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4 月 17 日讯(记者 彭科峰)都在呼唤增量资金,这一次银行理财将会成为最新的援军吗?
4 月 17 日下午,光大银行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介绍,光大理财积极响应有关 " 长期资金入市 " 的号召,近期已经参与了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外高桥)的定向增发。据公开信息,这也是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
市场首例,光大理财参与外高桥定增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本次外高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数量 2.25 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24.75 亿元。其中,光大理财获配股数 181.49 万股,获配金额近 2000 万元,限售期 6 个月。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其管理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参与本次发行认购。在 11 家发行对象中,光大理财位列第十位。
从政策背景来看,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 " 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今年 1 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 " 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并 " 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
今年 3 月底,《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此外,沪深交易所也发布了相关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的安排,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 IPO 优先配售对象。这意味着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方面,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获得与公募基金的同等政策待遇。同时,也为银行理财产品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扫清了政策障碍。
光大理财方面表示,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在资本市场领域的布局,近期已择机增配了包括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在内的指数化投资工具,并将加大对上市公司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工具品种的投资力度。
业内称需做好投资者教育 短期内银行理财大规模入市或很难
依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 年)》显示,截至去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 29.95 万亿,较年初增长 11.75%。预计今年的整体市场规模将会突破 30 万亿大关。那么,如此大体量的资金会有多少比例能够进入权益类市场呢?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依据上述报告,去年末的理财市场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29.15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 97.33%;混合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 0.73 万亿元、0.06 万亿元和 0.01 万亿元。
" 光大理财的举动值得鼓励,也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方向。但是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参与权益市场甚至参与定增,难度依然很大。"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综合来看,银行理财的定位以稳健回报为主,权益市场的波动较大,上市公司定增也并非 " 稳赚不赔 ",要想说服银行理财的人群参与其中难度很大。从今年初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类型来看," ‘似乎暂未出现大规模布局权益市场的迹象 "。
" 最大的问题可能在于久期。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周期较短,而上市公司定增的回报期限较长。" 喻智认为,相比之下,保险资管产品投资上市公司定增更为适合。当然,银行理财子可以通过 " 固收 +" 的方式参与定增,但关键要做好投资者教育。
某券商宏观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银行理财子积极参与权益市场布局、参加上市公司定增,无疑是长期资金入市的最新案例。但是,这也考验银行理财团队对上市公司竞争力、市场前景等多方面的研究水平," 需要更多来自银行、券商等多方团队的配合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