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日组织师生代表走进天津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通过 " 产线教学 + 思政对话 " 的沉浸式学习,开展了 " 看得见芯片、听得见使命、摸得见未来 " 行走中的思政课。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与 20 余名学子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在企业历史发展墙前,企业代表孙文彩以行业发展的 " 芯 " 路历程为主线,讲述天津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成长故事。"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每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支撑力量。未来中心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 AI、5G 等技术应用,以中国‘芯’助力科技强国,期待更多青年学子投身集成电路事业,共同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车间里,一枚小小的芯片到底是如何制造的吗?" 随着弭伟老师的发问,同学们共同走进企业制作车间。弭老师以 " 匠心铸‘芯’,人才强国 " 为主题,从芯片制造的光刻、蚀刻等精密工艺切入,结合工程师进行设备调试的真实场景,讲解工匠精神内涵—— " 以纳米级精度追求卓越 "。他深入阐释 " 甘坐冷板凳 " 的科研定力和 " 细节决定成败 " 的职业素养,强调集成电路行业既需要理论功底,更离不开产线实践经验。
走进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侯静婕提出的 " 国产芯片突围需要怎样的价值观支撑?"" 车间里的重复劳动如何孕育创新?"" 学科交叉时代如何打破思维壁垒?" 等问题引发热议。在场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论文写在制造产线上,让信仰融于 " 芯 " 中,深化知行合一理念。
" 这节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知行课堂,让我全面了解国产芯片产业从‘跟跑’到‘并跑’的突围路径,作为集成电路行业的一名在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力争对标国家需求锚定研究方向、对标产线痛点创新攻关、对标工匠精神锤炼职业品格,以实际行动点燃我们科技报国的梦想!" 学生代表张耀谦感慨道。在刻有 " 创芯未来 " 字样的文化墙前,全体师生庄严宣誓:" 以奋斗实现芯片自主,用青春熔铸科技长城!"
据了解,通过走进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天津理工大学师生一行在校企联动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们在行走中接受思政教育,以多维度、全覆盖、浸入式教学模式,真正将 " 行走的思政课 " 讲深、讲透、讲活,全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肯奋斗的时代 " 芯 " 青年。(记者 姜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