测显示,6 款畅销产品中 4 款实际钙含量低于标注值的 80%。光明虽推出高钙低脂 AD 酸奶(含糖量 5g/100ml),但因口感差异导致复购率不足 20%。
二是代际消费认知鸿沟。80/90 后父母更关注配料表(67% 会核查添加剂),而祖辈购买者中仅 12% 具备营养标签阅读习惯。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同一家庭出现 " 儿童限制饮用,老人过量购买 " 的矛盾场景,某区域市场甚至出现家庭内部消费量逆增长 15% 的异常数据。
技术创新困局:同质化竞争与供应链脆弱性
当下,市场正在添加陷入 " 伪创新 " 陷阱。相关数据显示,85% 的新品仍围绕益生菌(添加率超 60%)、膳食纤维(平均 2g/ 瓶)等常规元素,而具突破性的纳米钙吸收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行业总研发费用的 5%。某头部企业投入 3 亿元研发的植物基 AD 钙奶,因口感接受度低导致库存周转天数达 120 天。
值得一提的是,当面市场也正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市场现象,具体表现为农村市场 " 李鬼 " 泛滥,如娃哈哈 AB 钙奶、DA 钙奶售价仅 2 元,但对于农村市场的消费者来说,主导他们买单的是价格,甚至有村民直言 " 味道差不多,何必买贵的?"。
毫无疑问,当下 AD 市场虽然看着一片繁荣,但仍有以上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品牌的 " 围剿 ",娃哈哈能否依然站稳市场?又将有哪个品牌的产品跑出来,纳食也将会持续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