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高强度的采访刚刚结束,张祖秋就马不停蹄赶赴下一个会议,准备与德国客户进一步沟通。美滥施关税遏压似乎并没有打断他的工作节奏,公司业务也在正常有序地运作,但他知道," 接下来的关键,是要在全球化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
张祖秋是位于松江区的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也许很难想象,这家从只卖一块钱的汽车轮胎气门嘴起步的小工厂,如今已成长为汽车智能化与轻量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为全球主要整车企业、一级供应商以及独立售后市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生产园区遍布全球。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重塑的当下,中国制造企业正经历着一场从 " 可替代 " 向 " 不可替代 " 的豹变。以保隆为例,企业通过智能化、轻量化与全球化布局的多重升级,不断夯实其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从气门嘴到智能驾驶:一场产品矩阵的革新
保隆的胎压监测系统(TPMS)生产车间里,自动化产线高速运转——机械臂正在操作上料、电子组装、激光焊接、功能检测和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一台台 TPMS 产品在 6 至 10 秒间高效下线,主要面向亚洲市场供货。
记者注意到,每条产线有 29 个工位,但仅配备一名操作工人。" 这是我们实施的‘一人一线’自动化生产模式。" 保隆霍富(上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启才向记者介绍,在即将投产的松江新园区中,企业正在规划建设更具智能化水平的智慧产线,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能。
智慧产线的关键不止自动化,而是能像人一样 " 思考 "。黄启才解释:" 比如现在的产线,一旦来料有误,就会直接剔除。但未来智慧产线将具备判断能力,会识别这些物料是否仍在可用范围内,进行自动修正。"
从最早的人工线、半自动线,到如今的自动化生产,再迈向智慧产线的未来形态,一条产线的升级路径,折射出这家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智能制造的持续迈进。
1997 年成立以来,保隆科技从传统的气门嘴、排气管等基础零部件起步,在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中扮演 " 螺丝钉 " 角色。之后,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保隆以自主创新为主、产学研合作为辅,实现从机械到电子、从单一硬件到系统集成的跨越,逐步进入到 TPMS、传感器、智能空气悬架、汽车智能感知与智能控制等多个高附加值领域,单台车配置的产品价值也从元级、十元级、百元级升级到千元级。
如今,公司在多个细分市场手握 " 王牌 ":气门嘴、平衡块、排气尾管和 TPMS 的全球市占率均位列前三;储气罐国内第一;光雨量传感器、轮速传感器、空气悬架系统跻身国内前三;轻量化底盘结构件和环视摄像头也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2018 年才布局的空气悬架业务,发展至今已具备为主机厂客户提供按需定制式解决方案的能力。除了空气弹簧外,已量产的产品还包括储气罐、空气减振器、高度传感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悬架控制器。" 作为智能化底盘的核心部件,空气悬架系统是我们过去 20 多年技术积累在电子、电控、传感器等领域能力的集中体现。" 张祖秋说。
在 TPMS 领域,保隆去年排名全球第二。今年,公司已研发出全新一代 TPMS 爆胎预警产品。该产品不仅具备爆胎预警功能,还可与智能底盘控制系统联动,在高速爆胎情况下依然能实现车辆的稳定控制。" 随着整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TPMS 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张祖秋透露,今年,保隆 TPMS 业务有望升至全球市占率第一。
同时,保隆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也快速突破,已开发出视觉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远距离超声波雷达以及行泊一体控制器等产品,并获得多家头部车企订单。
张祖秋表示,公司的目标是所有产品线进入全球细分行业前三名," 近几年营收增长将达到 25% 至 30%,有望在 2026 年超过百亿元 "。
抗风险密码:长期主义的全球化布局
" 保隆是一名具备‘长跑体质’的选手。" 采访中,张祖秋反复提及这一点。
" 长跑体质 ",首先体现在对技术和品质的长期投入。近年来,保隆研发费用始终维持在 8% 左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张祖秋认为,汽车产业具有典型的长期属性,这不仅源于产业链条较长,更因其产品直接关乎人身安全。" 正因如此,这个行业需要那些在技术和品质上有着深厚积淀的供应商,才能与整车企业共同打造安全可靠的产品体系。"
这种长期主义还体现在全球化深度布局上。公司自成立之初便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 9 个生产园区、19 家工厂、11 个研发中心,分布于中国、美国、德国、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地,服务超 50 个国家、2000 多位客户,全球员工逾 7500 人。
这样的 " 长跑体质 ",成为保隆迎击外部暴风骤雨时的充实底气。
目前,在保隆的营收结构中,中国市场占比约 54%,欧洲约 18%,北美三国合计约 25%。" 其中,美国市场的产品供应一部分来自北美工厂,一部分来自欧洲工厂,直接由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部分有 5 亿至 6 亿元,主要为气门嘴和排气尾管等传统产品。" 张祖秋透露,由于美国本土产能缺失,加上 " 中国制造 " 相对墨西哥仍有明显成本优势,这部分业务难以被轻易替代。
比如,保隆 " 起家产品 " 气门嘴每个只卖 1 元左右,但年产量 2.6 亿个,并以极致性价比和超高品质长期供应通用、福特等车企,堪称 " 全球 1 元单品王 "。
又比如,近年来的明星产品 TPMS,已批量供货全球多家整车企业。张祖秋介绍,目前该产品主要在中国和欧洲研发制造,面向北美市场的订单由德国和匈牙利工厂供应,这两地工厂也服务于欧洲本地市场。
" 这类产品受关税影响较小,原因有二:一是我们有安全库存缓冲机制,这是汽车行业的惯常做法;二是因为我们早在欧洲完成布局,在应对美国市场波动时,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稳健性。" 张祖秋说。
此外,保隆在美业务结构也比较健康。除了面向福特、通用汽车等主机厂的前装应用外,还包括服务于高端轮胎连锁零售商的后市场产品。" 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这部分业务,占整体营收不到 10%,且多数为品质要求高的细分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过去几年,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加速以及自主品牌强势崛起,保隆在国内市场营收占比首次超一半。" 这意味着,我们对美国市场依赖程度已大大降低。"
风暴并非第一次来袭。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芯片短缺、新冠疫情……这些坎保隆都曾一一跨过。" 与金融危机那次相比,如今我们的业务结构更健康,对美依赖更低,风险总体可控。" 张祖秋说。
继续 " 出海 ":成为真正的 " 中国跨国企业 "
在近期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愈发加剧之际,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链?这是包括保隆科技在内的众多国内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学强认为,产业的不安全,很大一部分源自线性的产业链。" 因此,我们要用产业矩阵、产业网络,替代产业链条。要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能只有一条大路,也不能只有一个‘罗马’,这对于全球布局型企业来说很重要。"
这,也是保隆给出的答案—— " 出海 ",依旧是必选项。
" 自 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产业界开始重新审视供应链的全球布局。" 张祖秋指出,疫情、芯片短缺等一系列突发事件进一步强化了产业链安全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具备全球交付能力的中国供应商成为跨国车企的首选。" 我们的客户,比如宝马、奔驰、大众集团等,其实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那些既有制造能力、又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供应商。"
面对产业链可能外迁的现实,张祖秋也有清醒判断。" 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和能力必须要‘走出去’。如果只是做产品出口,不仅难以长久,也会对全球贸易平衡带来压力。" 在他看来,正如当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不只销售产品,而是通过本地化落地,为中国带来制造能力、研发体系乃至人才培养的系统价值。" 我们也要一样,把中国积累下来的产业能力、创新资源输出到海外,真正参与到当地产业发展中去,创造就业,推动合作。"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 " 走出去 ",不只是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从 " 中国供全球 " 到 " 全球供全球 ",同样也是对抗贸易摩擦的关键转型。
正因如此,保隆正在积极加码全球本地化战略。" 我们在美国已经有工厂,未来还将围绕自动化程度较高、适合本地生产的产品扩大投资,比如计划提升 TPMS 的本地产能,以此应对客户对不确定性的担忧。" 张祖秋透露。
除了美洲之外,保隆在中国和欧洲的产能布局也在持续推进。目前,松江区洞泾镇的新园区正在建设高端智能制造基地,临港自贸区的传感器园区也已部分启用。在欧洲,匈牙利园区的一期项目已投产,二期也已开工,该基地将成为保隆在欧洲的研发与制造中心。张祖秋强调:" 发展脚步不会因关税的风吹草动而停止。今年,我们计划新增招聘超 300 人。"
这样的布局,也得益于上海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制度支持。" 不同阶段出台的拉动消费政策,让国内汽车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还有人才政策,以及为企业减负等措施,都让我们直接受益。" 张祖秋说。
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正扮演着对内对外开放的 " 双向桥头堡 " 角色。" 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到上海下海,从上海出海’,正是看中这座城市的独特枢纽地位。" 周学强说。
在张祖秋看来,保隆的全球化并非孤军作战,而是整个汽车产业链集体出海的一部分。" 我们的客户也在出海,中国整车企业在‘走出去’,我们这些配套企业自然也要跟上去。" 他坦言,保隆的目标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 中国跨国企业 ",与朋友圈一起构建具有全球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 一些跨国企业的高层已明确表示,希望我们坚定推进全球化布局。" 他表示,过去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能力已获得充分认可——从产品开发能力到效率与成本," 中国制造 " 是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