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 7小时前
康佳集团追债反被举报,朱新明“盘外招躲债”早有预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相关部门出台了 " 一揽子 " 增量政策,国内的家电企业也迎来了一个增长窗口期。

行业利好持续释放,深康佳 A(000016.SZ)(下称 " 康佳集团 ")作为家电龙头发布了大股东变更公告,随后连续涨停。

在这个时间节点,还发生了一件事儿。

江西康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江西新材 ")原实控人朱新明实名举报康佳内部管理人员职权侵占。

这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奇怪劲儿。

2018 年,康佳集团收购江西新材 51% 股份,江西新材与康佳,是子母公司关系。也就是说,子公司实控人把母公司给举报了。

后续的发展表明,事情的真相远没有表面这么简单……

举报母公司背后的 " 蹊跷 "

先来说说举报的事儿。

朱新明对康佳集团高管的举报,已有相关单位调查。

相关调查得出两个重要信息:

1: 康佳集团与南方爱视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股权代持,股权交易符合国有产权交易规则,并不涉及虚增利润。

2: 管理人员职权侵占资金,实际上是南方爱视原实控人与朱新明的个人债务纠纷。

也就是说,所谓的举报,其实是诬告。

作为原子公司实控人,朱新明为什么这么做?是出于所谓的 " 公愤 ",还是 " 私仇 "?其实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不难找到答案。

康佳集团收购江西新材之前,朱新明就曾被指 " 掏空 " 公司,把江西新材的资金转移到自己名下。也由此,收购完成之后,江西新材业绩反而更加 " 崩坏 "。

外界猜测归猜测,还是要事实来说话。

2017 年,江西康佳的营收为 4.95 亿元,净利润为 1.1 亿元。按照收购给予的 15 亿元估值,江西康佳收购市盈率达到约 14 倍,康佳集团给出了诚意十足的报价。

可以说,对于这笔收购,康佳集团是寄予厚望的。

彼时,康佳集团想要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加上国家鼓励发展玻璃陶瓷材料产业,再加上江西新材经营业绩尚可,于是决定收购。

从业务逻辑上看,当初康佳集团的收购决定是正确的,过程也很顺利。

作为收购的一部分,江西康佳原实控人朱新明及其妻子冷素敏、共青城金砖融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金砖融投资 ")、共青城新瑞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新瑞投资 ")共同作出业绩承诺。

未来 5 年即 2018 至 2022 年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 0.6 亿元、1.2 亿元、2.5 亿元、3.2 亿元和 3.5 亿元,且五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 11 亿元。若未完成,朱新明等承诺方需对公司按照承诺净利润与实际净利润的差额乘以各自持股比例进行现金补偿。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按道理江西新材应该稳定增长的业绩,可现实却反倒是连年亏损。

问题出在哪?

看数据,2018 年,江西康佳净利润 6009 万元 2019 年— 2022 年江西康佳的净利润分别为 -4099 万元、-1.6 亿元、-3.1 亿元和 -4 亿元。

这个亏损确实有点厉害了。

从经营的角度看,这其实有点违背常识,为何康佳收购前业绩稳定增长,收购之后迅速崩坏?这里面有没有不为人知的猫腻?

公司为何会亏损呢?还是经营上出了问题?

朱新明称,康佳集团接手经营后,江西康佳原来微晶玻璃的产品质量下降,优等比例从原来的 95% 降到了 10%。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光伏玻璃生产工艺与微晶石生产工艺有类似之处,通过技改可以快速实现光伏玻璃生产。朱新明 2021 年召开董事会要求技改光伏玻璃产线,2021 年 12 月投产,因能源成本过高加之投产后光伏玻璃市场价格快速走低导致严重亏损,遂于 2022 年 6 月停产。

朱新明召开的董事会,决定技改光伏产线,折腾了大半年,最终亏损停产。

此外,朱新明主导新建的纳米二线、康佳二线、新凤二线因设计缺陷不能正常生产,因而产生闲置资产折旧费和利息支出导致亏损。

从已经发生的事实看,这怎么看都像是个 " 老板经营决策失误,导致公司巨额亏损 " 的 " 剧本 "。

然而,事实往往比剧本更 " 抓马 "。

2023 年 8 月,康佳集团在对江西康佳的审计中发现,发现朱新明等人在 2015 年— 2019 年期间利用担任江西康佳系公司高管的职务便利,在设备采购等环节,将公司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合计侵占公司资产超 2 亿元。

此外,朱新明也涉嫌利用职务侵占巨额资金,导致江西康佳承担巨额财务利息。

如果说,经营导致亏损是能力问题,那么侵占公司资产可就是涉嫌犯罪了。

发现存在问题后,康佳对其涉嫌职务侵占的行为向公安机关报警。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至于经营失策导致的亏损。按照当初的约定,抵扣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 6118 万元后朱新明和冷素敏夫妇、金砖融投资、新瑞投资应向康佳集团支付业绩补偿金 9.38 亿元。

至此,事情的前因已经很明白了,朱新明作为公司实控人,导致公司亏损在前。怎么看,江西新材从净利润增长转为亏损,作为公司实控人的朱新明,都是第一责任人。

为追回损失,2023 年 6 月,康佳集团在深圳国际仲裁院对朱新明等依法提起仲裁,要求支付 9.38 亿元补偿款。

此外,朱新明等原实控人应向康佳集团支付估值调整金额 12.28 亿,此外朱新明等应履行回购义务,回购价款约 11 亿元。共计需要向康佳集团支付 32.7 亿元赔偿责任。

关于江西新材前实控人的三点疑问

事情的脉络清楚了,市面上对康佳集团频繁恶意举报和诽谤,也就有了动机源头。

那江西新材前实控人,朱新明的状况如何?

据天眼查 APP 风险显示,目前,朱新明所持有的多家公司有股权冻结信息。此外,2022 年,朱新明还被江西省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限消令,涉案金额为 428 万。

对于不实举报内容涉嫌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自有公安机关来维护公司和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

但在此之外,江西新材原实控人朱新明身上也有疑点待解。

第一点,当初康佳收购江西新材,是否早有预谋掏空公司?

资料显示,康佳集团收购江西新材前夕,也就是 2018 年 4 月至 7 月,朱新明控制江西新材向江西美吉实业有限公司(简称 " 江西美吉 ")转移资金 1.45 亿元。

疑点在于这笔转账,仅有朱新明签字的付款申请单及付款凭证,并无实际交易。

到这里,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按照公司正常的经营制度,没有发生实际交易的转账是怎么付出去的?这笔款项究竟是付给了谁?

经核实," 江西美吉 " 的最初法定代表人周爱军及投资人周发林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江西新材员工。后经审计报告确认及会计师事务所核实,江西美吉实际控制人原来是朱新明。

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这笔资金有多重要呢?数据显示,2018 年江西新材的净利润为 6009 万元,这笔资金相当于公司当年净利润的两倍。

朱新明狡辩称,他作为董事长实际上被 " 架空 " 了。

事实上,这又是另一个谎言。

从时间线上来看,朱新明于 2019 年 11 月卸任总经理职务,但其仍然担任目标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卸任总经理并未对其掌控公司有影响。

也就是说,公司的大大小小决策,最终还是要他来签字,他不同意的项目不会落地。由此,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收购完成之后,朱新明对公司经营还是有很强的经营控制的。

那么掏空公司,是不是早有预谋?

第二点,除了涉嫌职务侵占,转移资金是否嫌侵吞国有资产权益?

从入股的时间上看,康佳集团入股江西新材是在款项转移之后,而之前的 2017 年,中央企业贫困地区(江西)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投资协议,投资 1 亿元入股江西新材。据悉,该有限合伙人的普通合伙人最终控股方是江西国资委。

朱新明转移资金的动作,已经涉嫌侵占江西国有资产权益。

第三点,负债人举报债主?

据公开资料统计,康佳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对朱新明诉讼金额总计已达 9.41 亿元,而朱新明及其实际掌控的关联公司被诉案件金额累计达 46.77 亿元。此外,康佳集团后续将通过法律手段向朱新明追偿估值调整及回购补偿款约 23.38 亿元。

此外,朱新明、冷素敏及其实控关联公司被执行案件金额约 1.41 亿元。

面对这么高的债务,诬告康佳集团,颇有点 " 围魏救赵 " 的感觉,会不会是 " 耍赖式躲债 " 的 " 盘外招 "?

这个是个大概率事件。

真相总会水落石出,事实也将是检验真相的唯一标准。

舆论场 " 拨云见雾 ",让子弹飞一会儿

回过头来看这次事件,其实揭示了一个新课题。遇到恶意抹黑、诬告,企业该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品牌、声誉。

类似的举报,网上并不少。

这些举报有真有假,难以辨别。尤其是涉及商业的举报,信息错综复杂,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尚且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信息孰真孰假,普通吃瓜群众更难以判断。

于网友而言,面对这类信息其实更需要耐心,让子弹多飞一会儿也许事情就会有反转。

对于网上相关举报的传播,企业其实也挺无奈。

所谓好事儿不出门,坏事儿传千里,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毕竟现在的舆论场上,人人都懂 " 传播学 ",人人都是热点传播的高手。

热点的传播自有客观规律。负面消息传播速度,天然就比证明消息要快,影响力要更大,现在的社交媒体这么发达,信息渠道越来越通畅,哪怕是一个违背简单常识性的谣言,都能造成可怕的破坏力。

谣言面前,人人都是受害者。

企业出面辟谣,本身是有成本的,即便是有成本也要去做,毕竟商业信誉比辟谣付出的成本要有价值得多。

对个人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源、有能力、有精力来辟谣,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任由舆论被错误的一方引导,任由负面情绪发酵,最终演变成为 " 网暴 "。

当谣言引爆舆论场,何尝不是对企业的一种 " 网暴 "?

如今,正值关税博弈的关键节点,正需要我们的企业专注创新,正需要企业用好的产品拉动内需增长。

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戾气,也许就是我们能够释放的最大善意。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康佳集团 举报 江西 康佳 深康佳a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