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汽车频道 前天
启辰“车电合一”秘籍 把电池安全“卷”到极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新能源汽车的 " 安全焦虑 ",像一把悬在消费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边是厂商们扎堆宣传电池穿刺、火烧的实验室数据,另一边却是现实中频发的自燃事故。当行业陷入 " 电池安全内卷 " 的怪圈时,启辰却抛出了一个新思路:" 车电合一才是真安全 "。这究竟是营销话术,还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带着疑问,我们走进启辰 2025 年技术开放日,亲历四大 " 冰封、燃爆、续航、动力 " 测试,试图揭开这场安全革命的真相。

01|从实验室到真实场景,安全从来不应该是 " 应试教育 "  

" 电池通过针刺测试就能高枕无忧?这就像学生只会做模拟题,一上考场就露怯。" 一位参与技术测试的工程师打了个接地气的比方。启辰的 " 车电一体大安全 " 理念,核心在于跳出单一电池安全的局限,将电池与整车结构、材料、工艺深度融合,构建 " 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 "。  

比如在 5 米高空坠落测试中,启辰 VX6 以 " 自由落体 " 姿态砸向地面,结果不仅车身结构完整,电池包甚至能支持车辆继续行驶。这种近乎 " 暴力 " 的测试,模拟的是车辆遭遇极端事故后的生存能力。而支撑这一表现的,是多通道笼式车身和航空级铝合金电池方舱——前者通过 25% 超高强度钢(1.5GPa 以上)吸收撞击能量,后者则用 1.8GPa" 金刚罩 " 护住电池要害。

更 " 接地气 " 的是刮底测试。当车辆以 50km/h 冲过 230mm 钢制尖桩,底盘防护系统凭借双层装甲和激光螺旋焊工艺,硬生生扛住了 " 刀山火海 " 般的考验。用工程师的话说:" 电池安全不能只靠‘铁布衫’,还得有‘金钟罩’护体。"

2025 年的技术开放日,启辰甚至把难度拉满:冰封测试中,车辆在 -25 ° C 极寒环境下,冰封 24 小时,电池包仍能保持 90% 以上电量,低温启动一次成功;燃爆测试里,鲁班电池面对炸药冲击稳如泰山,连围观媒体都惊呼:" 这是给电池穿了防弹衣?"

02|电池不起火只是及格线,抗造才是真本事   

" 安全不止于电池本身,而是要把电池放在车上考量。" 东风日产启辰事业总部总部长王保军的这句话,点破了行业痛点。启辰的鲁班电池,正是这一理念的集大成者。  

它通过了 110 项严苛测试,远超国标:2.5 倍挤压力、3 倍碰撞加速度、IPX9K 高压水枪冲击,甚至模拟 100 万公里振动。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 " 全维防护 ":  

三端融合(云端实时监测、车端结构防护、电池端材料强化)构建安全网络,400+ 项数据毫秒级响应,堪称 " 电池健康管家 ";  

五维防护从电芯到云端层层设防,连电池包底部都用了 3mm 铝合金装甲——比行业通用的 1mm 厚了整整两倍。  

最 " 狠 " 的当属海水浸泡测试。电池包在 1 米深水中浸泡 24 小时后,依然滴水未进,而普通 IP67 标准仅要求 30 分钟。这种 " 海底两万里 " 级别的耐受力,让在场媒体直呼:" 这是把电池当潜艇造了!"  

全新大 V DD-i 虎鲸的亮相,更是将技术落地到用户体验。作为 "十二万级智能插混猎手",它不仅搭载鲁班电池,更以 21.1kWh 容量实现 150km 纯电续航,满足 80% 用户 " 一周一充 " 的懒人需求。车主老张试驾后调侃:" 以前开电车像伺候祖宗,现在这车能扛极寒、抗爆炸,连西藏烂路都敢随便造!"

03|车电合一的底层逻辑是技术 " 笨功夫 " 与用户 " 小心思 "   

" 为什么新能源车总在‘实验室安全’和‘现实安全’间割裂?" 一位行业观察者曾犀利发问。启辰的答案藏在两个关键词里:Vita 纯电平台和用户真实场景。  

Vita 平台的 " 超集电驱 " 技术,让能量效率突破 91%,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 " 小车大空间 " ——比如启辰 VX6 的座舱空间利用率达到 67%,甚至能秒变 " 大床房 "。但更重要的是,它从设计之初就将电池防护纳入整车架构:电池包与车身底部结构 " 骨肉相连 ",配合 360 ° 阻燃泡棉和独立排气通道,即便单个电芯热失控,也能 24 小时内阻止蔓延。 

而针对用户日常痛点,启辰的测试科目堪称 " 魔鬼细节 ":  

- 涉水 70cm 模拟暴雨内涝,电池包双层密封设计让车辆 " 如鱼得水 ";  

- 穿越 50 米烈火路考验高温耐受,智能恒温系统让电池始终 " 冷静 ";  

- 220mm 托底障碍还原坑洼路面,底盘装甲与溃缩结构上演 " 硬碰硬 "。  

这些看似 " 自虐 " 的测试,实则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回应。正如工程师所言:" 安全不是参数游戏,而是要让车主敢开去西藏、敢闯积水潭。"  

全新大 V DD-i 虎鲸的配置,则是技术落地的集大成者:同级唯一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搭配 1.5T 十佳发动机和 IHS 智能电混系统 2.0,零百加速 7.9 秒,馈电油耗低至 4.4L。有媒体实测后感叹:" 这车把‘好开’和‘好省’焊死了,连底盘过减速带都像踩棉花!"

04|行业启示录:安全竞赛的下半场,拼的是什么?  

当同行还在比拼电池参数时,启辰的 " 车电合一 " 给出另一种解题思路:安全需要系统性工程,而非单点突破。其背后的技术底气,来自东风日产技术中心近 6 亿元的研发投入,以及 " 三纵三横 " 技术矩阵(覆盖插混、纯电、氢能源)的全面布局。  

但更值得玩味的是市场反馈。凭借中汽数据颁发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挑战证书》和超 130 万用户口碑,启辰正在将安全转化为竞争力。有车主在论坛留言:" 买新能源车像开盲盒?至少启辰把‘安全’写在了盒盖上。"  

2025 年技术开放日的四爆测试,或许正是行业转型的缩影:冰封测试验证低温续航不缩水,燃爆测试直面极端风险,续航实测戳破虚标泡沫,动力挑战重新定义 " 好开 "。启辰用行动证明,安全没有捷径,唯有把每个细节 " 卷 " 到极致。

结语:安全没有终点,但总要有人先趟路   

回望这场安全革新,启辰像极了武侠小说中苦练内功的 " 扫地僧 " ——没有炫酷的概念包装,却用笨功夫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当行业集体陷入 " 参数内卷 ",这种回归用户本质的务实态度,或许才是新能源时代真正的 " 安全密码 "。  

至于 " 车电合一 " 是真功夫还是噱头?答案或许藏在那个冰封 48 小时后仍能一键启动的全新大 V DD-i 虎鲸里——安全,从来不需要解释,只需要证明。

(图 / 文 网通社 未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启辰 工程师 事故 鲁班 航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